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菲光:員工持股計劃蹊蹺割肉出逃,財報存貨跌價減值數據仍存疑

歐菲光(002456,SZ)這家曾經的明星公司,因在今年年初披露年報時業績暴雷,狠狠的坑了諸多機構和散戶投資者一把。而發佈在12月2日的一則公告顯示,歐菲光不僅坑外部的投資者,就連自己人也照埋不誤。公告顯示,2019年11月25日至2019年12月2日期間,歐菲光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將第七期員工持股計劃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共計2700萬股股份全部出售完畢。

回看這次員工持股計劃,員工們在2018年年初以18.54元/股的均價購買股票,在持股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將股票以13元左右的價格賣出,成功做到了高買低賣。鑑於該員工持股計劃分別於2017年11月和2017年12月經董事會和臨時股東大會批准,且改期員工持股計劃的存續期為自董事會審議通過後36個月。那麼歐菲光在公司股價接近翻倍的情況下,將員工持股匆匆拋出,是否連自己也不看好公司的股價呢?

此外,愛股票上市公司研究院也通過研究歐菲光2019年中報,發現歐菲光在2018年年報暴雷後,資產負債表相關數據與利潤表相關數據仍然存在無法勾稽的現象。

一、實控人蔡氏兄弟大撤退

歐菲光近期進行了一系列複雜的運作,而運作的結果不只是員工持股計劃撤出。事實上公司第一大股東深圳歐菲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歐菲控股”)和第二大股東裕高(中國)有限公司(下稱“裕高中國”)早在幾個月前就著手進行戰略撤退,在本次股權變動前(截止3季報)歐菲控股持股佔總股本比例為19.30%,裕高中國持股比例為11.47%,上述兩個法人股東以及歐菲光實控人蔡氏兄弟互為一致行動人關係。

10月23日,歐菲光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對剛成立一週之久的安徽精卓光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安徽精卓”)增資7.2億元,同時旗下多家子公司擬以經營性資產對該公司增資26.88億元,上述增資完成後,安徽精卓註冊資本由1000萬元人民幣增至34.18億元人民幣。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公司發佈的股權轉讓協議則稱,國資背景的國金工業擬受讓4.3億股的歐菲光股份,轉讓價格為人民幣8元/股,總價款34.72億元,共分三期交割。交割完成後,國金工業將持有16.00%,成為歐菲光第一大股東,此前的實際控制人蔡氏兄第合計持有的股權將從目前的31.55%下降至15.55%。8元/股的成交價,較10月23日11.01元/股的收盤價,折價27.34%,足以彰顯蔡氏兄弟儘快從上市公司撤退的決心。

歐菲光11月4日的公告顯示,前述股東協議轉讓部分公司股份第一期交割過戶已經完成,而發表在11月18日關於出售安徽精卓部分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則顯示,歐菲光科技、歐菲光學、歐菲觸控擬將持有的部分安徽精卓股權轉讓給安徽鼎恩,轉讓後安徽鼎恩將持有安徽精卓51.88%的股份,股權轉讓總金額為人民幣18億元。公告顯示,安徽精卓主要開展非美國大客戶相關的觸摸屏和觸控顯示全貼合模組等觸控顯示相關業務,本次交易完成後,安徽精卓將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安徽精卓所承載的業務是歐菲光較弱的業務。歐菲光半年報顯示,觸控顯示模組業務景氣度持續下滑,營收同比下滑15%,而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覆函顯示,觸控類產品銷售量由2018年上半年的102.21 KK pcs下降到2019年上半年的73.08 KK pcs,同比下降28.50%,公司攝像通訊類產品、傳感器類產品、智能汽車類產品分別同比上漲29.10%、39.73%、19.79%。這恐怕也是歐菲光實控人轉讓股權不得不分步走的原因,上市公司股權的受讓方需要公司實控人在轉讓股權前剝離業績較差的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與A股大部分公司不同,公司實際控制人蔡氏兄弟並非公司的創始人。2004年9月,蔡榮軍、蔡高校兩兄弟以439萬元的低價從香港迅啟和深圳智雄電子兩位原始股東手上接手,到2010年8月上市前,公司估值已經接近約22億元。截至本文發稿,歐菲光市值高達350億元左右。在蔡氏兄弟的領導下,歐菲光曾經為投資者創造了豐厚的收益,一度被市場貼上“白馬股”、“明星公司”的標籤,而蔡氏兄弟的退意萌生則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這背後或許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二、暴雷過後,歐菲光經營坎坷

去年下半年開始,在擴張過快和手機銷量下滑的雙重壓力下,歐菲光及其大股東都出現缺錢的現象。其典型的標誌是公司第一大股東歐菲投資控股質押率超過80%,上市公司層面資產負債率也徘徊在70%-80%之間。

此後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歐菲光突然炸雷。今年4月25日,歐菲光發佈2018年年報,業績由業績快報公佈的盈利18.39億元大幅變臉為虧損5.19億,與之同時發佈的一季報顯示公司2019年一季度繼續虧損。

在向深交所解釋該重大會計差錯為何沒有及早發現時,歐菲光表示,一方面,公司成本核算系統依賴於業務端基礎數據的準確維護,以及信息系統的穩定運作。公司銷售在逐步擴大,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337.91億元增加到2018年度的430.43億元,生產規模不斷增長,產品種類增多,工藝結構複雜化,客觀上造成成本核算的複雜性進一步提高,核算的精細度的要求不斷提高,更需要業務部門的專業技能與責任擔當以及財務人員的複核。另一方面,2017年底公司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部分職能部門由集團管控模式調整為事業群管控模式,並將審批權限下放,相應的管理與培訓未到位。成本核算系統的架構配置無法適應銷售的快速增長,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而組織架構調整,2018年公司對系統不斷的升級,導致未能及時發現成本核算系統的差異情況。

如果將上述官方語言用最直白的語言翻譯下,那大概就是,首先公司增長太快了,會計系統沒跟上;其次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導致不同部門之間沒能有效溝通。當一家公司的財務數據明顯出現摻水問題的時候,往往都會想盡辦法來編出漂亮的說辭,與之相比,歐菲光這番說辭就顯得過於蒼白了。雖然愛股票上市公司研究院十分願意相信歐菲光的解釋,但考慮到在電子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各家公司本應該打起價格戰的情況下,歐菲光2018年前三季度就取得扣非淨利潤12.36億元,幾乎是2017年全年(6.88億元)的2倍,上市公司管理層對此沒有產生“警覺”,可以說“心是真大”。

無論歐菲光2018年年報暴雷原因為何,上市公司此後的經營業績明顯大不如前。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淨虧損2.57億元,業績同比下滑186.86%,第二季度(單季度,下同)實現淨利潤2.78億元,同比下滑38.08%,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淨利潤1.60億元,同比下滑74.79%。歐菲光的業績表現不但低於前三季度創業績新高的2018年,也低於此前的2017年,歐菲光2017年Q1-Q3單季度分別實現淨利潤1.91億元、4.30億元、4.02億元。

因為上市公司在2019年之前一直對公司的經營發展“偏樂觀”,導致的結果是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過高,有息負債佔比也很高,財務費用成為上市公司較重的負擔。

截至2019年三季報,歐菲光所有者權益92.44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77.83%。其中公司具有下述有息負債:短期借款71.19億元,長期借款33.47億元,應付債券7.04億元,公司僅有息負債合計111.70億元,明顯高於公司淨資產數值。超百億有息負債的直接後果是,截至2019年三季報,公司賬上有著8.98億元的財務費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前三季度合計才賺了1.84億元。

歐菲光:員工持股計劃蹊蹺割肉出逃,財報存貨跌價減值數據仍存疑

事實上,最近幾年歐菲光不斷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上表顯示,公司的營業收入連年創出新高,但是公司的淨利潤從前幾年的徘徊不前,到最近兩年的虧損或是保本。

當前,歐菲光正在把與觸控相關的業務轉移出上市公司,那麼將觸控業務轉移出上市公司後,公司是否能擺脫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呢,答案是未必。

歐菲光:員工持股計劃蹊蹺割肉出逃,財報存貨跌價減值數據仍存疑

歐菲光:員工持股計劃蹊蹺割肉出逃,財報存貨跌價減值數據仍存疑

上面兩張表顯示,歐菲光除觸控顯示類產品表現堪稱災難外,公司其他產品表現也相當一般。攝像通訊類產品、智能汽車類產品毛利均出現下滑,唯一毛利率上漲的傳感器類產品,半年營收不到40億,體量明顯低於攝像通訊類產品的150億元營收,傳感器類產品對公司利潤率影響因體量問題要打個折扣。

在毛利率不斷下滑,財務費用又不斷高企的情況下,歐菲光想要擺脫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目前看任重道遠。

三、2019業績或受益於此前財務洗澡,存貨跌價減值數據存疑

2018年報歐菲光業績從盈利18.39億,下修為虧損5.19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上市公司當年第四季度補提了以存貨減值為主導的資產減值,最終資產減值損失高達18.4億元。與之相關的直接問題是,歐菲光是否有2018年多計提存貨減值的可能,從而使得2019年年報更加好看。對此,深交所在今年5月的問詢函中要求上市公司說明“(2018年年報)業績調整是否存在利用一次性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大規模存貨結轉成本進行財務大洗澡(從而使得下一年業績更加漂亮)的情形”。

儘管上市公司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但是愛股票上市公司研究院發現,根據2019年半年報,歐菲光將此前已經計提的超過億元的存貨減值轉回或者轉銷,從而降低了今年上半年的成本從而增加了今年上半年的利潤。

歐菲光:員工持股計劃蹊蹺割肉出逃,財報存貨跌價減值數據仍存疑

上表顯示,2019年上半年一方面歐菲光繼續計提了2.90億元的存貨跌價準備,另一方面,歐菲光將超過1.14億元的已減值存貨轉回或轉銷。無論當初歐菲光在深交所問詢函回覆函中答覆如何,從結果看,歐菲光都因在前一年大幅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而獲利。

更為重要的是,愛股票上市公司研究院發現上述存貨跌價準備明細與公司利潤表腳註的資產減值損失有對不上賬的情況。根據財務報表之間的勾稽關係,本期增加存貨跌價準備金額減去本期轉回跌價準備金額應該等於資產減值損失賬戶中存貨跌價損失金額,也就是根據上表計算,存貨跌價損失應為176,147,850.41萬元,與資產減值賬戶的明細254,339,625.69萬元存在7819.18萬元的差距。

歐菲光:員工持股計劃蹊蹺割肉出逃,財報存貨跌價減值數據仍存疑

當然,我們這裡需要做另外一個補充計算,歐菲光將存貨跌價準備和轉銷寫到了一起,而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和轉銷的會計分錄並不相同。在轉回分錄中,借記存貨跌價準備,貸記資產減值損失,而在轉銷的會計分錄中,存貨跌價準備將和主營業務成本作為借記賬戶,貸記庫存商品。換句話說,我們在上面的計算的1.76億元的存貨跌價中,加回公司轉銷出去的存貨跌價才等於真正的存貨跌價損失。

根據常識,庫存商品、委託加工物資、發出商品將會被轉銷,而原材料、在產品、週轉材料應該只能轉回不能轉銷。處於對上市公司有利的角度,我們將“自制半成品”部分也“轉銷”出去,那麼根據勾稽關係計算的存貨跌價準備將上升為2.24億元,與存貨跌價損失明細表的2.54億元還是有3000萬的差距。那麼這3000萬的差距為何會存在呢?是不是歐菲光的財務系統又犯了個小錯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