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總是喜歡對武漢冷潮熱諷?

愛爾吥得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讓我想起了各國對中國的詆譭。可能有點比喻不太恰當。但是實在沒有差不多的例子了。古代中國楚國雖不是與周朝同時存在而且地位相等的唯一國家,但楚國是最大的一個。八百年楚國為中華文化貢獻了長江文明,作為楚國的源頭地帶的現代首府武漢自然繼承了這點驕傲,這個屬於文化底蘊的一部分。其次民國時期武漢的地位是很高的只是後面慢慢的沉淪,國家給武漢的三位數區號就是一種重視的證明。不管現在經濟發展的怎麼樣他的地域重要性是沒辦法改變的。所以不少詆譭的人其實是一種妒忌,還有不少本省的人詆譭是因為那個吸血的理由。外省人看武漢總有種站著茅坑不拉屎的感覺,佔著這麼好的位置發展的一塌糊塗。其實這個也不能全怪武漢,國家需要支持和扶持的地方太多了,武漢又不靠海不靠國家重點扶持地區。說到這裡應該很多省的網友感同身受了。武漢也算是集中的湖北的全力來發展了,他的輻射能力太強了。我本人開的公司就是因為我所在的成本里武漢太近了留不住客戶,但是我不怪武漢只能怪我自己沒去武漢開公司,所以很多人認識到這一點都去武漢了,這就造成了武漢外地人非常的多的後果。還有些人黑武漢是因為看不慣武漢人喜歡誇的習慣,也就是說大武漢什麼都很厲害。其實呢雙方都需要改變,湖北人把聊天叫做誇天。其實這是一種古代遺留的習慣,就像狀元騎馬誇街一樣。是一種文化現象,平時沒事吹吹牛不要當回事,但是其他地方的人可能文化習俗不一樣,認為武漢人自大。那麼現在需要武漢人改變習慣了,不要隨便的誇,踏踏實實做事。畢竟現在不喜歡誇這個是普世價值。外省人也希望理解下這個本土文化習俗。誇自己的同時不要去貶低別人就行了,貶低別人性質就變了。揹負了歷史的負擔和驕傲的武漢,現在需要好好的把湖北人的精明和聰明用在發展上,拋掉湖北人不團結不大氣的老毛病,本省人不要互相瞧不起詆譭。想做一個大城市就要有大城市的胸懷。 同樣作為一個大國的國民都很自信,從來不會因為別人幾句話就懷疑自己。在很多的帖子裡看了很多地方的人對武漢的各種詆譭,我一般是看看而已也不會生氣,有些是對的有些是錯的。有錯就改無則加勉才對的起血液裡流淌的大楚文化血脈,這種血脈不僅僅是族源而且還是受到的本地文化的一種薰陶。這裡說下哈。。。本人300年湖北土著,查祖籍江西婺源,再查就到琅琊王羲之繫了。但是生於斯長於斯我就是地地道道的湖北人和中國人。查來查去各省人在歷史上人口遷移交流非常的多,所以中國每一個城市的驕傲也是我的驕傲。中國人。。不要窩裡鬥了,所有的歷史都是大家所有人的。


龍69258242


武漢真的不行,今天那個什麼太乙大道鏈接的那個什麼省道,國道,縣道,整個全程幾十公里,那路爛的啊,說不清楚有多爛了,開車走在那條路上你絕對不會相信這是一條湖北省會區域內2019年的道路。還沒有我們農村八十年代的公路好。本來我對武漢印象不錯,內陸省會中心城市,但是今天走了這一條路完全顛覆了我對武漢的好感。根本就配不上省會城市這個稱呼,就看看這一條路,以後武漢什麼都不要掙了,什麼時候整個武漢市沒有這樣的爛路再說。


寒風155676366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首先,如果有對武漢冷嘲熱諷的情況,要先看冷嘲熱諷的人都是些什麼人。我們看到,基本上攻擊武漢,罵武漢的,都是一些從農村,小地方來的人,或者鄉下去別的城市定居的人。真正的上海人、廣州人、廈門人、成都人、長沙人這些大一點的城市市區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很少有攻擊武漢的,就好像真正的土生土長的武漢城區的人從來不會攻擊這些地方的人一樣。

不過可能你要問,小地方、農村作為落後地區,這裡的人不論出生環境、眼界、生活水平、自身素質,都完全無法與大都市比,甚至挖空心思要往武漢等大城市鑽,擠破頭在此讀書、就業、定居,把自己的下一代變成新武漢人,怎麼會出現小地方、農村來的人攻擊武漢這個大城市,對武漢冷嘲熱諷情況呢?

因為很多小地方來的人剛一來到大城市的時候,內心有種揮之不去的自卑感,對自己的出生存在強烈的自卑。害怕自己被人瞧不起。事實上,不論在工作機會、發展機會、眼界,擇偶(與大城市的人)等諸多方面,由於雙方條件的不同,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輸在起跑線的情況,心裡難免會有不平衡。由於一個是在小城市,一個是在大都會,雙方的思想觀念、生活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衝突。最近網上火爆的《老公的鄉下親戚到大城市蹭房住》就反應了這一點。這就是鄉下生活方式和大城市的行為方式的衝突。但是鄉下的一方往往很容易激動,覺得這是瞧不起他。往往容易引發地域矛盾。當然,這是結婚了的,關係密切的雙方當事人的衝突。現實生活中,城裡人和鄉里人的普通交往沒什麼衝突。但是就像前面說的,小地方的人內心敏感自卑而又脆弱,所以很多細節上的不順很容易激發他們的羨慕嫉妒恨。他們一方面內心深處嫉妒城市人出生起就有的一切,對生活中的不順上線上崗到對城市的仇恨,一方面又強烈渴望融入這裡,成為一個真正的武漢人,城裡人。為了隱藏這種心態,他們挖空心思詆譭武漢,諷刺武漢。

其實武漢只是一個代稱,在很多城市都存在這種情況。小地方的人明明擠破頭要來,卻又要對自己居住的城市不斷地詆譭。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很多地方,我都遇到一些小地方去的人不斷損所在城市、當地本地人的情況。

當然,武漢等各大城市本身也不是完美的,本來就有很多不足,這是正常的。但是對於一個心態不好的人來說,任何一點不順,甚至是不如老家的熟悉,在他眼中都成了各種不好,就要挖空心思去詆譭。這樣,可以掩蓋、滿足,緩解一下內心裡的自卑敏感吧。


絵飛的魚給邇覹笑


1976年以前,並沒有嘲諷武漢現象。武漢作為國內前置大城市,尤受毛主席喜愛,武漢曾是毛主席長期生活工作過的地方。武漢是一座革命的城市,清末時期,武漢開歷史先河,創建現代工業文明,雄冠華夏;抗戰初期,是中國政治文化中心,“武漢會戰”,可歌可泣;新中國建國後,生產突飛猛進,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近段時間來,武漢人奮起直追,面向國際大都市,勇於進取,不斷創新。

那些唱衰武漢的人,除少部份人心懷妒忌,多是別有用心,“凡是他喜歡的必反對,厭惡的必擁戴”,賊子之心,昭然若揭。試問,武漢這樣舉世難尋的優勢區位,棄之不用,是何居心?


揚柳河1


因為武漢是中國所有城市中自然條件最好的。

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和中國最大支流漢江在武漢中心城區的正中心匯合,再加上中國城市中最大的城中淡水湖東湖和一百多個大小湖泊,讓武漢的淡水資源在全世界的城市中無與倫比。

因此,由於武漢的淡水資源全世界第一,所以武漢人的皮膚、特別是武漢女人的皮膚特別好。

上海是最忌妒武漢的,因為在中國只有兩個大城市——大武漢和大上海。

由於上海處於長江的最下游,導致上海喝的長江水是從我們武漢流淌下去的,水特別髒。上海心裡不舒服,就把武漢貶為“大縣城”。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上海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它過去只是一個冒險家的大樂園,社會環境特別複雜。

而武漢在五百年前,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以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的現代城市,這在全世界都是無與倫比的。因此,當年洋人沿長江六千公里順流而下,一眼就看中了九省通衢的大武漢。

如果不是後來的抗日戰爭,武漢早就超過上海了。因為武漢的地理位置太優越了、輻射能力太強大了,武漢非常適合商品的流通,是南來北往最好的驛站且無與倫比的。——這就是為什麼新中國把長江上的第一座長江大橋建在武漢的原因。

因此,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就把一個國家支柱的最現代化的武鋼建在武漢,讓上海忌妒了三十年。為此,改革開放還沒開始,上海就迫不及待地建設寶鋼,想與武漢一拼高下。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建設中心轉移到沿海,大武漢就沒人去顧及了,四十年來無人問津。

但是,由於武漢的地理位置太優越了,即使在改革開放中武漢沒有國家好政策的支持,但武漢在華中地區仍然無與倫比,沒有誰能超過它。

改革開放四十年後,沿海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瓶頸,再向海外的歐美市場進行突破已經不可能了。到了這個關鍵的時刻,人們又想到了大武漢。

因為,如果中國中心的頂樑柱大武漢發展不起來,那整個中國內地的大西南、大西北全都發展不起來,極有可能導致一路一帶到了大武漢後,就沒辦法再往西繼續前進了。

中國的大西北、大西南之所以落後,就是因為當年改革開放時忽略了對大武漢的發展,導致中國的中部沒有強大的支柱支撐,使得沿海地區的發展無法向內地延伸,讓整個中國的發展極不平衡。——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沒有當年的挺進中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百萬雄獅過大江。

今天,我們的發展必須要從沿海地區又回過頭來一帶一路向西去,那大武漢就必須要儘快發展起來成為一帶一路在中部的驛站或橋樑,這是沒有選擇餘地的,因為中部地區只有大武漢有這個能力和擔當。

因此,未來的大武漢將在一帶一路向西的過程中,將再一次成為全世界的中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

既然武漢如此之重要,為什麼不把武漢設置為直轄市呢?

就是因為武漢太重要了,所以不能讓武漢成為直轄市。

因為一旦武漢成為直轄市了,那整個中部地區就群龍無首了,反而影響了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因為武漢在中部地區一城獨大,沒有誰能在中部接替武漢的位置,而江蘇有南京接替上海、四川有成都接替重慶等。而武漢一旦上調中央了,那整個中部地區就徹底崩潰了。

因此,雖然武漢一直想成為直轄市,但上級不同意——老九(九頭鳥),你不能走啊!


KSWP


我來說說,因為我在武漢,頭條給我推的也大部分是地域經濟發展相關的,各種意見觀點看了很多,所以不想說一些虛的。

近幾年武漢相關的新聞熱度高,有些是出於宣傳的需要,有些是當地人愛家鄉的表現,把武漢的現有成就與未來的規劃前途公開進行宣傳,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問題就在於這些內容和一些武漢人的評論,體現了特別囂張不謙虛的情緒,以至於有些自大,語言偏激,全天下老子第一。這樣一來,反感是肯定的。要知道,全中國還有那麼多發展特別好程度更高的城市,但很多還是少說多做,不要一有什麼可吹噓的就了不得。

武漢目前的狀況,屬於後發趕超型的。一方面,武漢曾經輝煌的歷史與藐視人的地位,尤其是曾經僅次於上海的歷史地位,使得武漢本身有一種傲氣凌人的氣質,但後來落後了,現在又起來了,當然點燃了被壓抑多年的傲氣,在說話方面也更衝,加之武漢的氣候與出了名的暴脾氣,說一些驕傲的話,在中國這個講究謙虛低調的文化國度裡,必然會群起而攻之。另一方面,武漢GDP,由於大基建國家大項目,突飛猛進,高歌凱進,躋身前列了,這非常可喜,但是,誰都知道這是一種突然膨脹發展很不充分很不平衡的經濟,比起一些總量不行但程度發達的城市還差的遠,畢竟總量不是一切,人人都富裕過得舒坦才是王道。但是一些大肆宣傳的人,就盯著GDP總量這一點,一直吹,其他什麼的都不理會,這樣怎麼可能不會被人黑。

講這些,並不是黑武漢,而是基於已經被黑這個現實。其他地方也有自大的,但沒有武漢表現的這麼轟轟烈烈和頻繁的,不信你看看每天宣揚的文章就知道,而且喜歡到處PK,畢竟,有PK贏的地方肯定要去PK,贏了有面子啊,就算PK不贏,也要找其他原因,總之,其他的都不行,這種心態著實不太好。還有一點,雖然我本人理解武漢人的性格和平時講話的不注意,感覺習慣了,但是對於其他地方的人,目睹武漢人說話與爭執,那場面著實令人那啥。

總而言之,不管哪個城市,都有發展階段與自己的功能,誰也不要壓住誰贏了誰,自己把日子過好,為城市貢獻一點力量,比什麼都好。如果一個城市,發展好,有前途,程度高,而且不爭執不高傲,謙虛謹慎,低調友好,而不是一有什麼成就就要嚷出來跟誰誰比,這樣一個城市,大家都會認同它,敬佩他,打心眼裡,把你當做榜樣,而絕不會黑你。我希望武漢是這樣一個城市。關於武漢人的高傲的歷史淵源,大家可以參考我的《武漢人的高傲有何歷史淵源》。


清山陋室臥聽風雨


“武漢,每天不一樣”,“敢為人先,追求卓越”這是武漢城市對外宣傳的形象口號和城市精神。

平心而論,相當大氣,也相當的接地氣。“大江大湖大武漢”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大武漢的大,突顯出來了。武漢人走在哪裡,都喜歡弄點大動靜出來,武漢人的那種不服輸的個性,也彰顯出來了。

武漢的山美、水美,人更美!長江和漢江流經武漢,武漢有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湯孫湖和東湖。東湖風景區是中國水域面積最為廣闊的城中湖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毛主席一生鍾愛東湖,將其稱為“白雲黃鶴的地方”。

武漢的東湖風景秀麗,水域面積廣!杭州的西湖,曾經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過傳世佳作,在廣告效應方面,東湖略佔下風。可實際上武漢東湖的水域面積是杭州西湖的6倍,沒有到過東湖的人,一直會認為武漢人在吹牛皮。再加上前些年,因為武漢東湖附近建築物較多,生活垃圾和排水,致使武漢東湖給人的感覺:髒、汙、臭。這幾年,隨著治汙和環境整治,武漢東湖也恢復了往日的綠、清......

武漢的歷史悠久,看到了黃鶴樓,就知道了武漢。隨著武漢的發展,武漢也走向全國和全世界,尤其近十年來,武漢的發展可謂是突發猛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基礎建設也是全面開花,在建設高峰,甚至武漢曾有一天一萬多個工地同時開工的盛況。武漢作為省會城市,中心城市,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城市建設和開發的重點,GDP和人均消費水平也一直是湖北省的老大,正是由於武漢大面積的投入城市基礎建設,致使湖北省省內的其他兄弟姐妹們認為,湖北省都是在為武漢服務,即舉全省之力發展武漢。

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武漢作為省會和中心城市,武漢應起到帶頭作用,武漢發展了,才有可能帶到周邊的城市發展,武漢壯大了,武漢8加1的城市圈才能水到渠成。高鐵的發展,讓武漢在了高鐵時代走在全國的前頭,論地理位置,武漢有,鄭州、西安等城市也有,可偏偏讓武漢嚐到了甜頭,這也是武漢讓很多外地人不服的地方。

中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之後,很多人在尋找他們之後的又一個城市,武漢、杭州、成都等都是爭論的焦點,各種數據比較,各種論證!武漢用實際行動在證明著自己,武漢的GDP和人均消費水平一躍成為排名成為前10的城市,還有一項統計,武漢人愛美,也會美,武漢人的海淘消費力全國排第四,僅次於上海、北京、成都之後,在中部城市位居首位。武漢人最愛買的就是包包,其次是女裝、洗護產品、彩妝香水、面部護膚、廚房用具等。

武漢人愛美,是一種生活態度,也許在很多外地人眼中有點看不慣,其實也沒什麼,武漢人就是活得很自在,活得很灑脫。哪怕再低的工資,該時髦時一定要把自己搞得漂漂亮亮,該大方時,武漢人會不惜血本,這就是有個性的武漢人。也許你們會認為武漢人不腳踏實地,愛慕虛榮,你錯了,這是武漢人固有的一種傲氣,武漢人就是要活得有點與眾不同。武漢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有自己的主張!

武漢人除了會享受生活外,也是肯奮鬥的人。武漢人精明,但為人大氣。武漢人不喜歡鑽牛角尖,做事大大咧咧,認準的朋友絕對會當一輩子的朋友。當然以前在六渡橋附近的老武漢人,他們排外的意識比較強,他們認為只有他們那裡的人,才是武漢城裡的人,其他地方都會被他們稱之為“鄉下”!隨著城市的擴大,和外界的接觸增加,這種排外的思想也漸漸地淡去,他們學會了去包容,學會了去融入。如今的武漢,海納百川,武漢人正在用夏天般的熱情笑迎八方來客!

對一座城市的“冷潮熱諷”,就是對一座城市的居民的“冷潮熱諷”!武漢不懼怕別人的評頭論足,埋頭苦幹,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自身強大了才是硬道理。作為大武漢的市民,我們也要提高自身素質,“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為偉大的武漢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strong>

武漢歡迎你!武漢和武漢人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能在你的見證下改正,讓更多的人真正瞭解武漢:武漢是一座包容的城市。<strong>

即將在武漢舉辦的世界軍人運動會,正是武漢展現給國人和世界的最好舞臺,讓我們群策群力,克服暫時的苦難,辦好有史以來最成功和精彩的軍運會!

“武漢,每天不一樣”!


大話西遊402


很簡單,一部分來自長三角,這些人天生就有一種優越感,因為人家所在的地區比武漢發展得好,人家希望自己的家鄉一直保持領先,可千萬別被內陸地區的武漢超越了,那樣多沒面子,沿海還競爭不過內陸不是很丟人嗎?

還有一部分人來自四川,成都這幾年發展的不錯,GDP在武漢之上,看到武漢發展速度跟自己差不多,生怕哪天被武漢甩在後面,一旦武漢騰飛,成都就更難追上武漢了,所以這些人也想黑武漢。

還有一部分人來自珠三角,這些人和長三角的人想法基本相同。

最後一部分人曾經在多年以前到過武漢,甚至在武漢生活過,那時候的武漢確實髒亂得不行,治安也不行,搶劫案件經常發生,於是乎這些人就離開了武漢,去了經濟發達地區,至今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也沒回過武漢,於是乎他們對武漢的印象還停留在很多年以前,你要問他武漢怎麼樣,他只能拿多年以前的武漢來評價,就跟臺灣那個說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的教授是一類人。


裂神572


武漢城市雖然說大,但市區上百年的老舊破房子也不少,沒有幾條完全現代化的街道,連中心區,就是漢陽路步行街區,也是新老房子參雜相存,比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這些城市的街道容貌來,真是差遠了,這就是原因所在。

當然,武漢的經濟,商業,交通都很發達,這是不用懷疑的,也是華中最大城市。

還告訴大家一件事,武漢由於是水城,江河湖多,漁業發達,魚類很便宜,大鯽魚才五六元一斤,二兩重的泥鰍才十五六元一斤,要是換成別的大城市,二兩重的泥鰍要二十多元一斤,十五六元,泥鰍尾巴都買不到!

相信武漢的城市建設會越來越好,爭取趕上中國一線城市。



用戶創維


我也在武漢上過大學,對她情有別致。髙校多(包括軍校),大學生多,古蹟名勝多(歸元寺、東湖、黃鶴樓〉,名氣大〈武昌首義地)面積大,確實是中國內地不可多得的大城市。但經濟、城建,衛生等方面是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可全國有哪個城市可以吹得起樣樣上乘的牛皮!因工作的便利,我也到過一些知名城市尤其是景點,說句不客氣的話,綜合方面超過武漢的可能沒幾個。因此我覺得對武漢應公平平和一些,比如,老是議論武大與南大誰更棒有意思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