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幫實扶摘貧帽 駐村扎點拔窮根——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脫貧攻堅“記者走基層”系列報道

四川新聞網廣元12月16日訊(侯 東)

旺蒼縣、蒼溪縣、得榮縣、開江縣

柏楊村、黎明村、鍾嶺村、東紅村、曲貢村

檬子小學、開江職中、蒼溪職中

“四川省脫貧攻堅‘五個一’幫扶先進集體”

“四川省高校定點扶貧先進單位”

“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廣元市對口幫扶先進集體”

“廣元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

長達9年的對口幫扶、5年的精準扶貧,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堅持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脫貧攻堅,在改善民生、產業轉型、扶志扶智等方面整合資源,精準施策,投入資金650餘萬元,參與幫扶師生400餘人次,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脫貧、摘帽、奔康捷報頻傳。

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收官之際,記者深入貧困一線,體驗扶貧生活,直面脫貧群眾,展現幫扶成果,推出系列報道。

(一) 旺蒼:產業轉型引領農戶致富奔康

11月25日,旺蒼縣檬子鄉柏楊村迎來了立冬以來的第一場雪。

“周書記你們來了啊,快到家裡來烤火、喝開水哦!”記者跟隨信息學院派駐柏楊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周仕國剛到村上,村民易光文老遠就熱情地打著招呼。雖然寒氣襲人,可老易的說笑聲裡卻盪漾著暖暖的幸福。

真帮实扶摘贫帽 驻村扎点拔穷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柏楊村黨群服務中心

攀談中得知易光文今年的蜂蜜又大獲豐收,他隨手掀開身邊的一個蜂桶,密密麻麻的蜜蜂不停地從木柵的縫隙裡爬進爬出。易光文是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易地搬遷住到了村委會安置點,在信息學院的幫扶下,持續擴大養蜂產業,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還能在家照顧父母老人,實現了不僅“搬得出”而且“留得住”“能致富”。

“這幾年信息學院幫扶我養殖蜜蜂,現在老家新家一共有一百多桶蜂子,通過合作社一年要賣好幾大萬塊錢。”

同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鄰居吳映澤在學院的幫扶下種植高山烏天麻和養蜂, 2018年搬入新居,如今種養殖年純收入5萬元以上完全沒有問題。

“事實證明,學院在幫扶中堅持“林上蜜蜂養殖+林下天麻種植”的綠色產業高質量轉型思路是正確的,運用“村黨支部+專合社+貧困戶+農戶”產業發展模式是正確的!”信息學院黨委書記周勇對幫扶舉措十分肯定。

真帮实扶摘贫帽 驻村扎点拔穷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黨委書記周勇與幫扶的貧困戶吳映澤交流

為著力念好“林字經”、打好“生態牌”,改變傳統家庭種養殖、自給自足的產業發展模式,學院幫扶工作隊先後組織召開貧困戶專題會議、村組幹部會議、村委一事一議會議,謀劃制定了“林上蜜蜂養殖+林下天麻種植”綠色產業轉型升級道路,構建完善“專合社+貧困戶+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和利益鏈接機制。通過支部帶群眾、大戶帶小戶、非貧困戶帶貧困戶、示範戶帶普通戶等多種模式,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擴大綠色產業規模,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產增收渠道。

真帮实扶摘贫帽 驻村扎点拔穷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產業扶貧基地

“信息學院幫助我們搭建了電商平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提高了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柏楊村黨支部書記餘波介紹說,“過去蜂蜜一斤只賣三四十塊錢,現在能賣到一百塊,還暢銷全國各地。”

目前,在學院幫扶的柏楊村、黎明村和鍾嶺村,已建成建成高山蜜蜂、天麻、獼猴桃和脆紅李等4個種養植基地,實現72戶貧困戶全覆蓋。2019年蜜蜂養殖數量達1500餘箱,預期產值將突破50萬元大關;高山天麻種植規模達到5000棒、高山獼猴桃、脆紅李種植規模達到200餘畝、預計實現產值20萬元。特色產業讓貧困村、貧困戶產業單一的現狀得到徹底扭轉,持續增產增收能力明顯增強,80%以上的農戶建立了穩定增收的致富項目,家庭生活環境得到改善,逐步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路,達到了扶持一戶、脫貧一戶、致富一戶的扶貧預期效果。

“近年來我們學院在幫扶上在做了大量工作,今年是旺蒼縣脫貧摘帽年,我們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將與檬子鄉政府一起形成合力,爭取打贏脫貧攻堅漂亮仗!”對於即將迎來的旺蒼縣脫貧摘帽大檢閱,周仕國信心滿滿。

(二) 蒼溪:民生改善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11月28日上午,寒風瑟瑟,細雨綿綿。在蒼溪縣東青鎮東紅村集體經濟產業園區建設施工現場,機器轟鳴,人影忙碌,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你看嘛,這就是我們幫扶的東紅村發展的第二期柑橘產業園區,建設施工正在緊張進行,一期二期共有一百多畝,將進一步壯大東紅村集體經濟,有效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信息學院幫扶幹部黨文毅向記者介紹。

東紅村位於蒼溪縣西北方, 2014年精準識別為貧困村;全村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有農業人口221戶71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0戶114人(其中深度貧困戶1戶2人)。2019年學院預算專項幫扶資金30萬元、規劃幫扶項目10個,繼續鞏固東紅村脫貧成果,持續改善民生,助力蒼溪縣高質量脫貧摘帽。

“做夢都沒有想到啊,我們這偏遠的農村也有了路燈,晚上明亮的很,走路方便的很。確實要感謝信息學院的幫助,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不比城裡人差喲!”東紅三組的村民王仕佳對學院幫扶的“光亮工程”讚不絕口。

2019年學院預算資金22萬元在東紅村實施“光亮工程”,安裝太陽能路燈93盞,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同時學院還協調資金78萬元,用於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民生改善。

因病致貧的東紅村四組的貧困戶張貞林在學院的幫助下進行了改廚改廁,居住環境大變樣。房前屋後也打掃得乾淨整潔,還在自家門前用鐵絲網圍欄建成了葡萄園,又儲備了幾十株柑橘苗要自力更生髮展庭院經濟。“那可以呀,好啊,幫扶我的那些事情好的很,前幾天我住院王老師還打電話慰問我了的。”提起信息學院,張老太不停地說好。

採訪當天,東紅村三組的羅三芳老人正在家門前往屋裡運沙灰,家裡正在鋪裝地板,一家子忙裡忙外地準備裝修完畢迎接新年,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好哦好哦,那現在的日子過得好哦!”問起現在的日子過得如何,羅老太開心地笑著回答。

近年來,信息學院在幫扶東紅村中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堅持把全面改善貧困村民生基礎設施建設落後面貌作為“首要”工程,把好事實事辦到貧困群眾心坎上,讓“民生改善”既有“溫度”、更有“質度”,解決貧困群眾出行、生活等基本保障。學院發揮基層黨支部組織和人才優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幫扶活動,大力推進“以購代捐”,深入開展“城鄉黨建結對共建”。把培育幫扶村產業增長點,拓展產業發展渠道,增強幫扶村貧困戶造血功能,實現持續增收。

在信息學院的幫扶下,東紅村2017年高質量脫貧退出,如今正在致富奔康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三)得榮:傾情幫扶激活村民脫貧大志

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茨巫鄉曲貢村,是信息學院2018年新增的定點幫扶點。

11月30日,記者從廣元出發,轉乘火車、飛機,幸運地搭上了一輛便車,歷時近10個小時當晚凌晨抵達縣城。暈車、荒涼和貧窮,是踏上這片高原藏區的第一感受。

第二天一早搭了個便車直奔曲貢村,在村口碰到村支書曲登,在曲登家,酥油茶、奶渣餅盡顯主人的熱情好客。曲登介紹說,幫扶以後,從村到戶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村民們的意識改變了,思想提高了,脫貧致富的願意更強烈了,如今大家都感恩黨和政府,感恩信息學院,都努力想著過更好的日子呢!

據瞭解,曲貢村共38戶26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戶47人。當地的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接受、掌握、運用新技術的能力較差,過去大都安於貧困現狀不求進取,“等靠要”的思想很嚴重。

兩年來,學院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60餘萬元,加大教育扶持,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集體經濟。已建成300餘畝毛桃、花椒種植基地和1800平米的藏香豬養殖基地,改善了幼兒園條件,全村38戶全部改廁、改浴。新建的村道文化牆上,“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 走出脫貧新路子,帶動農戶奔小康”等標語格外醒目。今年暑假,數字藝術系的師生專程來打造的文化廣場成為曲貢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學院全方位的傾情幫扶下,村民們脫貧的願望被激活,致富的大志被喚醒。

“現在日子越過越好了嘛!”村民登吉在自家院子裡開心地暢談,身後就是新買的小汽車。“我養了幾十頭豬、牛,還有牛奶可以賣錢,又收購松茸、蟲草、菌子,今年專門去成都買了汽車。”登吉對自己越來越富裕的日子感到非常幸福。

2019年是得榮縣脫貧摘帽年,採訪當天就是迎接“省檢”的第一天。“我們所有的幫扶資金、幫扶項目都已經在今年10月份全部到位,作為必檢的曲貢村,我相信過檢沒有任何問題!”駐村幫扶幹部孫健自信滿滿。

返回縣城的路上,記者徒步了近7公里沒有也攔到一輛可以搭乘的順風車,有些沮喪和勞累。但一回想起曲貢村整潔的村容村貌,村民們幸福的笑臉,走在寬闊的通村大道上,疲憊感蕩然無存,而當初荒涼與貧窮的印象瞬間轉化成村民們致富奔康的美好願景。

(四)扶智:構建阻斷貧根代際傳遞機制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指出,“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為扶貧攻堅“五個一批”工程之一。自開展幫扶工作以來,信息學院發揮高校優勢,先後與旺蒼縣、蒼溪縣、得榮縣、開江縣人民政府簽訂了《對口幫扶精準扶貧框架協議》,始終突出扶智主題,加強教育幫扶,把脫貧攻堅的“活水”澆在扶貧的“根”上,阻斷著貧困的代際傳遞。

“信息學院對我們學校的幫扶力度很大,幫扶措施很多,比如派老師來支教、領辦我們的物聯網專業、協助我們申報示範學院、捐款、捐物等等等等,做了很多事情,對我們學校的建設和幫助都很大。”11月28日,記者同蒼溪縣職業高級中學校長伏興成圍坐在火爐旁邊聊起幫扶工作,他掰著指頭如數家珍。

為幫扶蒼溪職中,信息學院選派了幹部掛職擔任蒼溪職中副校長,選派教師擔任職教諮詢專家,到蒼溪職中對口支教。同時發揮高校專業優勢,推進蒼溪職高協同進步。簽訂了專業領辦協議,幫助蒼溪職中開展省級示範建設,制訂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建設,投入幫扶資金15萬元,扶持蒼溪職中智慧農業實訓室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信息學院按照省經信廳的安排從 2016年起對口幫扶開江職業中學。將對口幫扶開江職業中學工作納入學院對口幫扶精準扶貧工作規劃和黨政工作要點。先後投入35萬元,規劃建設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應用專業實訓室各1個,購置教學計算機12臺。與開江職業中學簽訂了《智力扶貧、精準幫扶協議》《電子信息技術(物聯網方向)專業領辦協議》。

“信息學院在幫扶中把我們開江職業中學吸納為廣元職業教育集團和四川電子信息職教聯盟成員,共建共享校企合作、專業師資、職教研究成果等優質資源,全面提升了開江職業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人才培養水平和辦學治校能力。”開江職中校長劉海洋對學院卓有成效的幫扶大加讚賞。

走進旺蒼縣檬子鄉中心小學的校門,穿過門禁管理系統,遠遠就能看到對面教學樓牆面上的LED顯示屏,正播放著國學經典古詩詞。門禁管理系統、LED顯示屏正是信息學院幫扶檬子小學的內容之一。

學院在幫扶中創新提出實施“檬芽助學”工程,按照一定標準為幫扶村貧困戶在讀子女發放“檬芽”助學金30萬餘元。出資23.8萬元為檬子小學開發應用家校互動管理APP系統、門禁管理系統、校園LED顯示屏,捐贈各類圖書10000餘冊。免費接收幫扶村貧困學生學習專業技能;持續舉辦了貧困兒童“走出山區、體驗高校”行活動。 “檬芽助學” 工程被評為旺蒼縣2019年9月10件“滿意的民生實事”之一。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學院在幫扶中始終堅持“智志雙扶”,大力實施教育科技信息幫扶,有力增強了職業教育服務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能力,用知識的力量構建起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長效機制。

“教育扶貧是長遠的、可持續的、根本性的扶貧,一個人只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通過自己的學識和努力找到一份好工作,才能解決一個家庭的貧困問題,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真正地邁入小康社會。”信息學院院長敬代和如是說。

(五)駐村:幫扶幹部架起脫貧摘帽橋樑

“東哥,抱歉實在沒時間來接你,隨便問問場鎮上的人都曉得我住在哪兒的,下午要迎接組織部的檢查,正在加緊準備材料呢。”11月25日上午,記者驅車百餘公里來到信息學院幫扶的旺蒼縣檬子鄉,到點就享受到了如此“不熱情”的接待。

上二樓右手邊就是駐村工作隊的辦公室了。茶几上、沙發上分門別類地堆放著各種幫扶工作資料,沒有專門的辦公桌,打印機就放在地板上。兩名幫扶幹部忙得不可開交,一邊做事一邊回答記者問話,少有時間抬頭。旁邊的茶盤裡還留著他們下村剩下的必備乾糧。

“我們駐村幹部每季度要遍訪所有的農戶,每個月要遍訪所有的貧困戶,這3年走過的山路可能比我過去30年走過的還要多。”周仕國感慨地說。他是信息學院幫扶的檬子鄉駐村工作隊隊長,柏楊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已整整三年了,被旺蒼縣委組織部考評為2018年度貧困村優秀第一書記,被省人社廳和省經信廳表彰為“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領域先進個人”。

脫貧攻堅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為了更好的推動工作的開展,學院先後選派了多名幹部長期駐紮在農村基層一線,與貧困戶同吃同住同勞動,有效的推動了工作開展。脫貧攻堅成績的背後,離不開這些駐村幹部和貧困群眾攜手共進,攻堅克難。

“對於駐村幹部來說,駐村就是‘駐心’,要始終堅持一心一意,用誠心、熱心、耐心和決心這‘四心’來團結和帶領群眾苦幹實幹,才能實現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使命,我們信息學院的駐村幹部是真正地做到了!”學院副院長劉凱這樣高度評價駐村幹部。

帶著組織的信任,肩負使命與責任,駐村幹部毅然背起行囊、告別家人,走向農村、走近群眾,滿懷信心地奔向脫貧攻堅的艱苦基層。他們直接面對基層群眾,在一線幫扶結對、走訪記錄,工作壓力大,“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態。

張家的莊稼被野豬毀了,李家的保險沒有賠付到位,王家的婆媳又吵架了……駐村幹部何毅不到一年時間,工作手冊就滿滿地記了兩本半。 “貧困原因不同,有的因病和殘疾、有的因勞動力不足、有的缺乏產業技術、有的因負擔孩子上學……沒辦法,我們只有隨時記錄掌握貧困戶情況,才能做到精準二字。”何毅苦笑著告訴記者。

駐村幹部黨文毅在駐村日記中寫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而我的奮鬥,要從扶貧開始說起……我的青春,綻放在美麗的田野。”孩子不到1歲,妻子剛剛失業,自己週末還要去電子科大讀研,20多歲的黨文毅在組織的信任和妻子的支持下踏上了駐村幫扶的漫漫長路。“我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在脫貧攻堅的時代大潮中,我不過是一滴水珠,然而,正是這無數滴水珠,掀起了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我驕傲,能夠見證這偉大的一幕。”

深度貧困地區得榮縣是全國倒數第二個通公路的縣, 2018年5月,信息學院電氣工程系輔導員孫健被派到得榮縣茨巫鄉曲貢村當了一名駐村幹部。語言、交通、飲食、高海拔等一系列從沒想過的困難和問題撲面而來,也曾有些怨悔想過放棄,可他還是咬牙堅持下來,最長的時候堅持了兩個月才回家。“看著這個貧困村一天天變得美好,村民的日子一天天變成更好,我因為自己是一名堅守在一線的駐村幹部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一切都是值得的。”儘管環境條件比當初想象中的還要艱苦,但如今的孫健已經與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

周仕國、何毅、黨文毅、孫健,以及先後在旺蒼縣檬子鄉駐村的幹部呂良政、陳剛等,他們都只是一個個普通的名字。但也正是這些普通駐村幹部的不懈努力,才架起了信息學院與幫扶對象之間的橋樑,鋪就了一條村民脫貧奔康的快速通道。學院所幫扶的4縣5村3學校均取得了脫貧攻堅良好成績,柏楊村、曲貢村2個深度貧困村將在今年實現村退出,4個縣也將在今年全部脫貧摘帽,2所中職學校被評為四川省示範性中職學校。學院先後被評為“四川省脫貧攻堅‘五個一’幫扶先進集體”“四川省高校定點扶貧先進單位”“廣元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學院黨委組織部被評為“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論文《理念引領、智志雙扶,高職院校助力脫貧攻堅實證研究》被評為徵文二等獎,學院教育幫扶項目“檬芽助學”工程被評為旺蒼縣10件“滿意的民生實事”之一,學院精準扶貧案例被教育部規劃發展司作為第二屆省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推薦,為學院高質量發展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後記

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旺蒼縣、蒼溪縣、得榮縣脫貧摘帽檢閱的關鍵階段。採訪路上,記者看到了駐村幹部匆忙的腳步奔走的身影,看到了人居環境的鉅變幫扶成果的顯現,看到了貧困群眾自信的話語幸福的笑臉。信息學院必將咬定目標一鼓作氣,精準發力苦幹實幹,徹底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向這場全國脫貧大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川信力量,歷史也必將會記住所有的參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