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生猪月评:猪价短期风险得到释放,后期肉价将延续高位运行

新发地生猪月评:猪价短期风险得到释放,后期肉价将延续高位运行


2019年11月份,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波动下行,降幅十分明显(见《10月份白条猪批发平均价走势图》)。
11月1日,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23.63元/斤,11月30日的价格是17.25元/斤,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下降27.0%。月末的价格比去年同期的7.98元/斤116.17上涨。10月末价格同比上涨201.63%,11月末价格同比涨幅大幅收窄。
月内的最高价是24.38元/斤(11月4日),比10月份的25.13元/斤下降2.98%;比9月份的16.13元/斤上涨51.15%;比8月份的15.70元/斤上涨55.29%;比7月份的11.65元/斤上涨109.27%。
月内最低价是17.25元/斤(11月29、30日),比10月份的15.75元/斤上涨9.52%;比9月份的14.75元/斤上涨16.95%;比8月份的11.38元/斤上涨51.58%;比7月份的10.0元/斤上涨72.50%。
月内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的幅度为41.33%,波动的幅度比10月份的59.56%大幅缩小。
2019年11月份,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加权平均价是20.27元/斤,比10月份的21.26元/斤下降4.66%;比9月份的15.63元/上涨29.69%;比8月份的13.32元/斤上涨52.18%;比7月份的10.66元/斤上涨90.15%。
2019年11月份的价格比2018年同期的7.84元/斤上涨158.55%;比2017年同期的8.92元/斤上涨127.24%;比2016年同期的10.18元/斤上涨99.12%;比2015年同期的10.02元/斤上涨102.30%。
2019年11月份日均上市量为1369.37头,比10月份的1227.06头增加11.60%;比9月份的1658.20头下降17.42%;比8月份的1700.68头下降19.48%;比7月份的1874.97头下降26.96%。


11月份日均上市量比2018年同期的2136.97头下降35.92%;比2017年同期的1927.13头下降28.94%;2016年同期的1875.30头下降26.98%;比2015年同期的2043.27头下降32.98%。
上述数据表明:
1、月内肉价环比降幅明显
11月份肉价走势的最大特点就是价格连续下降,降幅明显。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价格走势显示:月末价格比月初下降了27%。肉价高位回调,全月的加权平均价比10月份下降了4.66%。虽然月度加权平均价环比降幅较小,但是纵观10-11月这2个月的走势来看,10月份肉价是连续走高的,是大幅上涨的;11月份的价格是连续下滑的,是大幅下降的。
10月份与11月份,毛猪产能虽然正处于开始恢复的过程中,产能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肉价却经历了1轮过山车般的走势。这其中的原因确实引起了许多人士的思考,包括一些养猪场和一些关注养殖业的人士。
10月份肉价大幅上涨的时候,有的养猪场也是感到出乎所料,事先并不知道猪价会连续上涨,说到猪价上涨的原因,只是强调猪少;11月份猪价下降,更是始料未及,同样是猪少,价格却连续下滑。
其实,肉价在10月份连续上涨的动力有一部分来源于预期,是对后期肉价高企过高的预期;肉价在11月份连续下滑的过程是预期降温的过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总体上看,10月末出现的高价位就是此轮肉价上涨的峰值,后期很难再出现10月末那样的价位。

2、日均上市量环比明显增加
虽然在近5年同期中,11月份的日均上市量仍然处于最低水平,但是环比10月份却有了明显增加,增幅达到11.60%。如何看待白条猪日均上市量环比大幅增加的变化,我们在11月29日撰写的《每周动态》上谈了以下4点看法:
⑴、毛猪的供应能力有所恢复
在毛猪供应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屠宰厂可挑选的适重白条相对较小,不管是不是适销的白条,有肉总比没肉强,能拉回来的就尽量往回拉。尽管拉回来以后(那些大体型的白条猪大多属于肥肉型白条)卖不出去还要返厂,需要屠宰厂自行分割以后继续销售,但是超重白条的价格相对较低一些,屠宰厂也是有较大获利空间的。
在毛猪供应能力恢复以后,屠宰厂在收购白条猪的过程中有了可挑选的余地,能够拉回瘦肉型白条就尽量收购瘦肉型白条;


新发地生猪月评:猪价短期风险得到释放,后期肉价将延续高位运行

⑵、供应能力恢复的动力来源于对高价格预期的降温
供应能力恢复,除了产能正在恢复以外,更主要的是对后期肉价连续走高的预期降温。此前,由于预期肉价会在高位运行较长的时间,养殖场普遍存在着惜售的现象,一般毛猪的出栏会比正常情况下推迟2个月左右,养殖场有毛猪,但是不愿意出栏,造成肉价连续、快速上涨。在预期降温以后,毛猪出栏推迟的时间缩短到1个月左右,压栏时间2个月与1个月的毛猪同时出栏,使得供应状况出现比较明显的好转。
此前,新发地市场的商户认为,当毛猪供应能力不足的时候,一些还没有长到商品规格的毛猪会提前出栏,反映到市场的表现就是毛猪的单重逐渐下降,这是真的缺猪,形成人们普遍认为的“寅吃卯粮”现象。本轮肉价上涨,实际上是“卯吃寅粮”,卯时该出栏的毛猪推迟到寅时才出栏。在预期降温以后,会逐渐恢复到寅吃寅粮的状态。近期就正在进入寅吃寅粮的状态,反映到市场上的表现就是白条猪的单重逐渐下降,逐渐接近正常的“标猪”;
⑶、预期降温得益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
政府8月份以后出台了一系列保供稳价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保障养殖用地、及时给予必要的补偿补贴、恢复产能、扩大进口、增大储备肉的投放量等。政策出台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1月份逐渐显现了政策的效力,产能逐渐恢复,养殖场、屠宰厂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对后期肉价过高的预期开始快速降温;


⑷、供应能力的恢复还要仰仗产能的恢复
产能恢复是1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近期肉价快速下降主要是供应能力的恢复,是前期积压下来的毛猪近期开始增大出栏的结果,并不意味着近期的产能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恢复。所以,肉价虽然比10月末出现明显下降,但是仍然大幅度地高于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所以,后期肉价基本上会延续本周的走势,总体上表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但是也会不时地出现一些波动,继续下降的空间也不会很大。真正供应能力的恢复实际上还需要仰仗产能的恢复。
3、后期肉价基本上会延续高位运行的状态,难以出现大涨与大落
鉴于9月份以后毛猪产能进入逐渐恢复阶段,再加上政府出台的影响力保供稳价政策、措施的推行,随后的供应能力会逐渐增强,肉价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已经明显降低。但是,由于近期毛猪的供应能力仍然处于历年同期的最低点,肉价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同样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认为,后期的肉价基本上会维持在11月末的价位附近,小幅波动,反复调整。即便是到了春节前消费高峰期时,由于到时候毛猪的出栏量也会同步增加,价格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也是比较低的。需要关注的反倒是春节过后,由于一部分毛猪会赶在春节前出栏,节后毛猪的供应能力有可能反倒不如节前。我们实际上也需要对春节过后肉价的走势给予关注。

综上所述,由11月份白条猪价格走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1个结论,即: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经过11月份的大幅下降,后期肉价难以出现明显反弹,也难以继续大幅回落
11月份,肉价大幅回落,实际上是对10月份涨势过快的1种回调,如果没有10月份的过度上涨,也不会出现11月份的快速下降。拉动10月份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毛猪产能下降,正是由于产能下降,才形成对后期肉价的过高预期,高预期拉动肉价不断冲高。肉价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证明肉价是难以无限制的走高。需求下降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给高价格“泄了气”。但是,毛猪的产能仍然处于低位,供应偏紧的局面也仍然没有实现明显的改观,肉价继续下行的空间也不会很大。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肉价会仍然保持高位,会逐渐波动下行,也会反复调整一段时间。


新发地生猪月评:猪价短期风险得到释放,后期肉价将延续高位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