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沙洋的前世今生

湖北沙洋的前世今生

沙洋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很多人其實對沙洋的歷史知之甚少,現在就讓我們回溯沙洋的過去。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片熱土辛勤耕作,繁衍生息,這座城市——沙洋,也開始了他的旅程。

沙洋城區是漢津古鎮,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歷代兵家在此留下了他們的痕跡。公元前十二世紀,商朝分封武丁後裔於漢西建權國,取水(現竹陂河)而名,在馬良築權城。公元前十一世紀,周王室封宗室於江漢間,建邦國(今十里鋪)。公元前1027-770年,西周時期,荊門北部為鄀國。東部為權國。春秋時期,楚武王克權,遷權城於那處(今拾回橋),設權縣。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戰國時,白起伐楚,佔領江漢間,在郢都(今荊州城)設南郡,荊門全境屬之。

湖北沙洋的前世今生

步入封建社會,沙洋的歷史旅程。

南北朝西魏恭帝,在沙洋城區設綠麻縣。隋朝時期,隋煬帝大業元年,綠麻縣廢更名為章山縣。唐朝時期,省章山縣入長林縣,漢津改稱長林鎮。唐貞觀八年,唐尉遲恭(敬德)為禦敵安民,在沙洋城區的黃家山南三眼橋一帶(有說在瓊台山上)修建了城堡即“沙洋堡”,沙洋縣的名字始於此。由於沙洋縣因處於漢江之濱,江漢平原西北腹地,是漢江水運的重要港口,一些朝代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五代十國,南平王高季興於開平年據江陵,荊邑盡屬轄治要害百餘里築堤捍之,自沙洋到潛江三江口中,統名“高氏堤”,使得沙洋作為港口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元代,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此處被當朝者設為水驛站。

進入宋代,沙洋曾設守城。宋史記載:原蒙古圍攻襄陽,共築十城,現在的沙洋縣就在其中。北宋,將此地設為荊門鎮。南宋時期荊門鎮移到現在的沙洋縣李市新城村。元代改為綠麻縣城。

到元代,在沙洋處設水驛站

明代時期,洪武九年,沙洋設巡檢司;明成化元年,沙洋巡檢司移駐新城。明代天啟年間,沙洋為玉州,屬古荊門。

清朝時期,順治十二年,安陸府設同知公所於沙洋。乾隆時期,荊門州設同州公所於沙洋,新城的巡檢司遷回沙洋。乾隆十十六年,在沙洋設分府行署,與沙洋巡檢司兩級並存。

步入近代的沙洋在曲折中前進。

中華民國元年,荊門直隸州改荊門縣設縣佐公所於沙洋,沙洋仍設巡檢司。

民國三年,沙洋改稱第二區。

民國十六年,沙洋鎮上設二個聯保辦公處。

1928 年至 1940 年,國民黨湖北省政府把沙洋列為縣、市單位,與漢口、沙市、宜昌、樊城、老河口、新堤、武穴並列為湖北省八大重鎮。

1937年第一次建市,轄沙洋鎮。

民國二十八年到民國三十四年,被日軍佔領。

1948年5月19日,沙洋解放。

1949年初,沙洋第二次建市,同年 9 月撤市復鎮,直屬荊門縣。

1959年底,國務院批准沙洋鎮與沙洋農場管理局合併,成立沙洋市,沙洋第三次建市,隸屬荊州專員公署。

1961年7月撤市復鎮,仍歸屬荊門縣。

1985年5月成立荊門市轄沙洋區(縣級)。

1998年12月,沙洋撤區設縣至今。

湖北沙洋的前世今生
湖北沙洋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