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火炮“老大”,德國研製60倍徑155毫米火炮,PLZ-05如何改進

自火炮誕生的那一刻起,各國科研人員就不斷在提高它的射程和威力。一般情況下,想要提高火炮的射程主要有兩種方式:提高火炮初速或減小彈丸阻力。由於改變彈丸需要考慮到後勤、戰備等諸多因素,因此人們往往會從提高火炮初速方面下功夫。而為了提高初速,又有兩種手段可以採用,一是加長火炮身管,二是增大發射藥裝藥量。但無限制的增大發射藥裝藥量,會導致火炮炮尾結構重量和體積超標,影響後坐及俯仰動作。所以在目前的情況下,加長火炮身管是各國陸軍增加火炮射程的主要方法。

爭當火炮“老大”,德國研製60倍徑155毫米火炮,PLZ-05如何改進

德國萊茵金屬集團公司正在研發的新型火炮

據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報道,德國萊茵金屬集團公司計劃研發一款155毫米遠程火炮,這款火炮將採用革命性的"60倍徑"身管。與當今主流的52倍徑155毫米火炮相比,萊茵金屬這款60倍徑的155毫米火炮在射程上有明顯的優勢。以德軍現役的PzH-2000自行火炮為例,該炮採用52倍徑身管,發射增程彈時,最大射程可達40公里。而萊茵金屬新研製的火炮,最大射程可達83公里,是PzH-2000射程的兩倍!同時,"60倍徑"身管也是目前155火炮所使用的最長的身管。

爭當火炮“老大”,德國研製60倍徑155毫米火炮,PLZ-05如何改進

M777ER項目所驗證的長身管155毫米火炮

與德國採用的方法類似,美軍目前也在試驗新一代的155毫米火炮,其採用的是58倍徑的身管,雖然不敵萊茵金屬的60倍徑,但比目前的52倍徑也長出不少。據瞭解,美軍新型火炮在使用XM1113火箭增程炮彈之後,有效射程將達到70公里-100公里,基本滿足了美國陸軍在射程方面的要求。事實上,美軍研發新型155毫米火炮並非什麼心血來潮,早在前幾年,美國相關部門就在M777ER項目試驗了包括52、54/55、58等不同長度的身管。只不過因為其他一些原因,美軍雖然進行了相關實驗,但並沒有投入實際使用。

爭當火炮“老大”,德國研製60倍徑155毫米火炮,PLZ-05如何改進

美軍正在研發的M109A8型155毫米自行火炮

那麼對於現代火炮而言,是不是身管越長,炮彈的射程就會越遠呢?其實不然。在如今美德紛紛研製58倍徑乃至60倍徑的長身管155毫米火炮之前,155毫米火炮曾經經歷了三次"倍徑革命",即39倍徑、45倍徑和52倍徑。與"倍徑革命"同時進行的,還有火炮藥室的不斷擴大,其從13升發展到18升,進而增加到23.5升。可以這樣說,如果僅加長身管而不增大藥室,那麼對於火炮射程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

以藥室為23.5升,身管倍徑為52的155毫米火炮為例,其炮彈初速大概在945米/秒。當藥室大小不變,而身管長度提升到58倍徑後,其炮彈初速僅比52倍徑的155毫米火炮提高30-40米/秒,這點速度最多隻能把北約制式榴彈的射程從30公里提高到約32公里。可見,一味地提高火炮身管長度並不能大幅度提高炮彈的射程。同時,由於身管長度的增加,火炮機動性將變得惡化,而且身管易變形,炮彈起始擾動和瞄準誤差也將增加,從而導致精度變差。

爭當火炮“老大”,德國研製60倍徑155毫米火炮,PLZ-05如何改進

已經下馬的"十字軍戰士"自行火炮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各國雖然都曾對更長身管的155毫米火炮做過不少研究,但終究沒有進行實戰部署。最著名的莫過於"十字軍戰士"自行火炮,這款採用56倍徑身管的155毫米自行火炮,最終與上個世紀90年代下馬。如今,在52倍徑身管稱霸155毫米火炮界許久之後,美德兩國再次掀起一股新的長身管革命,是否意味著155毫米火炮即將迎來新的進化,面對全新的挑戰,解放軍目前裝備的PLZ-0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又可能會進行怎樣的改裝和升級呢?

爭當火炮“老大”,德國研製60倍徑155毫米火炮,PLZ-05如何改進

解放軍裝備的PLZ-0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

爭當火炮“老大”,德國研製60倍徑155毫米火炮,PLZ-05如何改進

中國外貿版155毫米彈藥

作為中國陸軍的制式自行火炮,PLZ-0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與西方絕大多數先進155毫米自行火炮一樣,採用了52倍徑的身管。在發射全膛底排火箭複合增程彈時,最大射程可達58公里,雖然這個距離在52倍徑火炮中已算得上是數一數二,但面對58倍徑和60倍徑時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那麼,PLZ-05會不會也採用加長身管的方式來增加射程呢?從目前所獲得的多方資料來看,PLZ-05應該不會走上這條路。這主要是因為想要打擊更遠的目標,陸軍完全可以使用遠程火箭炮對目標進行壓制,而從技術角度講,PLZ-05還可以採用改進發射藥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射程。總之,在陸軍遠程壓制性火力的選擇上,解放軍遠比美軍更幸福,這或許也是中國不跟風研製新型長身管155毫米火炮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