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用温暖的文字,点亮孤独的灵魂

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就等于零”。

2019年第四季度,国内院线相继上映了《少年的你》与《误杀》两部关于校园霸凌、青少年犯罪题材的优质悬疑电影。两部影片皆以受害者视角,向我们呈现了弱者在强势人群的步步紧逼之下,经过过失杀人、藏尸、与警察斗智斗勇等烧脑剧情,瞒天过海之后最终投案自首,实现对自我及所爱之人救赎的过程。

无论是陈念(周冬雨饰)还是李平平(许文姗)由受害者变施害者,还是刘北山(易烊千玺饰)与李维杰(肖央饰)成为所爱之人的“铠甲”,挡在前面阻止“坏人”再带来新的伤害,都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

善良虽是一种珍贵的品质,一旦与恶意的伤害狭路相逢,一味忍气吞声、退缩认怂并没什么用,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制止、威慑那些咄咄逼人的“恶”。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威慑恶

电影《少年的你》中,陈念是个品学兼优的高三女生,在校园霸凌严重的班级里,同学胡小蝶因不堪忍受长期的羞辱与欺凌,跳楼自杀。善良而软弱的陈念,在一众围观的学生里,唯一一个走上前去,脱下自己的校服为往生者保存最后一丝体面。

坏人的猖獗是从看客的冷漠开始,因为世上的悲欢并不相通。身在校园霸凌漩涡中的陈念,一心只想做一个独善其身的人,所以面对被欺凌者的呼救,善良的她也曾经默不作声。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即使不与恶为伍,也无意中成了帮凶,甚至暗中助长了恶的嚣张。

同学的冷漠、学校的包庇、警察的“顾全大局”,都令那些仗势欺人的霸凌者,变得肆无忌惮。陈念也是一样,第一次警察找她调查情况的时候,软弱胆小的她选择了隐瞒实情。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软柿子好捏谁都可以捏,那些没长出牙的善良,注定会招来“恶人”的欺压与侵犯,因为他们太懂弱者的恐惧,而恐惧就是他们为所欲为的工具。

后来,椅子上被倒红墨水、被故意疏远隔离、在同学群被群嘲、被故意从楼梯上推下、被威胁殴打、被拍裸照剪头发,受尽侮辱与欺凌。陈念的噩梦,始于最初软弱的善良,她渐渐懂了胡小蝶的痛,才知道身处霸凌漩涡中心的人,是怎样的痛不欲生。

好在,她遇到了痞子少年“小北”,才让她的担惊受怕的生活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是的,小北就是陈念外挂的“牙”,他像一只凶猛的幼兽一样,有力量却没有恐惧,敢与一切恶意的侵犯抵死相拼。他背着陈念在深夜拿着匕首恐吓魏莱,他承诺每天的上下学路上都像“影子”一样守护在陈念身后。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善良的陈念有了“小北”,才有了对“恶人”的威慑,以致于他们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恶人也有恐惧,恐惧那些他们“惹不起”的人,那些比他们更强、更狠的人。

他们当然也惧怕法律和违法的后果,但法律与刑罚毕竟与琐碎的生活存在距离感,而且真正发挥威力常常在事后。当伤害直戳戳地迎面扑来,报警也常常不能马上阻止恶行。

<strong>对于每一个善良的人而言,必须让善良长出牙,让自己具备制服恶的能力与勇气,才能真正起到威慑恶的作用。

<strong>因为在欺凌你之前,他们需要掂量一下,会带给自己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和后果,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大多数恶对善有恃无恐的践踏,都因为施恶的代价微不足道,或者没有代价。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善良必须长出牙差,才能制止恶

电影《误杀》中,李维杰一家人善良老实,甚至有点胆小怕事。看到恶警桑坤借职务之便公然地敲诈勒索、欺侮好人,李维杰只敢小声龃龉,从不敢挺身而出。妻子阿玉,更是唯唯诺诺,单从举止、眼神里就透露着怯懦。

女儿李平平品学兼优,在一次夏令营中被州长候选人与警察局长的儿子素察迷奸,回家之后善良软弱的她不敢告知父母真相,也不敢采取措施惩治恶人,只能自己忍受和消化所有的伤害。

劣迹斑斑肆意横行的素察,再次找到平平,以侵犯视频做要挟,试图再次行凶。平平怕极了,怕自己的名誉受损、怕爸爸妈妈担心、怕素察阴魂不散再次找上门。可惜,怕是没有用的,根本没办法阻止二次伤害的到来。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为了保护女儿,软弱的母亲阿玉像只护崽的老母鸡一样,在素察深夜潜入仓库时,用柔弱的身体进行反击,制止了素察对女儿的侵犯。危急之下,平平战战兢兢地拿起铁锹,将素察打倒在地。

善良长出了牙,成功制止了恶。可混乱之中,素察死了,平平从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新的无法预料的伤害即将接踵而来,因为素察的背后还有其父母在政界与警察圈的强大势力与手眼通天的能力,是李维杰这一家市井小人物根本就无法抗衡的。

你要是看过1000部以上的电影,你就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任何离奇的事。”只有小学文化的李维杰,为了拯救妻子和女儿,替她们掩盖“罪行”,利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制造了一场“完美谋杀案”,与警察正面硬刚。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阿玉那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禽兽”,更是将全片的情绪推向了高潮。那不正是善良长出牙齿的样子吗?我可以无能,我可以懦弱,也可以没什么见识,但如果有人伤害我的孩子,我就跟他拼命!

李维杰对着阿玉说出,“我没什么本事,也不能让你们过得更好,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更是让人泪目。

这个没有什么文化,没什么爱好,也挣不了大钱,有时候看上去还很怂很抠的中年男人,在保护妻子和女儿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善良长出的牙齿,藏在他那张憨厚而随和的脸上,可在餐馆初遇拉韫(素察母亲、警察局长)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眼神里的“杀气”。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李维杰成功了,他巧妙利用了证人的证词,更是借助“乌合之众”的力量,让所有忍气吞声的小人物都长出了“牙齿”,向他们长期忍受的欺压与不公宣战,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暴乱。最终,拉韫被撤职,都彭放弃竞选,成功扳倒了两个“大人物”,使其失去了利爪,不再能易如反掌地给自己家人带来灭顶之灾。

试想,假如李维杰一家人不向恶人与伤害发起反抗,要么女儿平平会一直被禽兽一样的官二代凌辱要挟,坠入万丈深渊,要么,就对拉韫与都彭毫无还手之力,因为他们可以轻松调动一切他们能调动的国家机器,来彻底碾碎他们。而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中,李维杰一家其实比玻璃还易碎。

可李维杰胜了,是善良的人胜了。

<strong>他们从软弱中觉醒,战战兢兢地用自己不那么锋利的牙齿,咬向恶人与恶的势力,也因为更多善良的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才制止了恶,才没有被彻底击垮和吞噬。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善良最终的救赎,是与恶和解

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关于人性的底色到底是善还是恶的争论,教育界从来没有过定论,也许善与恶本身就是人性中矛盾的两面。

同时,善与恶的边界也常常是模糊的,甚至善与恶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其中就包括旁观者的冷漠、不作为、看热闹,有时候连对善与恶的判定,也因为我们站的立场不同,而有了不一样的情绪和感受。

如果撇开小北保护陈念的初衷,撇开他“可我喜欢一个人,我想要给她最好的结局”的善念,藏尸、做假证、顶罪没有一样可以称之为法律意义上的“善”。同样,抛开一个中年男人保护家人的初衷,李维杰藏尸、销毁证据、诡辩脱罪,也是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做的“恶”。

富二代魏莱、官二代素察,虽然都“恶有恶报”,为其恶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反观二人的家庭,又会发现,在既骄纵溺爱,又严厉苛刻的家庭里,他们无法形成良好的人格,扭曲而残缺的心理与三观,良好家庭教育的缺失才是所有“恶”的根源,他们是否也有无辜的一面?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要相信一个人想要被主流社会价值认可的天然倾向。

善与恶,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告诉我们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就像陈念,明明高考拿到了高分,可以如愿逃离“阴沟”一样的生活,还是不忍小北替自己蒙受不白之冤,最后选择了自首,还世界一个真相;

就像李维杰明明让一家人成功“脱罪”,没留下任何破绽,可以远走高飞,还是主动向警察自首、向媒体和公众道歉,还法律一个公正。

《误杀》《少年的你》:善良必须长出“牙齿”,才能与恶抗衡

善良最终的救赎,其实是与“恶”的和解:

“正义不会缺席,但常常迟到”,让善良长出牙齿,与扑面而来的恶抗衡,其实是为了与这个的世界的混蛋们划清边界,警告对方不要轻易冒犯,对自我的保护与救赎,何尝不是与“恶”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平衡与和解。

我们相信法律终会还世界以公正,我们拥有被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天然本性,偶尔的“恶”也许并非出于你我的初心,但不逃避该承担的后果与代价,或许才是获得内心安宁真正的解药。

我们也常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苟行于世的每个人,其实都是善与恶共同的携带者,与恶和解,也意味着在与家人、恋人、朋友相处的时候,面对偶尔的过失与过错,不妨多想一想他们的好,多给予一点感恩和体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