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菲光再遭監管12問:是否“以銷定產”?毛利是否合理?內控如何整改?

5月8日,處在風口浪尖的歐菲光再度收到中小板公司管理部下發的,關於其2018年業績大變臉的問詢函。

這是對此前歐菲光回覆的進一步問詢。監管部門要求,歐菲光需在5月14日前針對相關信息進行披露。

根據文件要求,監管部門對歐菲光的經營模式是否符合此前表述;相比同業,公司包括毛利率在內的財務數據變動是否存在合理性;資金情況以及內部控制如何整改等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問詢。

此次的問詢函無疑對此前版本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度審查,問詢直指具體財務指標披露等詳情。

除了業務大變臉之外,歐菲光的盈利數據目前顯示確係表現優異。監管機構則明確要求:“請結合行業情況並對比近三年同行業公司季度數據,說明你公司產品毛利率變動的合理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發現,歐菲光在2018年光學、光電子元器件製造方面的綜合毛利率為12.32%,同比下滑1.48%。而其競爭對手,相關業務體量相當的港股上市公司舜宇光學,2018年光電產品事業的毛利率約8.4%,同比下滑4.7%。可見相比之下,二者無論是毛利率整體水平還是下滑幅度,都有較大差異。

對於爭議的焦點,資產減值準備的具體表現,監管部門分別從存貨、經營模式、壞賬準備等角度進一步問詢。

按照歐菲光此前解釋,2018年計提跌價準備的存貨主要在2018年內採購並生產,少部分在2017年下半年採購並生產。對於在2017年下半年採購並生產的存貨,由於庫齡較短且2017年底智能手機市場景氣度較高,在2017年底未出現減值跡象。

監管部門則指出,這是否存在以前年度存貨跌價準備未充分計提的情形。此外,根據年報披露,公司實行“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但2018年銷售量增長4.54%,而庫存量增長158.11%。公司2018年末存貨賬面餘額為105.53億元,較年初增加28.04億元。

因此要求補充說明歐菲光庫存量增幅高於銷售量增幅的情形是否符合“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並結合採購訂單及存貨結構,說明存貨賬面餘額的真實性。

針對歐菲光5月7日解釋的,因成本核算系統升級、財務及業務人員溝通不及時,造成的生產成本結轉不準確說法。監管部門則指出,公司需說明存貨盤點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有效性,是否存在需追溯調整以前年度財務數據的情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發現,公司及其所在行業普遍存在極高比例的實際控制人股權抵押情形。側面顯示出歐菲光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為此,監管部門也分別從公司較高的資產負債表現、短期償債壓力等方面要求公司進行進一步披露和內部梳理。

歐菲光將此次出現的業務披露差異,多次解釋為,是介於公司近期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而帶來的影響。

公司方面指出,為了佈局更大的發展,於2017年四季度對組織架構做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但公司發展較快,梯隊建設未跟上,過於強調公司集團治理和事業群管理分開,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集團管理職能和風險控制。

歐菲光方面表示,集團總經理譚振林作為公司經營管理主要人員,集團財務總監李素雯作為財務負責人,為公司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中未能及時發現上述問題負有主要責任。

對於此類內部控制帶來的問題,監管部門也要求,公司需補充披露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具體情況、產生原因以及整改措施。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