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春風拂巴東,千山千水貌不同

記者 譚偉林

編者按: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巴東縣各部門、各鄉鎮出實招、下實功、求實效,全縣農村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即日起,本網將推出“脫貧攻堅看變化”欄目, 全面反映全縣脫貧攻堅的新變化、新機制、新作風、新成果。

扶贫春风拂巴东,千山千水貌不同

新建的茶店子水廠全貌

長江碧波環繞,兩岸層林盡染。初冬的巴東美得格外靜怡。

在這個全縣整體脫貧決戰決勝的衝刺期,在南北縱橫800餘里的巴東大地上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扶貧幹部和群眾忙碌的身影。

歷時幾載。伴隨著扶貧幹部奔走的腳步,村裡老鄉勤勞的汗珠,社會各界慷慨的援手。巴東各個領域正發生深刻的變化,巴東正逐步拔出深陷貧困泥潭的“雙腿”,向著與全國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奔跑。

吃水貴如油,找水來過年。這是對茶店子鎮硃砂土村群眾曾經吃水難的真實寫照,硃砂土村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一源難求,這裡的村民祖祖輩輩為吃水發愁。

“以前我們要走幾十里路去背水,一個來回就要幾個小時”,家住硃砂土村11組的唐英經歷過背水吃的艱苦時期,那個時候取水點偏遠,道路狹窄,吃上水要花費不少力氣。“吃水難”的問題讓村民歷盡艱辛。

近年來,條件稍好的村民開始自建蓄水池,但是吃水全靠“老天爺”,遇到旱季吃水還是會有困難,而且水質難以保障。

為切實解決群眾吃水難問題,真正實現群眾“兩不愁,三保障”。2018年8月,投資約6000萬元的茶店子供水工程正式破土動工。施工隊攻峭壁、戰高寒,鋪設15500米主管線,採取跨鎮取水,將綠蔥坡鎮中村紙廠溝地表溪流引入茶店子鎮。

管線鋪設必經高山、峽谷,多為懸崖峭壁,施工環境險惡。在離河谷1000多米高的硃砂土村巖口子,管網需要建設在幾乎垂直90度的百米懸崖上,施工難度難以想象。施工隊戰晴天,搶雨天,攻克種種技術難關,用不到一年時間建成供水工程。

扶贫春风拂巴东,千山千水貌不同

硃砂土村巖口子管網鋪設在垂直90度的百米懸崖上

“現在水龍頭一打開就有自來水了,比以前方便多了。”唐英打趣地說,現在挑水的扁擔和桶可以放進文物館了。

“茶店子供水工程今年9月正式運行,運行三個月以來情況良好,通過水廠管網延伸項目的建成,目前茶店子供水工程覆蓋了全鎮14個村,解決了全鎮1.4萬人用水難的問題。”茶店子供水工程業主代表屈超介紹道。

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巴東將解決群眾用水安全放在重要位置,自2016年以來,籌措資金5.8億元,建設較大水源工程7處、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223處、分散及單戶供水工程13971處,解決13.4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和21.35萬人的飲水鞏固提升問題,其中飲水不安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3萬人。全縣農村居民飲水條件的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均達到國家脫貧驗收標準。

從空中俯瞰野三關鎮葛藤山村,一條4公里的柏油路從山腳一路蜿蜒連接到山腰間,猶如一條絲帶貫穿於整個村子。從土泥路到柏油路,方便了群眾出行,更溫暖了群眾的心田。

“以前我們去野三關要從麻沙坪、木龍河走,最低要兩個半小時才能到,”家住葛藤山村5組的鄧維新一輩子生活在大山之中,雖然葛藤山村的一些高處能看見野三關,但不便的交通讓這個目所能及的鄉鎮變得格外遙遠。

葛藤山村和秭歸縣接壤,由於交通條件差,這裡曾是野三關鎮最偏遠和落後的村落。2017年,巴野公路建成通車,這條穿境而過的縣級交通“大動脈”拉近了葛藤山村民與外部世界的距離。

“我家看得到巴野路,但是走路還是要很長時間,村裡都是泥巴路,還要繞來繞去”。葛藤山村6組村民鄧貴春家住巴野路沿線,兩年前,剛建成的巴野路改善了全村交通條件,但是村級道路建設的欠賬無法讓整個村子和這條公路形成無縫連接。

也就是兩年前,村裡加大村級道路建設的力度。村級道路的不斷延伸和升級,讓“毛細血管”和“主動脈”形成了有效的連接。

扶贫春风拂巴东,千山千水貌不同

蜿蜒在葛藤山大山之中的柏油路

“現在路都修到家門口了,交通確實方便了,原來別處都只搞3米寬的路,現在我們這兒搞4米5的柏油路,對我們支持蠻大。”鄧維新介紹道,如今,從他家坐車去野三關,耗時最長的一次也就20多分鐘。

“截止目前,投資1500餘萬元硬化道路40餘公里,投資150餘萬元修建砂石路70餘公里,基本實現村級主幹道硬化全覆蓋,砂石路全部通組”。葛藤山村村主任鄧明浩介紹了近幾年村級道路建設成績單。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全縣凝心聚力推動農村公路建設,打通連接農村的“最後一公里”。近年來,籌集12.85億元,實施通暢工程3000公里,整修砂石路面2600公里,改造危橋26座,完成農村公路安防設施建設930公里,322個行政村均已通瀝青(水泥)路,全部實現“村村通客車”,2018年被省交通運輸廳表彰為“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2016-2019年,巴東投資9.13億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線路1738.33公里,新建及改造變壓器2290臺、容量236.495兆伏安,新建及改造低壓線路2652.568公里,供電卡口問題基本得到解決。2018-2019年,新建和改建4G基站760個,累計建成4G基站1845個。自2015年以來,累計實施危房改造34395戶,全力實現“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的目標。

農村基礎設施欠賬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難中之難。巴東聚焦基礎短板建設,通過安全飲水、農村公路、危房改造等項目建設,讓全縣水電路網房等基礎設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功攻克這道難題。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器”。作為全省、全州脫貧攻堅主戰場,巴東縣委、政府一以貫之地把產業開發作為精準扶貧的關鍵舉措,厚植髮展基因,激活發展動力,努力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與深度貧困區域協同發展,以遍地開花的產業開發,阻斷貧困發生動因。

依據縣域產業特徵、資源稟賦和現實條件,將惠及千家萬戶的特色產業劃分為柑橘、茶葉、藥材、農旅4大產業片區,同步發展。

到2018年底,全縣實施柑橘品種改良5000畝、管護10萬畝,開展晚熟品種栽培試驗1000畝,全年累計發展柑橘10.6萬畝,同比增長19.9%,續創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橘)生產基地,“巴東椪柑”獲湖北省著名商標。全年新建茶葉基地5.505萬畝,其中綠茶3萬畝、白茶1.005萬畝、單樅1.5萬畝,改變了全縣綠茶“一枝獨秀”的現狀,全縣茶葉面積已達12.405萬畝,茶葉產量3139噸,引進福建正山堂、浙江安吉白茶、湖北九端茶業等知名茶企,成功註冊“巴東郡貢茶”地理商標,躋身2018中國茶業百強縣。藥材基地面積達24萬畝,同比增長17.4%,成功舉辦恩施(巴東)中醫藥產業大會,與中南民族大學等科研院所達成藥材產業合作協議。

扶贫春风拂巴东,千山千水貌不同

東瀼口鎮羊乳山村300畝抹茶基地

近年來,全縣的產業攻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巴東路徑”的步履愈走愈堅實。4大特色產業片區的骨架縱橫拉伸,規模集群效應明顯;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日臻完善,扶貧脫貧成效凸現。

2014年初,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118個、建檔立卡貧困戶53995戶172896人。經過歷次扶貧對象動態調整,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56756戶182746人。截至2018年底,累計實現87個貧困村出列、40367戶136441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初的39.09%降至10.5%。2019年,通過縣級自查自驗,可實現31個貧困村出列、15546戶44807人脫貧,留存843戶1498人,全縣綜合貧困發生率可降至0.34%。

內築發展之基,外行富民之策。在全縣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在北京、杭州等地的支援幫扶下,巴東在各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各項數據指標向著全縣脫貧摘帽的目標邁進。巴東社會各界用紮實的工作作風和實實在在的變化換來了群眾的點贊。群眾的笑逐顏開和滿意度的提高是對巴東最好的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