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地生豬月評:豬價短期風險得到釋放,後期肉價將延續高位運行

新發地生豬月評:豬價短期風險得到釋放,後期肉價將延續高位運行


2019年11月份,新發地市場白條豬批發平均價波動下行,降幅十分明顯(見《10月份白條豬批發平均價走勢圖》)。
11月1日,白條豬批發平均價是23.63元/斤,11月30日的價格是17.25元/斤,月末與月初相比,價格下降27.0%。月末的價格比去年同期的7.98元/斤116.17上漲。10月末價格同比上漲201.63%,11月末價格同比漲幅大幅收窄。
月內的最高價是24.38元/斤(11月4日),比10月份的25.13元/斤下降2.98%;比9月份的16.13元/斤上漲51.15%;比8月份的15.70元/斤上漲55.29%;比7月份的11.65元/斤上漲109.27%。
月內最低價是17.25元/斤(11月29、30日),比10月份的15.75元/斤上漲9.52%;比9月份的14.75元/斤上漲16.95%;比8月份的11.38元/斤上漲51.58%;比7月份的10.0元/斤上漲72.50%。
月內的最高價比最低價高出的幅度為41.33%,波動的幅度比10月份的59.56%大幅縮小。
2019年11月份,新發地市場白條豬批發的加權平均價是20.27元/斤,比10月份的21.26元/斤下降4.66%;比9月份的15.63元/上漲29.69%;比8月份的13.32元/斤上漲52.18%;比7月份的10.66元/斤上漲90.15%。
2019年11月份的價格比2018年同期的7.84元/斤上漲158.55%;比2017年同期的8.92元/斤上漲127.24%;比2016年同期的10.18元/斤上漲99.12%;比2015年同期的10.02元/斤上漲102.30%。
2019年11月份日均上市量為1369.37頭,比10月份的1227.06頭增加11.60%;比9月份的1658.20頭下降17.42%;比8月份的1700.68頭下降19.48%;比7月份的1874.97頭下降26.96%。


11月份日均上市量比2018年同期的2136.97頭下降35.92%;比2017年同期的1927.13頭下降28.94%;2016年同期的1875.30頭下降26.98%;比2015年同期的2043.27頭下降32.98%。
上述數據表明:
1、月內肉價環比降幅明顯
11月份肉價走勢的最大特點就是價格連續下降,降幅明顯。新發地市場白條豬的價格走勢顯示:月末價格比月初下降了27%。肉價高位回調,全月的加權平均價比10月份下降了4.66%。雖然月度加權平均價環比降幅較小,但是縱觀10-11月這2個月的走勢來看,10月份肉價是連續走高的,是大幅上漲的;11月份的價格是連續下滑的,是大幅下降的。
10月份與11月份,毛豬產能雖然正處於開始恢復的過程中,產能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但是肉價卻經歷了1輪過山車般的走勢。這其中的原因確實引起了許多人士的思考,包括一些養豬場和一些關注養殖業的人士。
10月份肉價大幅上漲的時候,有的養豬場也是感到出乎所料,事先並不知道豬價會連續上漲,說到豬價上漲的原因,只是強調豬少;11月份豬價下降,更是始料未及,同樣是豬少,價格卻連續下滑。
其實,肉價在10月份連續上漲的動力有一部分來源於預期,是對後期肉價高企過高的預期;肉價在11月份連續下滑的過程是預期降溫的過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總體上看,10月末出現的高價位就是此輪肉價上漲的峰值,後期很難再出現10月末那樣的價位。

2、日均上市量環比明顯增加
雖然在近5年同期中,11月份的日均上市量仍然處於最低水平,但是環比10月份卻有了明顯增加,增幅達到11.60%。如何看待白條豬日均上市量環比大幅增加的變化,我們在11月29日撰寫的《每週動態》上談了以下4點看法:
⑴、毛豬的供應能力有所恢復
在毛豬供應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屠宰廠可挑選的適重白條相對較小,不管是不是適銷的白條,有肉總比沒肉強,能拉回來的就儘量往回拉。儘管拉回來以後(那些大體型的白條豬大多屬於肥肉型白條)賣不出去還要返廠,需要屠宰廠自行分割以後繼續銷售,但是超重白條的價格相對較低一些,屠宰廠也是有較大獲利空間的。
在毛豬供應能力恢復以後,屠宰廠在收購白條豬的過程中有了可挑選的餘地,能夠拉回瘦肉型白條就儘量收購瘦肉型白條;


新發地生豬月評:豬價短期風險得到釋放,後期肉價將延續高位運行

⑵、供應能力恢復的動力來源於對高價格預期的降溫
供應能力恢復,除了產能正在恢復以外,更主要的是對後期肉價連續走高的預期降溫。此前,由於預期肉價會在高位運行較長的時間,養殖場普遍存在著惜售的現象,一般毛豬的出欄會比正常情況下推遲2個月左右,養殖場有毛豬,但是不願意出欄,造成肉價連續、快速上漲。在預期降溫以後,毛豬出欄推遲的時間縮短到1個月左右,壓欄時間2個月與1個月的毛豬同時出欄,使得供應狀況出現比較明顯的好轉。
此前,新發地市場的商戶認為,當毛豬供應能力不足的時候,一些還沒有長到商品規格的毛豬會提前出欄,反映到市場的表現就是毛豬的單重逐漸下降,這是真的缺豬,形成人們普遍認為的“寅吃卯糧”現象。本輪肉價上漲,實際上是“卯吃寅糧”,卯時該出欄的毛豬推遲到寅時才出欄。在預期降溫以後,會逐漸恢復到寅吃寅糧的狀態。近期就正在進入寅吃寅糧的狀態,反映到市場上的表現就是白條豬的單重逐漸下降,逐漸接近正常的“標豬”;
⑶、預期降溫得益於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措施
政府8月份以後出臺了一系列保供穩價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保障養殖用地、及時給予必要的補償補貼、恢復產能、擴大進口、增大儲備肉的投放量等。政策出臺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11月份逐漸顯現了政策的效力,產能逐漸恢復,養殖場、屠宰廠看到了政府的決心,對後期肉價過高的預期開始快速降溫;


⑷、供應能力的恢復還要仰仗產能的恢復
產能恢復是1個相對較長的過程,近期肉價快速下降主要是供應能力的恢復,是前期積壓下來的毛豬近期開始增大出欄的結果,並不意味著近期的產能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恢復。所以,肉價雖然比10月末出現明顯下降,但是仍然大幅度地高於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也明顯低於去年同期。所以,後期肉價基本上會延續本週的走勢,總體上表現出穩中有降的態勢,但是也會不時地出現一些波動,繼續下降的空間也不會很大。真正供應能力的恢復實際上還需要仰仗產能的恢復。
3、後期肉價基本上會延續高位運行的狀態,難以出現大漲與大落
鑑於9月份以後毛豬產能進入逐漸恢復階段,再加上政府出臺的影響力保供穩價政策、措施的推行,隨後的供應能力會逐漸增強,肉價出現大幅反彈的可能性已經明顯降低。但是,由於近期毛豬的供應能力仍然處於歷年同期的最低點,肉價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同樣是比較低的。所以,我們認為,後期的肉價基本上會維持在11月末的價位附近,小幅波動,反覆調整。即便是到了春節前消費高峰期時,由於到時候毛豬的出欄量也會同步增加,價格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也是比較低的。需要關注的反倒是春節過後,由於一部分毛豬會趕在春節前出欄,節後毛豬的供應能力有可能反倒不如節前。我們實際上也需要對春節過後肉價的走勢給予關注。

綜上所述,由11月份白條豬價格走勢我們可以得出以下1個結論,即:白條豬批發的平均價經過11月份的大幅下降,後期肉價難以出現明顯反彈,也難以繼續大幅回落
11月份,肉價大幅回落,實際上是對10月份漲勢過快的1種回調,如果沒有10月份的過度上漲,也不會出現11月份的快速下降。拉動10月份肉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毛豬產能下降,正是由於產能下降,才形成對後期肉價的過高預期,高預期拉動肉價不斷衝高。肉價達到一定高度以後,對需求的抑制作用開始顯現,證明肉價是難以無限制的走高。需求下降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給高價格“洩了氣”。但是,毛豬的產能仍然處於低位,供應偏緊的局面也仍然沒有實現明顯的改觀,肉價繼續下行的空間也不會很大。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肉價會仍然保持高位,會逐漸波動下行,也會反覆調整一段時間。


新發地生豬月評:豬價短期風險得到釋放,後期肉價將延續高位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