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姚:北約稱中國崛起為“機遇和挑戰”有何玄機?

管姚:北約稱中國崛起為“機遇和挑戰”有何玄機?

QUESTION

直新聞:北約峰會在爭吵聲中落幕,29個成員國首次簽署涉華聯合聲明,稱中國崛起為北約帶來“機遇和挑戰”,美國鼓譟的“中國威脅論”並沒有進入聲明。你對此如何解讀?

ANSWER

時事評論員 管姚:這次在英國舉行的北約70週年特別峰會,完全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鬧哄哄開場,亂糟糟收官。北約峰會首次討論中國議程,並就此發佈聲明,這一方面是中國自身實力的不斷壯大,越來越接近世界舞臺中央,影響力投射全球。

另一方面,更重要原因恐怕還是在於美國的全力推動。我們看到,無論是美國駐北約女大使在峰會前的輿論造勢,或者國務卿蓬佩奧“祥林嫂”般在國際場合特別是北約會議上反覆抹黑攻擊中國,都是這個目的。

說句題外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很可能又成功進行了一次概念輸出,今天雅虎新聞把Aunt Xianglin也就是祥林嫂的英文意譯寫進了標題,The story of Aunt Xianglin, the pitiable female character China compared to Mike Pompeo,中方用可悲女性形象祥林嫂的故事比喻蓬佩奧。我估計,只要這位國務卿不管不顧外交官底線,繼續在抹黑中國的危險道路上行差踏錯,Aunt Xianglin大概率會成為他的新標籤。

北約峰會聲明強調,中國崛起帶來的是“機遇和挑戰”,而非美方鼓譟的“威脅”,在我看來,這是美方一個重大挫敗,至少釋放了這幾重信息:首先,北約內部在重大戰略的嚴重分歧,再次在中國議題上暴露無遺。

美方鼓譟“中國威脅”,但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明確表示,中國不是“敵人”,法國總統馬克龍強調,恐怖主義是北約最大威脅,而北約內部特別是中東歐一些新成員國,它們從中國市場中國發展中獲益良多,當然更願把中方視作戰略機遇。

其次,北約其他成員當然有理由懷疑美方鼓譟“中國威脅”的真實動機,這是老大壓服其他成員加碼軍費多交保護費的又一名目嗎?由此自然引出第三點,美國作為同盟老大,對北約這個組織乃至北約議程的掌控力在顯著下降。

唐寧街一段瘋傳的與領導人咬耳朵視頻顯示,特朗普淪為孤家寡人不受待見是證明,法國總統馬克龍當面回擊特朗普”嚴肅點”,堅持 “北約腦死亡”說法也是證明,而峰會聲明強調中國機遇與挑戰而不是“中國威脅”,更是這最新證明。

管姚:北約稱中國崛起為“機遇和挑戰”有何玄機?

QUESTION

直新聞:美國總統在北約峰會上公開聲稱,華為是所謂“安全隱患”,你對此如何看?今天華為宣佈在美國法院提起新訴訟,要求推翻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針對華為產品的相關禁制令,你如何前瞻華為在美打官司的前景?

ANSWER

時事評論員 管姚:特朗普在北約峰會上攻擊華為的所謂安全隱患與安全威脅,當然像美方過往對華為的系列指控一樣,他拿不出任何揭示隱患與風險的實錘證據。而實際上,此前歐洲多國多個機構發佈的一系列技術檢測分析報告,已經對此做出了否定判斷,只不過美方一直在選擇性無視。但在我看來,由美國總統在多邊峰會場合向華為發難,意味著美國針對華為瞄準5G網絡的系統性攻擊與政治化打壓,上升到了新高度。

我提請大家關注哈佛大學英籍歷史教授尼爾.弗格森的最新說法,他昨天在《紐約時報》撰文再提所謂第二次冷戰,聲稱美方已在研發活動中重新把國家安全放在優先位置,弗格森危言聳聽地舉例,如果中國贏得了量子霸權競賽,那將是一場災難,將淘汰所有傳統計算機加密技術。

這恐怕就是美式圍堵與打壓背後的深層動機,特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弗格森本人也是所謂“中美共同體”概念的首倡者。所以在我看來,美方在北約峰會上全力鼓譟“中國威脅論”,如果還有所謂背後動機的質疑,還可能有虛置成分,但打壓華為打壓中國在5G等高科技領域的佈局與進步,卻是實打實的全方位博弈與圍堵,美方這種在高科技領域的博弈與圍堵,很可能將會長期化,主戰場就在歐洲方向。

此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曾在訪問匈牙利時,將攻擊標靶指向華為,威脅匈牙利只能在同盟關係與華為產品間選邊站,被匈外長當場回嗆不能太虛偽,未來這樣的交鋒場景恐怕會在歐洲反覆上演。當然了,至於歐洲會不會向美方施壓低頭,我想,華為5G在歐洲贏得的合同就是最好的回擊。

華為在美已是年內第三次興訟,但既然美方對華為的圍堵打壓是全方位的,政治化的,也是長期的戰略性的,官司前景不難判斷,更不用說法律手段回擊政治打壓的錯位。

管姚:北約稱中國崛起為“機遇和挑戰”有何玄機?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英國沃特福德舉行的北約會議上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交談

QUESTION

直新聞:這次北約峰會最搶戲的是一段30秒視頻,成為缺席主角被其他領導人品頭論足的特朗普對此大為光火,他指責加拿大總理特魯多two-faced,是兩面人,你對這一幕有何解讀?

NSWER

時事評論員 管姚:沒錯,這段爆紅視頻一出來,特朗普的自尊心受到了一萬次暴擊,這恐怕也是他勃然大怒最後取消峰會記者會的原因所在,這更是他打破外交禮儀直接炮轟特魯多是雙面人兩面派的怒火所在。

那段由加拿大電視記者發佈的30秒視頻,為何在西方成了超級爆款,某種程度上,這也是美國與外部世界特別是西方盟友緊張關係的一種最真實反映與投射。

去年在加拿大G7峰會上,特朗普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及其他一干領導人緊張對視對峙的照片成了經典,我估計這段視頻也將成為另一個經典,尤其是特魯多形容下巴墜地的生動表情以及身旁英法荷領導人頻頻點頭附和的場景,將永久寫進北約史冊。

《華盛頓郵報》記者在這段視頻的推特跟帖中說,特朗普習慣性將自己視作宇宙中心,現在我們知道,“這個中心”在其他領導人眼裡到底是什麼位置。所以CNN的評論說,這是特朗普最不爽的一次歐洲行,是very unhappy trip。而《君子》雜誌的評論就更毒舌了,特朗普談外交的一個習慣性主題,是指責他的白宮前任們治下的美國,總是淪為全世界嘲諷與利用對象,萬萬沒想到,被笑話的其實不是美國,而是總統本人。

有媒體總結本次峰會的三個關鍵詞:腦死亡、惡意、雙面人。後兩個都出自特朗普,他指責馬克龍的“北約腦死亡說”是惡意的,侮辱性的,他炮轟特魯多的視頻表達是“雙面人”“兩面派”,轉頭就開始算加拿大的軍費賬,很顯然,經過這次峰會,特朗普和一系列大國領導人的樑子又添了重重的幾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