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门都敲不开,谈何治理

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大,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日益增加。作为广大基层社区治理的基础单元——你我耳熟能详的居委会,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时,却常常有心无力:有时候门都敲不开,谈何治理?

小马拉大车

某省会城市近几年一直大规模推进城中村改造,越改楼越多,社区管理人手却不见增加。新居委会增设没有进展,不少新建小区压根没有居委会的影子;原有居委会服务能力日见下降,群众办事难啧有烦言。

在一个新建的大型小区里,部分居民向半月谈记者抱怨,他们已经入住好几年了,到现在连个居委会也没有,办事很不方便。该社区所在乡镇的副镇长李萍(化名)坦言,像这样无人管的小区在他们乡镇还有20多个,新增居委会的申请早就报上去了,但一直批不下来。

名义上,这些小区由别的社区居委会代管,但该镇只有6个社区居委会,服务自己辖区内的居民都忙不过来,根本没有精力管别的小区的事。有些小区跨城区建设,由哪个城区负责尚不明确,更是治理空白地带。

“社区管理的步伐跟不上城市发展,很多矛盾就没法及时发现化解,情绪激动的市民甚至选择上访,这是社区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李萍说。

根据法律规定,居民委员会一般在100户至700户的范围内设立,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5至9人组成。只是,今日中国城市社区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数量越来越多,这样的人员设置要求其实已滞后于现实形势。此外,经费不足也长期困扰居委会。部分居委会办公用房尚需租赁,而日常经费往往不够交租金,最困难的居委会欠下了200万元房租。

“目前的城市建设,制度建设拖了后腿。住宅项目一个接一个动工,建起来怎么管却没有通盘考虑,这必然会给基层治理带来相当风险。”一位居委会主任说。

管理缺底气

眼下,上万人的小区已不是新鲜事,在许多商家看来,这样的小区无疑是一块大有利益可图的肥肉,小区的公共资源,就成了他们逐利的首选目标。从公共停车位到电梯和楼宇广告,更不必说物业出租,如何榨出这些公共资源的油水,一条往往由物业公司导入的灰色利益链正在许多小区延伸开来,居委会对此徒唤奈何。

中部某市的一个现代化大型小区拥有3500多户居民,有300个地上公共停车位和一栋两层物业楼。许多业主向半月谈记者反映,这些本来都是归全体业主共有,却被物业公司非法侵占,导致物业和业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该小区物业公司经理邵峰(化名)坦言,他们已经把这些物业出租了好几年,每个车位月收费250元,外来车辆停车也不例外,一年又多出至少五六十万元收入。业主认为,这些收入理应为业主共有,物业公司无权独享,他们向街道办和住建部门都反映过,但就是没人管。

小区所属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小区公共资源被物业公司非法侵占的情况非常普遍,已成社区矛盾的一条“导火索”。火上浇油的现实是,相关政府部门往往无所作为,如住建部门负有监管职能,但对物业公司侵占小区公共资源的行为基本上处于听之任之的状态。这就让居委会出面与物业公司协商也少了底气,往往被一通敷衍推回来。

工作多掣肘

“现在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打交道很难,有时候我们连门也叫不开。”这是某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杰(化名)谈到的新情况。他向半月谈记者介绍说,有次他们曾想在下辖的一个小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门制作了海报贴在小区墙上,但刚贴上不久,就让物业公司给撕了下来。

“物业公司把小区看成是自己的地盘,我们去开展党建宣传等服务活动,不给钱就不让搞。”李杰说,现在很多小区物业公司都很蛮横,新建小区安防系统也越来越严,一道道门禁变成了拦在居委会和小区居民之间的坎。

人员流动性大、负担重也严重影响居委会提供社区服务。一位社区居委会主任说,现在各种工作都落在居委会肩上,严重影响到服务居民的质量,与社区居民互动的党建活动就没精力办了。另一位社区居委会主任说,居委会人员在外人眼中如同“临时工”,他们前两年招考了4个年轻人,现在已经走了3个。

作为城市基层治理不可忽视的节点,居委会的健康发展,既要人财俱足,又需权责合理。尤其在城市规模扩大成为常态,社区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当下,如何让居委会在新的治理情境中焕发活力,为新的治理模式提供经验,是各地理应从制度的高度加以重视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