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同心战贫困 千帆竞渡写风流

万众同心战贫困 千帆竞渡写风流——沅陵县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纪实

万众同心战贫困 千帆竞渡写风流

湖南辰龙关茶庄园,茶农在锄草。

万众同心战贫困 千帆竞渡写风流

长沙市沅陵商会爱洒贫困乡亲。

万众同心战贫困 千帆竞渡写风流

沅陵县二酉苗族乡施溪村红香椿产业分红。

万众同心战贫困 千帆竞渡写风流

沅陵市场监督管理局驻荔溪乡官坪村工作队员开展走访。

万众同心战贫困 千帆竞渡写风流

沅陵县脱贫摘帽誓师动员大会。

万众同心战贫困 千帆竞渡写风流

湖南辰龙关茶庄园研学基地采摘区。

万众同心战贫困 千帆竞渡写风流

沅陵官庄镇黄壤坪村果木产业园的油茶林。

万众同心战贫困 千帆竞渡写风流

沅陵二酉苗族乡扎坪村产业基地,村民采摘辣椒。

万众同心战贫困 千帆竞渡写风流

沅陵向华电子厂生产车间一派繁忙。

(本版图片由沅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 瞿 云 舒祖全 黄 巍

冬阳下的沅水江面,微风乍起,搅动满江碎金。穿梭在沅陵大地,只见街面车水马龙,水上桥跃飞虹,商铺宾朋满座,农家炊烟袅袅,一幅幅欣欣向荣的画卷映入眼帘。

沅陵县是湖南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境内9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森林覆盖率达76%,是沈从文笔下“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由于山高林密,基础落后,这里一度成为“老、少、边、穷”的代名词。全县有贫困人口的村居共386个,贫困村15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5519户122914人,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为25.54%,沅陵戴上“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脱贫摘帽,成为沅陵人民的奋斗目标。六年来,沅陵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以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为首位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67万沅陵儿女携手并肩,宣战贫困,奋起搏击,书写了新的篇章:2014到2019年,全县共实现33891户119177人,153个贫困村退出。其中,2019年,沅陵全面完成了年度减贫任务,实现了贫困户5515户、17849人脱贫,33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73%。

聚指成拳,强力推动“三落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图决战,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赢决战,一鼓作气、义无反顾卫决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怀化市政协副主席、沅陵县委书记钦代寿,在年初全县脱贫摘帽誓师大会上庄严表态。

沅陵县委、县政府勇挑千斤重担,千方百计找出路、抓落实,聚指成拳改变贫困现状,强力推动“三落实”。

强化担当抓责任落实。2014年以来,召开县委常委会121次,县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47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制定《沅陵县脱贫摘帽实施方案》,明确领导包干、层层包干、行业包干、驻村包干、结对包干等6大包干责任制,落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联乡(镇)县级领导等8级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成立了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等15个战役指挥部,由县委联系领导任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相关单位为指挥部成员,实行任务包干、责任包干。

精准精细抓政策落实。沅陵把拓宽脱贫增收渠道作为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关键,开辟生态补偿、政策保障、资源租赁、消费扶贫、发展集体经济等政策增收模式,发展茶叶产业、粮油产业、畜牧水产、林药果蔬产业、电商物流产业等多个产业,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产业”的帮扶目标。做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饮水安全、兜底帮扶等“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完善农村道路、农网改造升级、农村薄弱学校、通讯信息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便民服务有窗口、党建服务有阵地、文体活动有场所、农业服务有平台、医疗服务有诊室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用心用情抓工作落实。沅陵派驻370支工作队、893名队员,后盾单位145个,实现全县脱贫攻坚驻村全覆盖。结对帮扶人均签订军令状,开展“户户见干部”行动,8865名帮扶干部上门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四支队伍”集村部行动,23个乡镇(含2个便民服务中心)成立“战区”指挥部,386个有贫困人口的村居组建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进一步夯实“查漏补缺、问题清零”和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全县共排查出县级解决的问题435个,已完成县乡村三级化解。通过建立信访专班,实行高位交办,畅通诉求渠道,开展信访排查,严格督导考核,推进登门回访,制定处置办法等措施,有效的降低涉贫信访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极大提升群众的认可度。并出台《沅陵县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处罚后进乡镇和部门,兑现处罚资金70.5万元,通报批评16人,通报单位3个,约谈88人,预免职45人。

沅陵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遗余力抓责任落实,抓政策落实,抓工作落实,彰显了一级党委政府的历史担当,沅陵经济社会面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向用力,全面实现“三保障”

沅陵县委副书记、县长周重颜指出,“广大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务实工作作风,在迎接脱贫攻坚大考中彰显更大的历史担当。”

今年以来,沅陵聚焦解决“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工作中的短板薄弱环节,在全县范围内全覆盖式开展摸底核查,列出清单,明确分工,严格对标对表,逐项对账销号,全面实现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有保障。

义务教育有保障。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采取“三帮一”劝返复学等措施,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失学辍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在 2019 年秋季学期返校就读。落实教育资助,对省内跨县市区入学和跨省就读的贫困学子同步资助,实现学生资助“一盘棋”,做到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无遗漏。加强薄弱学校建设,2019 年秋季学期前,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上学难问题,到 2020 年底前,将完成县级“芙蓉学校”建设,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

基本医疗有保障。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 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完善动态纳入参保机制,并严格按标准执行财政资助政策。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覆盖率达到 100%,“一站式”结算专户资金到位率100%。落实特殊病种门诊补助政策,慢性病贫困患者签约服务一年不少于4次。加强县乡村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消除建制村卫生室“空白村”65个。

住房安全有保障。组织对全县农村住房137158户进行全面排查,今年8月份,全县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全部开工,目前已脱贫户住危房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全面完成 4 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任务。组织全县2013年—2018年以来竣工的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及2019年正在实施的四类重点对象(含已脱贫户)14056户,全面开展了质量安全大排查大整改,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隐患80户,目前已完成了整改。

同时,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今年沅陵遭受“百年大旱”,导致全县135个村、218个村民小组、4.5万人存在饮水困难。全县投入资金720万元,增加提水设备29套,延伸管道、更换水源点或增加水源点91处,维修老水井89口,打机井30口,消防车定时送水128处,分散式引山泉水38处,分片区分时段供水450处,保障贫困群众有水喝,喝上安全水。

沅陵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革命老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广大群众就学、看病、住房及饮水难题。

重点出击,形成 “六亮点”

在打赢脱贫攻坚工作中,沅陵针对特殊的贫困县情,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在总结中升华,重点出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大亮点”,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创办“扶贫车间”。去年6月18日,沅陵县明溪口镇高砌头村扶贫车间荣登中央一台新闻联播黄金档。沅陵创办“扶贫车间”的经验,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近年来,沅陵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将撤乡并村中闲置下来的乡村机关用房、学校等场所利用起来,将村中留守闲置的劳动力集中起来,整合扶贫专项资金、政策性金融资金,用活用足相关政策,创办扶贫车间,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每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目前全县创办扶贫车间48个,安排劳动就业1759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777人。

探索“三合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去年,怀化市产业扶贫推进工作会议在沅陵县官庄镇召开,向全市重点推介了官庄镇界亭驿村辰龙关“三合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即资源合股、农民合作、社会合力、产村一体。其中,资源合股即实行市场化经营,农民和村集体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政府投资变集体资产。农民合作即实行惠民式发展,将贫困户作为优先利益主体,除了资源合股收益外,还将获得劳务收益、土地租金收益、合伙经营收益、自主经营收益等。社会合力即实行开放式路径,积极争取党政军民学社会各界支持,积极吸引工商运建服社会各类投资。产村一体即构建融合式业态,创办田园综合体,把农村产业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融于一体,整体规划,协同发展。

兴办乡村旅游扶贫。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立借母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举办湖南春季乡村旅游节,掀起“春涌张吉怀,神游借母溪”热潮,2018年借母溪村旅游收入年达100万元,直接带动4乡15村1700户贫困户持续创收,实现旅游富民。推行《狃子花开》实景剧旅游扶贫发展模式,该剧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73名演职人员均为当地村民,其中贫困户25人,演出还促进当地100余人从事农家乐、土特产销售、讲解等乡村旅游服务业。2019年,借母溪景区凭借实景剧的吸引力,接待游客31.5万人次,旅游收入7800多万元。

探索建立村级扶贫长效基金。以村为单位,建立教育奖扶基金21个,医疗救助基金19个,对家庭贫困和成绩优异学生进行奖补,对大病长病贫困户进行医疗救助。同时,实施“流动党建+劳务扶贫”。针对全县有15万外出务工人员实际,成立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工作站,建立健全“劳务服务+招商引资+流动党建”的“三合一”机制,在劳务集中的广东建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5个。2000多名流动党员成了沅陵外出务工人员的主心骨,15万外出务工人员成了沅陵脱贫攻坚主力军。

打造“四有四安”太安社区。围绕“有屋住,生活安居,有事做,工作安定,有产业,收入安稳,有服务,环境安心”目标,将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太安社区,建成全省扶贫交流示范基地。该社区用地143亩,安置1392户5331人,社区建立了“党总支+党支部”组织体系,成立临时管委会+楼栋长,以及“扶贫工作站+X项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窗口,社区基础配套,服务体系完善,通过实施做强做大劳务输出工程、做优做实扶贫车间、做成做好自主创业、做精做细帮扶增收四项“双做”工程,确保年满16周岁以上的安置户就业、创业和产业增收致富。

近年来,沅陵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以决战的姿态、决胜的标准瞄准贫困齐发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困扰深度贫困县的历史难题,涌现了千千万万个可歌可泣的扶贫和脱贫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激昂奋进的不朽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