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為將,下馬為相,曹魏全才——滿寵

滿寵,字伯寧,曹魏政權下的著名將領,在《三國演義》中似乎戲份不多。但他是跟隨曹操的元老之一,文武兼備,精通韜略,不僅能領兵打仗,而且治理地方也不差,可以稱得上“上馬為將,下馬為相”的全才。遍觀曹操陣營猛將謀臣數不勝數,但出可為將,上陣殺敵,入可為幕僚,參國議政者寥寥無幾,而滿寵就是其中之一。

上馬為將,下馬為相,曹魏全才——滿寵

一、上馬為將

(1)身先士卒,勇克關羽

公元219年秋,關羽出荊州圍困樊城,水淹駐紮在城外于禁所率的七軍,于禁兵敗投降,龐德寧死不降,被關羽所殺。此時,留守樊城的曹仁所部僅剩下千人,城牆也被大水淹而多處坍塌。樊城守軍看到城外主力的慘狀,士氣低下,驚慌失措。關羽威震華夏,有人給曹仁出主意讓他棄城逃跑,以避關羽的鋒芒,曹仁舉棋不定,但也偏向於逃跑。

當時是滿寵輔佐曹仁,他並沒有被關羽大軍所嚇倒,沉著冷靜的分析了當時的的局勢,他認為,關羽雖然水淹七軍,但水勢很快就會退去,而且關羽也害怕曹軍斷他的後路,必然會分兵保護,如果此時棄城逃跑,那麼黃河以南,就不再是曹操的了。

上馬為將,下馬為相,曹魏全才——滿寵

今若遁去, 洪河以南, 非復國家有也。

在滿寵鞭辟入裡的分析之下,曹仁重整旗鼓,決定固守待援。滿寵把自己的白馬沉入水中,誓與樊城共存亡,在他的激勵下,將士們齊心協力共同抵抗關羽的進攻。不久,徐晃就率軍前來救援樊城,荊州也被呂蒙偷襲,關羽只能撤軍。

在樊城之戰中,滿寵與眾將士共進退,甚至沉白馬錶示堅決不逃跑,起到了表率作用。上將且如此,士卒們安敢不盡心竭力?滿寵也因為此次戰役被封為安昌亭侯。

上馬為將,下馬為相,曹魏全才——滿寵

(2)出奇制勝,抵禦孫權

合肥為魏國門戶,孫吳政權與曹魏政權在這個地方爆發了多次戰爭。公元230年,滿寵為徵東將軍,負責保衛合肥,抵禦孫權。在冬季,孫權決定進攻合肥,滿寵立馬請求曹魏朝廷調集兗、豫兩州軍隊防禦吳軍。孫權看魏軍早有準備,就下令退軍。魏明帝曹睿知道孫權退兵後,就下令停止集結軍隊。滿寵認為,這是孫權的計策,他們退兵是為了讓曹魏放鬆警惕,以便趁虛而入。

今賊大舉而還, 非本意也, 此必欲偽退以罷吾兵, 而倒還乘虛, 掩不備也。——《三國志》

於是,滿寵一邊加緊戰備,又一邊上書朝廷繼續集結軍隊,不要撤軍。果然,十幾天後吳軍又捲土重來,但因為滿寵的充足準備,吳軍無功而返。

上馬為將,下馬為相,曹魏全才——滿寵

在守衛合肥的過程中,滿寵並沒有被動防禦,而是爭取主動防禦。公元233年,滿寵上書請求建立新城,合肥臨近江湖,對孫吳的水軍有利,不利於曹魏防守,建立新城與合肥為掎角之勢。但曹睿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滿寵再一次上書,從兵法角度分析新城的角度,曹睿最終被滿寵說服,採納了滿寵的建議,決定建立新城。

宜移城內之兵, 其西三十奇險可依, 更立新城以固守, 此為引賊平地犄其歸路, 於計為便。——《三國志》

今賊未至而移城卻內, 此所謂形而誘之也。引賊遠水, 擇利而動, 舉得於外, 則福生於內矣。——《三國志》

滿寵在合肥西30裡原理江湖水域的雞鳴山山下建立了一座新城。城建後,吳兵進攻合肥,設伏兵,引吳兵上岸,突然殺出,大敗吳軍。新城的建立,有效的降低了合肥防禦的壓力,吳軍後來的數次進攻,皆被擊退。

上馬為將,下馬為相,曹魏全才——滿寵

二、下馬為相

滿寵擔任許縣縣令的時候,曹洪宗親依仗權勢在許縣多次違反法律。滿寵不懼權貴,依法將其逮捕收監。曹洪聞訊給滿寵寫信,要求他放人,滿寵不聽。曹洪又上告曹操,滿寵聽說了這個事情後,立馬將罪犯處死。曹操知道後,不怒反喜,讚賞了滿寵的做法。也許在這個時候曹操想起了他杖斃蹇碩的叔叔,與滿寵有了惺惺相惜之感。滿寵在擔任許縣縣令期間的做法,符合曹操打擊豪強的策略,也讓曹操對他很是器重。

滿寵在擔任汝南太守時,除了殺掉拒絕投降的首領外,滿寵讓投降的普通士卒和百姓,都令他們回家務農,以恢復被軍閥破壞的生產,在滿寵的治理下汝南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公元229年,滿寵被調往揚州,汝南百姓對滿寵依依不捨,百姓們跟隨滿寵的車駕而無法禁止。可見滿寵在汝南的治理中能夠情繫百姓,要不然也不會出現這種場面。

上馬為將,下馬為相,曹魏全才——滿寵

結語:

滿寵一生為曹魏政權的建立與鞏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他的功績與權力不斷攀升,直到成為曹魏的東南屏障。220年, 曹丕代漢, 即魏王位, 是為魏文帝。遷升滿寵為揚武將軍。因在江陵破吳軍有功, 再拜為伏波將軍, 駐屯在新野。222年, 給予滿寵假黃鉞的待遇。224年, 又拜為前將軍。滿寵歷經曹魏數次政權變更,但他仍能全身而退,並被曹魏皇帝所信任,這值得我們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