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小說中,馬天生在李雲龍自殺之後為什麼會流淚?

用戶69330833


電視裡沒馬天生這人,他是原著後半段裡,特殊年代的特殊產物。建國前,那個鐵血、浴火與激情的時代,隨著建國,結束了,於是主角不再是曾經的英雄們,我們國家還比較特殊,接下來的連下馬治國都不是,是差不多三十年的特殊運動,這就應運而生一種人:戴眼鏡、夾皮包、會總結、會提高。



馬天生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在亮劍原著當中,從最初開始幹翻趙政委那個懷著一顆熱心,真心實意為國家好,響應號召,給國家提出點意見,卻中了陽謀的岳父開始,接下來就是幹翻趙剛兩口子,幹翻丁偉兩口子,到最後幹翻李雲龍兩口子,當然原著裡大概是都梁自己有所不甘,用李雲龍的死,震憾了馬天生,給大家一個錯覺,覺得這給所謂的暗戰是李雲龍以死獲得了勝利,呵呵,真相是李雲龍們的死一文不值,從陽謀開始,這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那個有偉大之名的太陽……


算了,大家知道就可以,李雲龍們其實是有意識的被犧牲的,就如什麼死了三億還有三億,什麼西安以東之類,聽上去很可怕,其實很客氣了—— 除了我,有什麼不可以犧牲的?!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所以說李雲龍們輸了,就像支持犧牲西安以東的人,大多數就是西安以東的人,只是他們每一個都以為他很機靈,肯定能跑到西安西面一樣,完全想象不出有多少人需要他墊著朝西跑,他們每一個都根本不會有機會跑。歷史和現實的真相就是,馬天生們一直在贏!


李三萬的三萬裡


被日本人沒幹死,被國民黨沒幹死,老子的命是自己的,誰也拿不去,你馬天生想改變我的政治觀念,做夢吧你,就算老子死了,也不可能成全你。


關中範


第一,英雄惜英雄。

馬天生可能並不算一個特別正面的人物,但是他能接手李雲龍的隊伍,說明他也是有相當強的能力的。即使政治見解不同,也同樣會為這樣一個英雄式的人物保持相當的尊敬。

第二,李雲龍的個人魅力。

《亮劍》中塑造的李雲龍是一個具備極強個人魅力的人,無論是同袍還是敵手,都對他的人格以及所作所為十分欽佩。

第三,惋惜。

時勢造英雄。李雲龍在諸多戰爭的磨練中已經成長為一個相當有代表性的群體的代表人物。他的死是時代不容,而這種不容並非是客觀的與時代背離,而是上層的錯誤鬥爭。所以對李雲龍的惋惜,其實也是對那個群體,那個即將成為過去的時代的追憶。

第四,同病相憐。

馬天生同樣是經歷了抗戰和解放戰爭的一個軍人,也是摸爬滾打十多年出生入死才混到今天的地位的。然而李雲龍死了,誰知道下一個死的人,下一場鬥爭中死的人不會是他呢。


倉山曉徑


小說塑造的李雲龍極富有傳奇色彩,是現實主義人物,從不說大道理,說話生動有趣。例如,手下的人出了生活作風問題,把問題歸咎於沒有清理自己的資產階級思想,辜負了黨的培養。而李雲龍生氣的說,別瞎扯淡了,你是不是管不住褲襠裡的那東西,以後能不能管住?

李雲龍的性格豪爽,古道熱腸,對於自己認可的朋友可以兩肋插刀。例如,為和尚報仇;趙剛自殺後,收養了他的四個孩子。正如趙剛對他的評價,有時很兇,有時很憨,有時很狡猾!

而馬天生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忠實的執行黨的政策,認為黨一切都是對的。有時缺少自己的想法,照本宣科。但是他本性上不是一個壞人。對於李雲龍的行為,雖然不認可,但只是政見不同。他應該在人性是認同李雲龍的人格魅力的。在這方面馬天生落淚應該是從人性上同情李雲龍的遭遇,而且他一直試圖改變李雲龍,雖然沒有成功!


北京rover


很期待能把亮劍這些將軍功臣的下半生拍出來,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七十年代的紅小兵


狡兔死,走狗烹……


111141947387


這就是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