武則天的墓是怎樣定在乾陵的?

常有理151674302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後邊的二十年幾乎不理朝政,全部交由武則天皇后裁奪。武則天在三十六歲前,也為李治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儘管有說武則天殺死女兒與兒子等等。但起碼可以說明李治與武則天開始時還是很恩愛的。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於洛陽。《舊唐書》記載李治的遺詔:

一是七日而殯。二是皇太子繼位於柩前。三是陵園制度,務從節儉。四是“軍國大事知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或兼取天后進止”。李治的遺詔裡的第四條,無疑是武則天后來掌握唐朝政權,以及自己做皇帝的基本保障。

武則天雖然掌握了權利,但是丈夫李治在臨死前交代:“天地神祗若延吾一兩月之命,得還長安,死亦無恨”《舊唐書》。


武則天還是念及與高宗李治畢竟是夫妻一場,李治說要陵園節儉,卻想回長安。於是,武則天下旨決定在長安為高宗李治修陵墓。

為李治修陵墓的事傳出後,當時還是進士的著名詩人陳子昂激情直諫,說關中旱災,李治“靈駕西行不便”,言辭激烈。武則天沒有惱怒他,而且親自接見了他,說欣賞陳子昂的文采,提拔他的官職。

傳說,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是武則天派星相術士袁天罡。與太史令李淳風一起去勘察地形的,結果兩人選址一致。


公元690年,六十七歲的武則天正式稱帝。698年武則天身體每況日下,她同意群臣的意見,迎廬陵王李顯回京。704年,八十歲的武則天因病避居迎仙宮。

張諫之,敬暉,恆彥範等五位重臣,與太子李顯帶御林軍衝進迎仙宮,誅殺面首張易之兄弟。武則天無奈將國政交太子李顯監國,不久禪位給了李治。這次政變史稱“神龍政變”。


一年後,武則天在逝世前公佈了她的遺制,她遺制裡說,她要“附廟”,“歸陵”,就是要主動歸附李家的宗廟,與丈夫高宗李治合葬,並主動去掉自己的帝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幾天後,這位這一代女皇去世,終年八十三歲。被諡號“則天大聖皇后”,祔葬於唐高宗乾陵。



路遙lgy


武則天,生於公元624年,卒於公元705年,享年81歲,在位15年,廢唐立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承認的女皇帝。一生也是充滿傳奇色彩,政治手段高明,權力達到巔峰,但是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殺死自己的親生孩子,殘忍至極。武則天死後葬於乾縣乾陵,與唐高宗李治合葬。

為什麼武則天會選擇葬於乾陵呢?古人講究風水學。首先,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的梁山上。梁山三峰聳立,北峰最高,南二峰較低,形成南北對峙之勢,被稱為“奶頭山”。北峰為頭,南峰為山,像極了一位軀體仰臥大地的女性,且山腳下水流沿山而過,風水極好,是帝王貴族墓穴的寶地。


其次,選擇與李治合葬,也能避免被李氏後人掘墳墓。武則天擁有絕頂的聰慧,且心狠手辣。對於剛剛進宮的她,位卑且勢弱,依靠自己的聰慧,一步步坐上了後宮寶座。不但在勾心鬥角、嬪妃如雲的後宮之中得到皇帝的寵幸,還獨攬大權,改朝換代,終成一代女皇。然而,她用酷刑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還殺害自己的孩子,對李氏後人迫害,為世人所不恥。武則天肯定害怕自己死後被李氏子孫掘墳墓,所以,即使在位期間一直居住洛陽,也要和高宗李治合葬,這樣一來,李氏後人也不會揹負冒犯先帝之罪,掘其墳墓,使她死後受辱。


武則天,一位智慧與美貌並重的女性,書寫了中國的歷史。在自己死後,選擇乾陵與高宗合葬,也是她智慧的展現。


用戶1047690044810


武則天以高宗皇后、中睿母后身份獲得代夫家稱帝的資格,生前因政變下位,臨終前授意仍以高宗皇后作為自我定位,那麼她不和皇帝丈夫合葬,又葬到哪兒去?


代牧益州閻文平


  • 乾陵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咸陽市乾縣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長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約85公里處。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位於陝西省幹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長安西北方向,即八卦的幹位,故稱乾陵。建於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氣勢磅礴的陵園規劃,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


  •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作為皇帝,那陵墓的選址必然是重中之重,唐朝是中國古代史中最為強盛的一個朝代,這個時期的皇帝更加註重陵墓的選址和建造。
  • 為什麼說武則天是為了斷大唐龍脈才將陵墓建在梁山上呢。

  • 相傳,武則天之所以選梁山,傳說是因為此地正是大唐龍脈所在之處。而此處也是由當時唐朝最厲害的兩位方士——袁天罡和李淳風——二人選出的。(民間傳說中有二人分別去選址,袁天罡用銅錢做標記,李淳風用銀針做標記,後來看時,李淳風的銀針正插在袁天罡銅錢的錢眼裡。)
  • 乾陵所在之地,若是居高而望,便十分像一個沐浴美人,要知道,美人者,陰物也。所以乾陵風水雖好,可它卻利陰而不利陽。所以,在主峰下修陵寢,必定導致陰氣壓倒陽氣。武則天之所以篡權掌天下,也與她選擇將陵墓建在這裡有關。

  • 並且乾陵與唐太宗的昭陵龍脈隔斷,若是布衣葬此地,大可以沾沾帝王龍氣,興旺後代,但是換作是皇帝葬在此地的話,江山繁華則
    再不過三代。(玄宗後唐由盛轉衰,距武則天葬此確實不過三代。)
  • 其次,唐朝的龍脈之首在九峻山,太宗葬在此地,居於龍首,所以唐室興旺發達,可,與之相對的是,乾陵所在的梁山正是周朝的龍脈之尾,尾者,氣必衰也。
  • 最後,唐十八陵中的乾陵建成了,唐高宗李治葬於此地,武則天死後也放棄了皇帝的尊號,以皇后身份與高宗合葬於乾陵。想必女帝也覺得乾陵的風水在這世間是絕無僅有的吧,另外也可能跟她和高宗的複雜感情有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在人生的最後關頭,她還是想做高宗的妻子,而不是大唐的皇帝。


影顏掠


武則天,自名武曌,又稱武媚娘,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

武則天14歲進宮,歷唐太宗、唐高宗兩代天子,從才人、昭儀、貴妃、再到皇太后,歷經曲折最後登上皇帝的寶座。她很有心機,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武則天67歲即位,82歲逝世,做了15年正兒八經的皇帝,死後和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

乾陵在今陝西省咸陽市乾縣北部的梁山上。說起乾陵,頗有一番傳奇,相傳唐高宗去世,武則天詔令大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要他們分別為皇上選一塊風水寶地。二人接旨後,袁天罡向東,李淳風向西,分別遊遍中國的名山大川后,回來交旨。兩人都說乾縣的梁山有塊風水寶地,袁天罡說他在那兒埋下一枚銅錢;李淳風說自己插入一口鐵釘。武則天聽後,命人到梁山,創開土,驚奇的一幕出現了,李淳風的鐵釘剛好插在袁天罡所埋的銅錢的方孔中,於是武則天就把陵址定在了梁山,起名乾陵。乾陵修好後 先把高宗遷葬其中,等到武則天死後,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也葬入乾陵,所以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

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山峰,三峰聳立,從遠處看,極像一美人仰臥於地,北峰為美人頭,南面兩峰為美人乳,當地群眾稱之為“美人峰。”也有人說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徵。

武則天選定梁山作為自己與唐高宗的陵墓,其實是有私心的。她聽人說“美人峰”型似美人,利陰不利陽,可保武家後代子孫興旺。

武則天的墓前還有一塊巍峨的無字碑,武則天之所以要為自己立一塊無字碑,其意思是自己這個女皇帝,功過是非由後人去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