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3000块的工资,干着3万块的活:我不是来给老板打工的

​人为什么要工作?

面对这个问题,可能十个人里有九个人都会给出同样的答案:为了赚钱。

每个人都有着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每个人也都根据自己的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

有的人对自己的薪水很满意,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自己的工资配不上自己的付出,工资的增长和能力不成正比。

其实,人的身价存在“价值回归”。就算你此时收入与付出不匹配,但长久来看,大概率会逐渐吻合。

很多人的实力没问题,但太想将实力兑现成利益,用力过猛,过犹不及,反而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身价拉垮了。

如果总是抱着“给多少钱干多少事,绝对不能吃亏”的心态来工作,久而久之,只会让自己配不上真正有含金量的工作。

所以,不妨先把利益后置,把做事前置,把事情做好后再去谈钱。

拿着3000块的工资,干着3万块的活

朋友在创业公司做招聘工作,几个月前招了一个新的技术经理。因为公司不大,只有20多个人,所以面试的时候,技术经理只提出了2万块的薪酬。

这样的薪资水平,的确不高,朋友和人事部门商量,可以先让他入职工作,之后再找机会把工资涨一涨。

谁知,技术经理入职后,和其他人聊天,无意中知道了自己的薪酬和其他经理之间差了将近1万块。

人比人气死人,尽管工资是自己面试时提出的,可心里还是充满了怨气。

本来尽职尽责做几个月,再和老板聊聊,加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可他却用了一种极为不明智的特殊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既然给的钱少,那就少干些活,把工作的质量降低一些。

工作总是卡着点交,有的时候还需要老板催促。事情总是做到一半,后续工作留给别人完善。

磨洋工磨得久了,老板察觉出了不对劲,便向他询问原因,他才说出了自己理想的薪酬水平。

虽然他的能力不错,履历背景也很吸引人,可入职以来的工作表现,实在是配不上他提出的涨工资的需求。

我拿3000块的工资,干着3万块的活:我不是来给老板打工的

哪个老板会傻到,对这样不负责任的人加薪呢?

没想到,他把好好一副牌给打残了。明明有不错的能力,却不肯表现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也总能听到一些抱怨:“我拿着3000块的工资,却做着3万块的事”、“老板总让我一个人做两个人的活”……

工资与工作量不匹配的情况,确实时有发生,可是,当你的工资明显低于你的能力时,消极怠工永远是最蠢的方式,没有之一。

因为,这等于用实际行动自降身价。

把自己的后路断了,又怎么能有底气向前进呢?

那事情做好后,再去谈钱

人的能力,其实都是动态变化的,有人在原地打转甚至后退,就有人可以通过磨砺,实现快速地成长。

硕士毕业才半年的丹丹,已经成为了所在部门的核心成员,作为运营主管,带领着5个人的小团队一起奋勇向前。

丹丹的成长虽不算惊人,但速度也快于平均水平了。

半年的时间,她已经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新人再到小团队领导者的转变。

能够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就快速前进的她,有什么过人的天资吗?

虽然执行力强、工作效率高,但这些并不是她脱颖而出的关键,毕竟人外有人,上千人的大集团里,不乏天资聪颖的高人。

你会的东西越多,你的机会就越多。你做的事情越多,你的能力就越强。

丹丹毕业前,就在现有的公司实习,当时恰好遇上组织架构调整,抱着学习的心态初入职场的她,并没有得到手把手被教授的机会,上级领导的职位仍然处于空缺状态。

于是她便一个人顶起了活动运营的全部工作,一边在工作中摸索学习,一边在等待着未来领导的入职。

尽管只拿着每月不到2000块的工资,她也没有任何抱怨,还是一个人撑起了一个组。

这一干,就半年。已经实习了半年的她,顺利毕业了,也成为了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也是活动运营组唯一的员工。

我拿3000块的工资,干着3万块的活:我不是来给老板打工的

同部门的其他组,都有3-4个成员。面对这鲜明的对比,她也没有动摇自己努力工作的心。

虽然大事小事都要她亲力亲为,可事情做多了、做熟了,一个人也能够完成不少工作。

她心里想的,就是把工作做好,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是不是拿着一个人的工资,干了好几个人的工作。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人的能力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要把跨栏的高度设置在比现有能力高两三成的高度。

她的努力和成长,也被领导们看在眼里。于是在成为正式员工的半年时间后,她获得了升职加薪的机会。上级领导的职位空缺,那就快速成长为能够匹配这个职位的人。

如果你把及格线当做最高追求,那么,及格线以外的广阔世界就注定与你无缘。

只有把利益后置,把工作前置,才能为自己赚来更多的机会。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最近一期的《奇葩说》,也在节目中进行了关于职场的辩论。

而当场辩论中,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薛教授的两句话。

“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候,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不管公司能够维持多久,陪着我们的这份简历会一直陪着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在工作,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在给老板打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是为了自己在工作。

为老板打工,是一种典型的打工者思维,老板给多少钱,就出多少力,从来不会多努力一分。

为自己打工,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只要是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尽职尽责地做好,如果有余力,还会有目标、有计划地去完成更多的工作。

我拿3000块的工资,干着3万块的活:我不是来给老板打工的

这样,才不会陷入日复一日的死循环,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简历更具有含金量。

当你觉得自己拿着一个人的工资却干了两个人的活,当你认为你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时,要么选择偷懒取巧,降低付出来匹配收入,要么先把事情做好,再想办法让收入配上付出。

但只有选择后者,才能找到一条不断成长的发展道路。

那些能够在完成自己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还能自己想办法去突破、再钻研的人,从来都是带着成长的思维在打工的。

而这些人,要么升职加薪,要么带着光辉的履历,去更好的公司单位。更优秀者,还能够自己创业,独挡一面。

为老板打工,还是为简历打工,选择全在于你自己。

点击链接领取1288元红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