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养猪,未来在哪里?

对于散养养殖户来说,养猪真的那么容易吗?如果讨论说,谁对猪本身的了解更多,我想没有人能比上散养户的一线人员。这类养猪人,没有专业的知识,没有药理学的培训。没有高科技的设备。但是他们每天生活在自己养的每一头猪的身边。可以说闭上眼睛都能准确的说出,第几排第几个猪是什么情况。因为这既是他们一家的希望,又是他们对未来的期盼。

散户养猪,未来在哪里?

哪怕他们如此了解自己的猪了,但是养猪对于他们真的容易吗?先从疾病影响来说,他们这类养猪人缺少专业知识,但是多了对猪的悉心照顾。几乎把自己家的猪当成了家里成员的一份子。但是他们每天从精神上,还是提心吊胆的生活。承受者巨大的压力。

咱们在说说外在因素,散养户这类人群,养猪年龄一般偏大,现在四十岁到六十岁为主力军。咱们拿一个十年的以上的散养养殖户来说吧。这类人一般都是从十头母猪,经过资金积累,经验积累,一家老小,用十年时间发展到现在应该是五十头母猪到一百来头母猪的规模。十年前,国家对土地,环保,等其他规范还不是严格。十年前村里刚修上马路,社会治安发展刚步入规范平稳,对于这类人来说,建设猪场首选就是靠近马路,道路交通方便,自己家村头巷尾。这样既顾家,又是本村人,各方面邻里街坊 都能好沟通。这是当时十年前大多数散养户的心态。经过十年的发展。十来个猪的小场地,慢慢的变成了有门有院,母猪,育肥,保育,产床,等初聚规模的小农场了。十年的心血,一代人用最宝贵的时光为家庭农场的努力。在政府的一纸环保,因为离村庄近,离道路近,离生活区近,而禁养。从国家的长远发展,这些是好事。可是对于养殖户来说,不能养猪的养殖场地,就是一堆废铁,一个废院。在想换成钱,根本不可能。搬也搬不走。十年的心血就这样化为乌有。

有人说,那猪可以换成钱啊。这个是肯定的。但是大家也很清楚。猪是有猪周期的。养猪人的资金流在好行情的时候也用在养猪一部分,家里开销一部分,多余的会用来改善猪舍,改造猪的环境,因为他们想让自己家的猪吃最好的,用最好的,更相信了科学和先进设备。,就这样慢慢的滚来滚去,资金主要在猪的身上。猪卖了,是可以回流资金。但那是要在猪的好周期,比如今年后半年。但是禁养因素恰恰在去年是最为严格。也恰恰是一个猪的低估期。在这个时候能保本就很不错了。我说的保本是喂的猪成本保本。但是一禁养建设猪场的投资却是付之东流了。

有人说禁养区不是有赔偿吗?这个可能是有的。但是要各个方面手续都完善的场地才可能得到。比如土地使用手续,检疫防疫手续,营业资格证,环保评估等等等等,你都要有,可是十年前 这些当时的养猪人 本身学历就不高。哪里懂得弄这些。手续不合格。你就不合法。政府就有权利不给赔偿。

现在很多被禁养的养殖户政府又鼓励养殖,但是养殖户真的敢养吗。首先他们在最低谷退出,现在是最高谷进入。他们有资金吗,已经陪进去半生心血。更不知道养出来猪是否还能赶上高谷期。再有就是原来的土地禁养,肯定不能在本村的地方继续养殖了。政府就是给找来了土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人际关系维持是一个多数人的心病。找麻烦的,无端搞破坏的,人生地不熟的这些谁能给保证呢。

所以啊,十年前的这类散养户或许已经拼不起了。

现在国家鼓励专业人士踏入这个行业。畜牧养殖专业本身门槛不高,家境好点的,可能是家族企业,才报考这个专业,有兴趣的,或许就是想毕业以后进一个好的农场。但真想踏入进来,建设自己的农场。我感觉难度还是很大的。现在的建个猪场。基本是一头母猪一万到两万的投资。五十头母猪到一百头母猪的新建养殖场,差不多前后投资就是百万元以上。别说新养殖户了,老养殖户也没那么多资金投资。这是资金的困难。

现在再来说说疾病控制风险。非温或许是目前最大的养猪业困境。如果去年被吻过,那是彻底被打垮的。猪,资金,场地,对于散养户来说,都是致命一击,想在复活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如果没被吻过,又没被禁养,那么恭喜这类养殖户,今年是赚的盆满钵满,可以把这十年的光阴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了资金,也会慎重考虑。谁知道接下来,会不会遇到非温。

所以对于散养户,养猪是不容易的。哪怕今年侥幸赚了钱,也是应该的和必然的。但是对于大企业的疯狂进攻养殖业。大肆扩张,他们的优势是我们散养户不能比的。他们技术高于散养户,设备高于散养户,饲料成本低于散养户。

但是我们国猪肉消费全世界第一。所以不管如何,还是有散养户的生存空间。如果散养户想进入养殖业。考虑清楚。现在门槛高了,养猪或许现在是高回报率,但是也要接受低谷期和疾病的风险。不知道能不能给大家产生共鸣,写了那么多,欢迎大家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