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昔日荒山变成“金山”

广西巴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昔日荒山变成“金山”

在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凰乡凤凰村的后继扶持产业园的日光温室里,几名摘菇人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举起手中的菇,展示收获的果实。

广西巴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昔日荒山变成“金山”

图为正在采摘猴头菇的人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凤凰乡位于巴马瑶族自治东北部,距县城27公里,东南与大化县北景镇接壤,西北面与东兰县三石镇相邻。凤凰乡依托丰富的本地和纵横交错的渠道资源,大力发展以珍珠李、毛葡萄、莲藕、泥鳅、白毛茶、香猪、山羊、为主的特色农业,使昔日荒芜的山头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凤凰鸟”风景。

尤其是凤凰乡凤凰村小弄哈易地安置点后续产业园里的79个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引进种植主要品种有榆黄菇、猴头菇、毛木耳、香菇等。预计年产鲜菇约500吨,实现产值约450万,净利润约100万元。所产鲜菇肉嫩味香口感好,是一道美味菜肴,以其营养价值高,产品供不应求。

广西巴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昔日荒山变成“金山”

图为贫困户覃渊正在采摘已经成熟的花菇。

各种菇的集中规模化培育生产,也催生出一批在温室中“淘金”的工种——“摘菇人”。在食用菌种植基地里,每天都有一群专职的“摘菇人”在食用菌种植大棚的温室里,或半蹲、或站直、或弯腰,天天在菇架中间的通道穿梭,推着食用篮子,在温室中“摘金”。

从东山文钱村搬迁到凤凰易地安置点的黄自卫说,他现在再也不想去广东打工了,在这里采摘菇,近家可以照顾家人,又有收入。黄自卫介绍说,采摘各种鲜菇虽然不费力但讲技巧,摘出来鲜菇的好坏跟个人技术熟练程度有关,菇是有薄菇和厚菇之分,要判断出从培育袋里的生长方向,同时如果用力分寸不妥,会让鲜菇“受损”,以免滋生杂菌。 

广西巴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昔日荒山变成“金山”

图为贫困户以认领方式入股培植食用菌。

在续产业园里,有几十个像黄自卫这样的专业“摘菇人”,他们大多数来自巴马县凤凰乡、东山乡和那社乡贫困户,也是搬迁到凤凰安置点的对象,他们靠着摘菇技术在温室中讨生活。使得凤凰村的集体收入超过4万元,而他们年收入1万元以上,这也是“摘菇人”用自己的辛勤演绎着劳动本色,走向脱贫致富的康阳大道。(文/中新网广西新闻 韦明崧 韦美双 图/网络综合)

广西巴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昔日荒山变成“金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