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文 | 烟雨客


孤独的于武陵,一位生卒年不详的唐代诗人,尽管生平事迹多已湮没于岁月的尘烟,但他的诗,如今依然光芒熠熠。


《赠卖松人》是一首用意精微、语词委婉的讽刺诗。


赠卖松人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烟雨夜读 |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凌霜傲雪、苍翠葱郁的松树,经历了岁月严寒酷暑的洗礼,枝干虬然,风骨卓荦,卖松人深知松树的可贵。于是他采撷松枝,希望卖给翠楼人。


可长安的富贵人家,重的是稂桃艳李、趋时媚俗的花,对质朴无华的松枝根本看不上眼。


卖松人转遍了长安街头,依旧一无所获,一层灰尘悄然覆盖在松枝之上。


烟雨夜读 |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何止是松树?胸有丘壑、自有怀抱者,在喧嚣的红尘中,一样怀才不遇,一样潦倒沦落。


这才是最让人感到可悲的。


于武陵,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工五言诗,飘逸多感。


或许是政治上不得意,或许是不想直笔写当朝。于武陵,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后人评价:佳作很多。


江楼春望

唐 于武陵

楼下长江路,舟车昼不闲。

鸟声非故国,春色是他山。

一望云复水,几重河与关。

愁心随落日,万里各西还。


烟雨夜读 |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这江楼,不是故乡的楼,这春色,也不是故国的春色。凭栏远望,舟车远逝,迢迢不断,唯有满怀的愁绪,不知去往何方,不知何处排遣……


某一天,他经过某个侯王的故第,繁华如春水消歇,春梦随风烟散尽。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人们只羡慕起高楼,只落井下石楼塌了,世态炎凉,也就这样,在今天乃至未来,不绝如缕。


过侯王故第

过此一酸辛,行人泪有痕。

独残新碧树,犹拥旧朱门。

歌歇云初散,檐空燕尚存。

不知弹铗客,何处感新恩。


看到断壁残垣,想到昔日繁盛,心中的伤感,是难以名状的。风云散了,燕巢空了,唯有红花绿树,依然簇拥朱门。


烟雨夜读 |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诗人感慨,当年弹铗叹无鱼的门客,又到何处,找到赏识自己的新主?


人生际遇,就如此。


秋夜达萧关

扰扰浮梁路,人忙月自闲。

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

辞国几经岁,望乡空见山。

不知江叶下,又作布衣还。


郁郁不得志的诗人,江河万里,风篷中路,在扰攘的岁月中,在短暂的人生里,忙碌着,奔波着,羡慕月亮的空闲,追问生命的意义。


就如这首山上树。


山上树

唐 于武陵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这棵树,不知是何树,在山涧人迹罕至处,经历着冷暖,花开复叶落……


不记年,亦不知何年。砍柴的人也不认识这是什么树,只知道这棵树不错,岁久年深,也就砍伐为柴烧了。一切的往事,忽然就成了冰冷的灰烬,埋葬了所有的美好……


烟雨夜读 |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