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水位回升、面積擴大的背後……

近日,青海湖在2019年面積擴大20.08平方公里的新聞引人注目。根據往年的相關報道,2018年青海湖面積較近十年(2008年——2017年)在枯水期擴大97.06平方公里,創下近18年來同期最大值;2017年青海湖面積為4435.69平方公里,較2000年時(青海湖面積約4256平方公里)增加了約180平方公里……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詳細描述了青海湖逐年變化的情況,“2005年,青海湖水位開始回升,尤其在2005年到2017年之間,青海湖每年以20公分的高度上漲,短短的十幾年時間,水位上升三米、面積擴大300餘平方公里。這幾年青海湖上漲的速度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本來我以為還要五六年的時間,青海湖才能漲到這個樣子。”

初冬時節,青海湖二郎劍景區的觀景臺兩側“驚濤拍岸”,洶湧的浪躍出一米高的姿態,在扶手上留下晶瑩通透的冰柱。遠處十幾只斑頭雁俯衝而下,浮在一處低窪的淺水上悠然覓食。“以前所見都是蔚藍的湖天一色,現在有了綠色點綴,覺得青海湖不僅僅有浩瀚之美,還增添了許多生動可愛的趣味,”正如何玉邦所說,一幅“水—鳥—魚”和諧共生的唯美景象正在青海湖畔徐徐鋪展。

青海湖為何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回漲?

青海湖水位回升、面积扩大的背后……

青海湖二郎劍景區冬季航拍景色。(攝影/海龍)

多措並舉築牢生態保護屏障

近年來,青海湖自然保護區與環湖兩州三縣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協同聯動管理工作機制,大力開展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環保督察整改工作,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在全面停止鳥島、沙島景區內一切旅遊經營活動的基礎上,對沙島核心區內的54處、鳥島緩衝區內的18處旅遊經營設施進行全部拆除;結合“綠盾行動”和“春潮行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此外,青海省政府先後投入1.78億餘元,重點實施了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青海湖國際重要溼地保護補助資金項目、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等生態保護建設項目近50餘項,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初步建立完備的生態保護機制。

青海湖水位回升、面积扩大的背后……

觀景臺防護欄上的冰柱。(攝影/海龍)

降水量增大是關鍵性因素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氣候條件逐漸邁向暖溼化。據青海省氣象局相關數據表明,2018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84.0mm,較常年偏多三成;2019年夏、秋季降水量明顯增加,環青海湖地區8 月中旬至9 月中旬降水較去年總體偏多,如此充沛的降水量增加了布哈河、沙柳河等河流的補給水量,使得2019年青海湖面積持續擴大。

隨著我省國土綠化力度的不斷加大,植被面積的變化也極大地影響著影響我省的降水量。近年來,環青海湖周邊地區氣候變得溼潤,很多南方遊客都表示“一點都不覺得乾燥”,而且,降水充沛則物草肥美,何玉邦表示,經科學測量,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溼地面積累計增加 1.35 萬公頃,周邊地區高密度植被覆蓋率累計增大 21.33公頃。

青海湖水位回升、面积扩大的背后……

悠閒的青海湖水鳥。(攝影/顧植霞)

青海湖水位回升、面积扩大的背后……

正在水裡覓食的斑頭雁。(攝影/顧植霞)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的生命律動

近年來,青海湖溼地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環境不斷改善,青海湖整體生態功能持續增強,越來越多的珍惜物種在這片土地上繁育棲息。

據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統計,青海湖獨有的極瀕危物種普氏原羚種群由2004年的257只左右增加到2018年的2793只左右,黑頸鶴由原有30餘隻增長到現有130餘隻;溼地指示性物種(水鳥)多樣性實現增量,由原有69種增加到現有95種;溼地關鍵性物種(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已達到9.3萬噸,比2002年的2592噸增長了35.87倍……(青海羚網記者 顧植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