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4、鮑墟與周朝的歷史淵源至深

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雄安新區邊之任丘莫州城是東周的首府,東周初周攜王之封地鄚國就在白洋淀之畔,可以說雄安新區在東周初年也曾是東周的首府之一。

根據鮑墟口頭歷史傳承以及對比先秦史籍,筆者有幸給大家講一講鮑墟名稱來源之歷史,雖然關於鮑墟的舊聞很多,筆者只以鮑叔牙為主線敘述一下鮑墟村的人文歷史。筆者關於鮑墟的舊聞也得益於當地有關鮑墟來歷的口述歷史。

因為鮑墟之名的由來與夏商周時期即存在的褒國有直接的歷史淵源。鮑墟(古之鮑邑)是褒國後裔鮑廣漢東周初期遷隱到此後才改名為鮑邑的,此前鮑墟名稱如何不為人知,我們敘說鮑墟之歷史,就必需歷史上的褒國說起。褒國是一個先秦歷史上享國時間悠久的諸侯國,歷經夏、商、週三朝,褒國的第一任君主有褒氏是夏禹(大禹)的一子,跟夏帝姒啟是兄弟。有褒氏作為大禹的兒子,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到今天漢中市以北,因其北部有褒河,因之建立了褒國。清代嘉慶《漢中府志》載:"禹封其子為褒君,是有褒國。"褒國在今天的漢中市以北,在漢中盆地西部,地域包括漢臺區、勉縣(有褒城鎮)、留壩縣。

褒國的滅國與遷徙跟周平王、申伯勾連外族戎狄殺周幽王有直接關係,但事情根源需從幽王之父宣王說起。周厲王的妻舅即周宣王的母舅就是申國,宣王繼位後取的老婆又是齊國公主齊姜(幽王之母),申與齊是同族姜姓,都是炎帝部落姜姓後裔,申國當時國君是公子誠,宣王由此無比寵幸其舅,即當時的申伯公子誠,因此當時申國被授予統治的區域很廣,從在西安以西眉縣東北,申國北邑達到陝西米脂。其實在宣王親政以前申國已然很張揚已然不把中央政府的政令當回事兒了,如據史籍記載,如“共和五年、秦仲九年(前837年)甲子,太子靜外祖父申侯止公連年拖欠歲貢不納,靜母申姜派宮女質問召化縱容之罪。召伯虎殷記其事。”

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命召穆公在謝(今河南南陽)建造住宅、宮室、宗廟及都邑,開闢土田,命傅御將王舅申伯的親屬、家臣和私屬遷居於此。周宣王還親自前往郿(今陝西眉縣東北)為申伯踐行,賜予他車馬及玉圭,建立申國(史書所說南申),作為鎮撫南方的軍事重鎮。原申國仍歸申伯管轄被稱為西申,陝西當然還有申國的其它之系所建之小國。周宣王還封仲山甫於樊(今陝西長安區東南),建立樊國。

當時宣王重臣尹吉甫(前852-前775年,房陵人(現房縣),黃帝之後伯儵族裔,尹國的國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為尹,所以又稱尹吉甫)寫了首極盡吹捧申伯與樊國國君仲山甫的詩《大雅·崧高》,實際是以捧為諷:

崧高維嶽,駿極於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

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於蕃。四方於宣。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於邑於謝,南國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

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王命傅御,遷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有俶其城,寢廟既成。

既成藐藐,王錫申伯。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車乘馬。我圖爾居,莫如南土。

錫爾介圭,以作爾寶。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邁,王餞於郿。申伯還南,謝於誠歸。

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於謝。徒御嘽嘽。周邦鹹喜,

戎有良翰。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萬邦,聞於四國。

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宣王對申候的寵幸,使申候日益坐大,為日後申候聯合平王弒幽王埋下伏筆。

周宣王時期褒國的國君國君叫褒姁(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稱為褒珦是小說之言),褒國國君褒姁有個族弟叫鮑廣漢是週中央政府下派魯國的士大夫,鮑廣漢本也姓褒,因周昭公方叔為其卜卦有國滅之禍,因此改姓為鮑。公元前807年魯國動亂,鮑廣漢抱著年幼的魯孝公逃到周都,其後於公元前796年鮑廣漢又與大師皇父、卿士虢仲、樊仲山父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張仲等輔佐周宣王助長大的魯孝公發動姬姓政變,返回輔佐周宣王為。

公元前792年宣王三十七年,傳有馬化為狐。後宮一宮女生偷情生一無父女嬰,從宮內河流順流而棄,京城有一對製作桑木弓箭和柳編箭囊買賣的夫婦深夜路過宮牆外,聽見河邊被宮女所棄的女孩在啼哭,見其可憐就收養了。

公元前791年宣王三十八年。北戎人攻佔了西申的北邑,即陝西米脂。

公元前790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周宣王派軍隊征討申戎(即西申國,今陝西省米脂縣北)獲得勝利。申伯(公子誠)為了答謝周宣王把族女嫁給了當時的太子宮湦即幽王,第二年生下姬宜臼即後來的平王。

公元前785年,鎬京盛傳一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宣王聽到後,下令處死國中凡是做桑弓箭和柳編箭囊的生意的人,夫婦二人攜所養女孩逃到褒國。這個被賣弓箭夫婦領養的女孩就是褒姒,逐漸出落成個美女。因為宣王因為此兒童讖語大肆殺戮無辜百姓,大夫杜伯勸諫宣王而被處死、大夫左儒因而殉死。

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周幽王繼位後,立妃子申後為王后,申後所生之子姬宜臼王太子。此間褒國國君褒姁、宗室褒廣漢都在西周中央政府任職。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岐山崩塌堵塞上游造成涇渭洛三水乾涸,趙國的先祖趙叔代藉此此勸諫幽王不要廣選美女而被免官驅逐,身為周幽王的大夫褒姁,亦因直諫周幽王驅逐趙叔帶一事,惹怒周幽王,被囚入牢獄。《國語》記載“褒人褒姁有獄,而以為入於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也,使至於為後而生伯服。”

元前779年幽王三年,周幽王為此伐褒國,鮑廣漢為解救兄長脫困,因此獻褒國美女褒姒於周幽王,以贖褒褒姁之罪,褒姁得復官爵,為此把褒國宗室遷到鮑陂村(今西安城南),此村隸屬於三益村,分為大鮑陂村和小鮑陂村。

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褒國宗室由是在京都顯貴一時,特別是族中領袖褒姁、褒廣漢。

元前777年周幽王五年。褒姒與幽王又生下王子伯服,寵幸日深,幽王更加冷落王子宜臼和申後,加之王世子宜臼與申後多疑怕褒姒會加害,尋機出走西申投奔其舅族。

直到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幽王多次召太子回,太子宜臼抗命不返,褒姒生子伯盤,周幽王因此錫司徒鄭伯多父為卿,廢掉王后與太子姬宜臼,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為太子。
公元前773年周幽王九年。廢太子宜臼與其舅族申侯合謀篡幽王而立,這年宜臼已經16歲。申候於是又暗地招攬勢力,使用美人計,把兩個宗室女兒嫁給西戎以及鄫國的鄫候。鄫國舊地因被鄭侵佔而與幽王有隙。

公元前773年周幽王十年,周幽王召集天下諸侯代表在太廟盟誓,除通告天下以伯盤為太子外,也是鄭重聲明要征討申候、宜臼等違抗旨意的佞臣賊子。

公元前772年幽王多次派重臣下詔讓宜臼回頭無果,幽王帥聯軍討伐西申,原宣王舊臣絕大多數支持幽王,如大師皇父、卿士虢仲、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顯父、仍叔、張仲等,樊仲山甫本來是反對廢長立幼的,但是宜臼萬不該在伯盤為被立為太子就出逃、如果宜臼在朝中,他的太子之位就不會廢掉,而且仲山甫也曾作為特使去勸宜臼回頭。況且去年太廟會盟天下諸侯大都是支持幽王的,因此朝中的重臣都是擁護幽王征討西申的。

誰料宜臼與其舅西申勾結外族戎狄攻擊幽王,鄫國軍隊臨陣倒戈反攻幽王,聯軍大敗,申戎狄與鄫國軍隊攻入鎬京,乃與犬戎共攻殺幽王麗山(驪山)下,鄭桓公、尹吉甫、張仲、及褒國國君鮑褒姁等也死於這場國難。鮑廣漢謊稱褒姒被掠走,化妝褒姒及年僅9歲的伯盤渡河西走,先奔走晉國南部黃河北的虢國,後隨擁立惠王的士大夫奔走至白洋上游水系所處之太行山。

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宜臼聯合申候戎狄殺死其父幽王后把鎬京劫掠一空,撤回西申,申侯聯絡繒侯、魯侯、許男許文公少數幾個諸侯國在西申立宜臼為周天子,以本太子,稱宜臼為天王。虢公翰與鮑廣漢、燕國、及其他姬姓諸侯國邦君,並倖存的諸正、諸大夫,在攜地(惠邑緊鄰鎬京)擁立幽王之弟餘臣於虢,是為惠王。周王室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面。餘臣的封國莫國(約含今易縣、定興縣、容城縣、安新縣、雄縣、任丘市、保定市、清苑縣、望都縣、蠡縣、高陽縣)就是位於易水瀦龍河下游的白洋淀,其國都鄚陽城所在地為緊鄰白洋淀的任丘莫州鎮。由於鎬京的破壞擁護惠王的宗室、士大夫,攜周之部分典藏北移。隨著晉文侯倒向平王,褒國族人與隨追隨攜惠王的周朝王室成員,攜帶部分典冊及能工巧匠又被迫向莫國方向東遷。先遷南易水雹河(褒河下游)的武遂城一帶(今徐水遂城鎮),後遷唐河(古洹河)口的雹水,北部燕山山脈的鮑丘水一帶也有褒國人當時的一支。他們圍著白洋淀成為為周惠王族裔莫州王城的屏障,中國後來的鮑姓都是從這裡繁衍開來的。

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莫國貨幣-莫字空首布

周平王十年即公元前761年,平王宜臼和其舅申候,為了拉攏有殺父之仇的鄭武公,竟然又使出美人計,申候的女兒武姜嫁給了平王的鄭武公為夫人,使鄭武公也徹底倒向了平王。

周平王二十一年(前751),晉文侯滅攜、殺餘臣。原擁立攜王的部分人輔佐伯盤在鮮虞之地建立中山國。詠《詩經.小雅.沔水》即尹吉甫所做,諷刺諸侯國對幽王、攜王的叛變。攜王之名是平王所定,根據《逸周書·諡法》“怠政外交曰攜”,而外交戎狄敵國屠父,恰恰是平王所為,真是極大的諷刺。

其後中立的燕王、齊王等紛紛倒戈平王,多次劫掠莫國,晉國隨後不斷攻擊中山國及其周邊的小國,鮑廣漢帥褒國後裔遷中山國下游、莫國上游的鮑墟,建立鮑邑。

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詠樂府《古豔歌》即是中山遺族所做:“煢煢(孤獨無依靠)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鮑廣漢及其後人還有其它西周忠臣後裔就在鮑墟穿井安家安樂度日了,鮑廣漢後勤於農事,還跟著張仲後人學習種植柳編簸籮簸箕為業,多年後其孫鮑叔牙出生,因為掌握周王室的中醫典冊,鮑廣漢活到116歲才去世。

鮑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是鮑廣漢之裔孫,自幼成長於此地,春秋時期戰亂年代結識輾轉此地的管夷吾,二人的政治抱負契合,因此結為知己來往於燕齊晉等國之間販賣牲畜,鮑叔牙為實現其父輩“尊王攘夷”的主張,與管夷吾分別結識齊國諸公子進而仕齊。鮑叔牙早年輔助公子小白(即後來的齊桓公),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協助公子小白奪得國君之位,鮑叔牙在為齊桓公奪得王位後,拒絕了相位,並推薦了管仲並推薦管仲為相。在鮑叔牙管夷吾的協助下,在齊國順利實行了他的治國之道。使齊國迅速由亂轉治,由弱變強,在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成“召陵之盟”,共同朝貢周王室,使春秋諸國尊齊國為盟主,齊桓公成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鮑叔牙稱相不久後病逝。鮑叔牙仕齊後,齊國賜給他封地,即今山東新泰南鮑,在其死後也埋於其封地,最終沒能回故里鮑墟,雖然而其故里鮑邑仍有族裔經營,其直系一直在齊國任職。

鮑叔牙曾孫鮑牽在齊靈公(前581年—前554年)時任大夫,齊靈公八年(前574年),齊國大夫慶克穿著婦人的衣服坐著輦車進入宮中,和聲孟子私通,被鮑牽看見,鮑牽因告發慶克與齊靈公之母聲孟子私通,慶克在家中久不出,聲孟子知道後很憤怒,這年七月尋機進讒給兒子齊靈公呂環,鮑牽被齊靈公刖(古代的一種酷刑,把腳砍掉),因鮑國在魯國做施孝叔家宰為人忠良,齊國就從魯國召回鮑國,讓他承嗣鮑氏一族的爵位。

到齊景公末年,鮑叔牙直系後裔又有鮑牧、鮑息兄弟在齊國任士大夫,齊晏孺子元年(公元前489年)春天,田乞以偽詐之術欺騙鮑牧及其他士大夫發動政變,攻殺齊國呂姓權臣國相高昭子、國惠子,殺死高昭子、趕走國惠子,把鮑牧灌醉之機廢掉現任齊君晏孺子,並藉機假稱鮑牧已同意,哄騙其他大夫擁立公子陽生為君,田乞哄騙大夫們說:“我是與鮑牧合謀共同擁立公子陽生。”沒料到鮑牧未醉,不同意發怒說:“大夫們忘記齊景公的遺命了嗎?”因為齊景公的遺命就擁立晏孺子為君,其他大夫們面面相覷想要反悔,沒料到公子陽生竟然上前給鮑牧跪下叩頭說:“可以立則立,不可立則罷。”鮑牧看到田乞埋伏在周圍的甲士,擔心自己招致災禍,只能被迫和稀泥同意了,由此公子陽生繼位,是為齊悼公。

齊悼公被擁立為齊君後,國政被田乞牢牢把控,但齊悼公因為先前給鮑牧的那一跪而記恨鮑牧。公元前485年,鮑牧看清齊國大勢,既擔心齊悼公的加害,又迫於田家的威勢,就借田乞病故的機會,攜帶伍子胥託付於己的兒子遷回老家鮑墟,其弟鮑息仍留在齊國任大夫。同年田常(本名田恆,漢後史書避諱漢武帝名諱而把其名改為田常)承襲父親田乞之位,而後唆使齊國大夫鮑息弒殺齊悼公立齊簡公,田常大權獨攬。莊子《南華經.胠篋》記載田成子(田常)盜齊國之事,指他為諸侯大盜,被稱為“田成子取齊”。公元前481年,田常又發動政變,又殺死齊簡公,擁立齊簡公的弟弟為國君,就是齊平公。之後田常獨攬齊國大權,盡誅在齊為官的沒有利用價值的鮑(鮑叔牙後人)、晏(晏子後人)諸族,鮑息一脈因此而斷。殺害齊簡公後,田常害怕各國諸侯聯合誅殺自己,就將侵佔魯國、衛國的土地全部歸還。西邊同晉國、韓氏、魏氏、趙氏訂約,南方與吳國、越國互通使臣,施行賞賜,親近百姓,因此齊國得以重新安定。

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田常考慮到鮑氏一族攜助田氏的功勞,也為了以後拉攏遠遁的鮑姓士族,更是為了監視鮑牧,就在鮑邑上游建立了孟恆邑,並世代派族裔監視鮑墟,因為此地宜居後來田氏居然把此地也作為其根據地,到了田常的重孫(田常-田盤-田白-田和)田和成為恆邑的負責人,改其名孟嘗邑,世人也因此稱田和為孟嘗君,孟嘗君食客三千,其日常所排廢水居然形成一條流入瀦龍河的泔水河。野陳佐(邑陳佐)也是孟嘗舊址之一,根據清光緒二年蠡縣誌,野陳佐是歸孟嘗社管理的。歷史上瀦龍河多次河道遷滾,野陳佐離孟嘗越來越遠,另一方面田常本姓陳,是陳國宗室後裔,後逃到齊國才改為田姓,野陳佐恐是也田氏而起。鮑牧最終在鮑墟去世,未來某日必然會發展其歷史文化遺存。

公元前484年,夫差因伍子胥直諫賜死伍子胥。伍子胥在憤恨之餘,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掉吳國。吳王夫差極怒把伍子胥的屍首用鴟夷革裹著拋棄於錢塘江。被鮑牧帶回鮑墟的伍子胥之子為記父仇隱姓化名為“鴟夷子皮”在鮑墟務農經商,其後在齊遇見辭官退隱的范蠡,范蠡十分敬佩伍子胥之精神,故收其子為徒盡傳其師計然之策與之,後世史書錯把“鴟夷子皮”當為范蠡。范蠡隱退後從未再從政,鴟夷子皮學成後曾入齊當官,想借齊之力為父報仇,但最終失敗終於如范蠡樣頓悟,改名為蠡悟(古者吾悟相通),又回到鮑墟經商,其後在瀦龍河上游以北新建一邑名曰蠡悟。這是蠡吾名稱之本源由來,而西漢建國後才因其名設置蠡吾縣,封蠡吾侯則是東漢質帝劉纘本初元年(即公元146年)後的事了。


鮑叔故里——上通古事下聯雄安5

保定府古圖


其後鮑邑延續兩百多年至西晉,西晉末年(公元304年)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鮑邑百姓大多因戰火南遷南渡,鮑邑因而荒廢而被稱為鮑墟。

以上即是鮑墟名稱歷史之沿革。

而筆者亦有其它不涉及鮑墟名稱來源的舊聞史事很多,如白兔推碾是戰國時期中山國公主嫁入鮑墟推碾搗藥的口頭傳說故事,歷史無載,故不在此多說了。

片尾一闕以贊:

鮑叔故里在鮑邑,天下鮑姓出此地;叔牙幼吃鮑井水,少識夷吾處商誼;販賣驢馬龍淵渡,也曾編柳賣簸箕;後至齊國佐小白,身死他鄉埋異地;數代有裔辭宦海,恰逢田乞盜呂齊;鮑牧辭官遁鮑邑,攜來伍子名子皮。

乞子田常追至此,傍建恆邑監其居。其後又有孟嘗君,安居此邑把名替;君子店納天下客,泔水流淌油浸地;自古帝王名史冊,能臣之後沒墨跡;瀦龍之水年年淌,輩輩英才隨風去;滄海桑田天地覆,唯留一井封故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