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經濟走勢如何

本報記者 王小霞

2019年,全球經濟形勢顯現低迷跡象,下行壓力加大。2020年,全球經濟走勢如何?中國正處於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面對當前國內外的經濟環境,應如何把握政策工具?

12月6日至9日,在由財經雜誌主辦的主題為“全球格局變化下的應對與抉擇”的2019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嘉賓深入探討全球熱點,展望2020年全球及中國發展趨勢。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表示,從目前情況看,2020年全球經濟會顯著低於2019年的增長水平。預計2020年會有更大比例的負利率債券發行。從歷史上看,目前很多國家貨幣政策已到了極限,未來全球可能出現新變化。用貨幣政策實施財政擴張,如果通貨膨脹不顯著出現,貨幣就可以無限發行購買國債,用財政開支來支持經濟增長。“這就是負利率的國債發行,而且已佔市場相當大的比例。這種政策用於反危機、反低迷,但問題在於不知道低迷時間有多長,不知道在低迷中是否會出現通貨膨脹。”

曹遠征認為,未來,全球協調的宏觀政策必須有所準備。“否則,洪水來了也不知道怎麼應對”。全球格局的變化不僅是貿易問題,可能在金融格局、貨幣政策、財政安排等方面有重大變化,必須留心關注,才能加以應對。

招商局集團、招商銀行原董事長秦曉表示,全球經濟仍處在下行軌道,不是短期可以改變的。往前追溯,2017年至2018年是一個小陽春,全球經濟都有一定的企穩或復甦。2018年之後,受英國脫歐、難民問題等影響,全球經濟形勢急轉直下。

秦曉提到,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是唯一一個維持利率常態化的國家,由於國際資本不可能在負利率下生存,可能會流入中國,這將有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也將帶來更多優惠政策。但前提條件是必須更加開放,必須更加有規則,這些條件創造好了,就會有機會。如減稅還有空間,行政審批等還需要加大力度。

此外,中國金融市場還可以開放大一點,但從中國自身和全球資本流動情況來看,金融市場的開放步伐並非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到位。

金融專業人士朱雲來認為,短期來看,各國都希望保持經濟長期增長、貿易秩序穩定,解決短期內產生的問題難度應不大,更多時候可能需要本著經濟市場原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根據具體問題採取相應有效的措施。

在朱雲來看來,任何措施會存在正負雙面作用,一方面要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可能會帶來新挑戰,這是一道取捨選擇題。從長遠來看,經濟還是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公平為原則。“因為市場機制在複雜的社會經濟活動試錯過程中起著關鍵的指導作用,能通過系統評測來確認不適當的投資,可以及時發現並進行科學調整。”

“新興市場在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貢獻會越來越大,對世界經濟貢獻為25%,10年前是3%,實現了翻番,這個數字以後還會繼續上漲。同時,面對全球性問題,還要建立全球多邊機制來共同解決問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Lesl ie MAASDORP表示,比如金融風險、環境汙染、網絡犯罪等,這些問題都是全球的,各個國家不可能單獨解決。

在談及新興市場發展時,他指出,首先必須強調普惠式增長,其次要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來進行升級產業,以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再次要保持增長的可持續性。當前,中國重視綠色產業發展,目標是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中的25%至30%都在中國進行生產,這將有效降低排放和汙染。此外,中國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正面臨巨大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