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美国绿卡毅然回国,发表超400篇论文,是获这项大奖的"中国第一人"!

在2018年7月29日—8月1日举行的应用计算电磁学(中国)国际会议(ACES-China)上,72岁的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聂在平

荣获"技术卓越奖",以表彰他在应用计算电磁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影响,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学者。虽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他依然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在电磁学学科前沿躬耕不止。

他放弃美国绿卡毅然回国,发表超400篇论文,是获这项大奖的

聂在平,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电子科技大学"电磁辐射与散射团队"的创始人,长期从事电磁辐射与散射、计算电磁学、目标电磁特性、天线新理论和新技术、复杂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等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部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12项(其中10项排名第一);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授权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期刊论文逾400篇,其中SCI和EI收录300多篇;完成学术著作和译著近百万字;培养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曾荣获"四川省首届(2006)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表彰。

师从中国微波之父

1963年,聂在平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专业本科,1978年又考入本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在我国电波与天线学科的先行者谢处方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电磁场的辐射、传播和散射研究。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院士也是他的老师。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聂在平没有辜负学校和老师的厚望。作为学校在动荡后第一位作毕业论文答辩的研究生,他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获得高度评价。

一位来自美国的著名教授直言道:"你的毕业论文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硕士生的水平。希望你写一篇论文投到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EMC上,我愿意作为审稿人来评审你的论文"。

在多年的学习与研究中,聂在平逐步理解了电磁场理论与工程,也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传承了为了国家的发展坚守学科方向和开拓学科领域的学术精神。

他放弃美国绿卡毅然回国,发表超400篇论文,是获这项大奖的

心怀科技报国的理想

1987年,41岁的聂在平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学习深造。聂在平回忆说,从最初进入成电学习、到考研究生、再到出国留学,自己对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一直都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哪怕是去美国作访问学者,也是力求本专业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授作自己的指导导师。

聂在平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尔巴纳-香槟分校跟随国际著名的计算电磁学教授周永祖研究深造。尽管周永祖教授比聂在平小七岁,但在聂在平看来能有这样一位专业如此精深的学者做自己的导师,实在是幸运之极。他说"他能教我实实在在的东西,无论他年龄比我小多少都是我的老师。他那深邃的理论见地、充满灵气的思想方法、执着的专业精神,也确实让我印象深刻、受益不尽"。

1989年10月,聂在平谢绝导师的多次挽留,放弃了可轻松到手的美国绿卡,选择回到祖国,回到母校成电,继续当一位普通教师

他放弃美国绿卡毅然回国,发表超400篇论文,是获这项大奖的

从"上天"到"入地"

从美学成归来,满怀着科技报国的理想,聂在平组建了"电磁辐射与散射团队",苦苦寻觅着机会,希望把电磁辐射散射学科方向做大做强,并将其先进技术投入各个工程领域,为中国工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然而一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

聂在平回忆道:"刚从国外回来,如何开展工作,一时找不到头绪。正好听说中海油需要做电测井技术研究,我立即跑到北京去争取。第一个合同仅5万元,买一台386电脑就花去2万7千元,课题组内有老师嫌课题经费太少;但我觉得,第一次合作,素未谋面人家就愿意给你5万元,这是中海油投给我们宝贵的信任票。还有老师开玩笑,说电磁波都是上天的,怎么你把它'入地'了?我说,既然现在一时'上天无路',但我至少还'入地有门'呀,可以聊以自慰吧!"

从五万元做起,这就是聂在平的起点。他凭着扎实的学术功底,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埋头实干的精神,硬是把电磁波从"上天"变成了"入地",圆满地完成了课题。由于赢得了甲方的认可,也开启了电子科技大学和中海油服双方长达近三十年的科研合作关系。

2007年团队与中海油服的合作迎来新阶段,双方合作共建的"电法测井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双方在电法测井的理论方法研究、测井仪器设计、电路模块开发、高速数据传输等多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研究。

2009年,聂在平课题组承担了一项极富挑战性的研发项目:三维感应测井仪原理样机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国外一流的公司就做了七、八年,而聂在平团队由青年教师孙向阳、管国云承担主要研究任务,经过奋战,实现了2年如期交付。

2007-2018年间,联合实验室解决了测井数据实时传输、电法测井、感应测井、声学测井大量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中海油服累计生产仪器200支以上,价值2.5亿元;联合实验室还为中海油服培养输送技术骨干11名;联合申报成功科技部国家深海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项目。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如今聂在平建立起来的科研团队已成长为包括两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两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但是,五年前聂在平就"交棒"给年轻人了,他自己则作为团队的普通一员,争取为团队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他放弃美国绿卡毅然回国,发表超400篇论文,是获这项大奖的

"还在大学学习阶段,同学中就流传着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个口号:努力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从1968年大学本科毕业算起,到2018年,聂在平已健康工作了50年。他说"我们要做的工科科研,就是要让科研成为科学与技术之间的桥梁,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国家的工业实力,让科研真正服务于社会,

这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良知与使命。"

关注"电子科大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电子科技大学新闻网、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