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7兄弟5人早夭,我也差點命喪幼年,現在是非遺向氏武術傳承人


#自拍我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向國珍,今年58歲,現是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向氏武術”第86代傳承人,黔江區中塘鄉中心小學向氏武術輔導教師,2019年被黔江區授予技術能手稱號。

我的家是傳統武術世家,家族獨有的向氏武術為晉朝時期向宗彥所創,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當時,向宗彥武功超群,便被招進軍營,任命為武安君節度衙前兵馬使。在他的影響下,向家的男性個個習武,且武藝高強。明清時期,祖輩們輾轉於貴州遵義、湖北施州、渝東南等地。清康熙年間,祖輩向文煥遷至黔江中塘雙石定居,從他算起,中塘向氏武術至今已傳承8代人。

58年前,我出生在中塘鄉雙石村,父母看到我又是一個男嬰,不但沒有高興,反而心中愁雲密佈,他們擔心,魔咒是否又會重演。之前我家三個哥哥不幸夭折,鄉里瘋傳向家克男孩,生的男孩難逃一死,而女孩卻都能健康成長。


果不其然,悲劇再次重演。父母小心翼翼地將我撫養到3歲時,我忽然患病,奄奄一息。請來的郎中無計可施,勸我的父母認命。父母將我停放在簸箕上,等待斷氣後掩埋。一天零一夜之後,奇蹟出現,我睜開了眼睛。

我的么爺是當地的一個文化人,為了避免我再遭不幸,將我的名字改成國珍,“珍”字一般只有給女孩取名時才會用到,么爺希望女孩的名字能夠保佑我平安。之後,父母又生了3個弟弟,讓人不解的是,其中兩個弟弟沒能逃過厄運,不幸夭折,另一個弟弟卻順利長大成人。

我的父親向幫維從小跟著爺爺習武,爺爺去世後,向氏武術就由父親負責傳承。前輩立下規矩,傳男不傳女,所有向氏男丁願意學習的就由父親負責教授。我在七八歲時,被父親的武術招式所吸引,在父親傳授別人武術時候,我也跟著去練習,十四五歲時,我就學會了許多招式和套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的父親白天編織曬席,晚上就偷偷教徒弟練武。那個年代,武術這些東西不準練,所以父親只能晚上悄悄地授徒。父親太忙的時候,就讓我去教那些新手,我沒資格做師傅,只能做引導,就是引導父親的弟子們練習武術。

當時我們這輩人有18弟兄學習武術,除少數人外,多數人都掌握了一項武術絕技,為家族的武術傳承增添了雄厚的後備力量。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電影《少林寺》的上映,全國興起了一股武術熱潮,這讓我們向氏兄弟激情高漲,更加激發了我們的習武熱情。

向氏武術集刀、槍、鐧、棍、錘、鞭、鏢、叉、凳、拳等諸般套路為一體,動作難度大。我們練套路、練站樁,為練好一招一式,我們甚至忘了吃飯,非常刻苦。招式熟練後又練習實戰,一對一、一對二、一對三,家裡的木房板壁常常被我們踹塌,塌了就請木匠修復,這樣重複整修了幾次。


當時我已經結婚成家,由於對武術的痴迷,加上受武打題材電影的影響,我萌生了離婚後去山上隱居當俠客的念頭。後在父親嚴厲的批評下,頭腦逐漸清醒,終止了這個荒唐的想法。

進入社會後,因為向氏武術在當地有一些名氣,常有朋友來請我去幫忙打架,礙於面子,我只有前往。一次,兩幫人的打鬥即將爆發,我趕緊上前勸說讓雙方剋制。對方依仗人多,不聽勸阻,幾個人圍住我,並對我拳打腳踢,我避讓、躲閃,不還手。對方以為我軟弱,變本加厲地攻擊我,我忍無可忍,突然出招,一下打倒4個。從此,我便名聲大震,每當發生鬥毆,我都會勸阻,雙方也都聽我的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逐漸成熟,終於領悟到混跡於社會不是好事,於是我就慢慢地不與社會上的朋友接觸了,開始回家務農。由於妻子患病導致家境貧困,曾經因買不起5元錢一包的磷肥,水稻都無法種植。家鄉的一個小型水庫搞技改,我去承包了一點工程,終於讓我賺了一點錢,改變了家庭的窘境。


2006年,黔江區舉行首屆民族文化藝術節,我與家族兄弟們商量,有意將我們的向氏武術在文化節上展示,當時一些兄弟因看不清形勢,有些畏懼。生怕跟上世紀70年代一樣會受到壓制,在我的細心解釋下,他們終於同意組隊參加比賽。

上臺表演必須配音樂,農民出身的隊員根本不懂節奏,招式動作踩不到點上,幸好當年我混社會時學過交誼舞,多少有點基礎,我帶領大家慢慢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和上了節奏。當時有15支隊伍參賽,我們獲得了第一名。這樣,中塘向氏武術終於得到了政府和媒體的關注。

2010年,中塘向氏武術被列為重慶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8月12日,“巴渝風情”2010年上海世博會重慶周,中塘向氏武術亮相重慶世博園,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群眾的好評。2011年,向氏武術被確定為中塘鄉中心小學校的一門特長教學課,我被學校聘為校外輔導教師。


我們打破“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族規,將向氏武術向大眾推廣,這一舉動,是我們向氏家族傳人思想上的一次巨大改變。曾經因為這個傳統族規,加上動亂年代被禁止傳習,向氏武術這一民族文化瑰寶差點失傳。現在,向氏武術的傳習人由不到10人發展到超過1000人。

幾年前,向氏武術被定為中塘鄉中心小學的課間操,除一年級學生身體較弱無法學習向氏武術外,其他年級學生都依據其年齡特點和身體狀況學習不同類別的武術。二年級主要練習基本步法,拉伸韌帶;三年級學習“偷生拳”;四年級學習“四門棍”;五年級學習“板凳拳”;六年級學習“紅纓槍”。

不只是在中塘,向氏武術已經走出了黔江。2014—2015年,重慶文理學院三次邀請我去該校給學生授課,該校學生楊振攀用我傳授的一套四明拳,在重慶市傳統武術精英比賽中一舉奪魁,令組委會、裁判以及觀眾驚歎不已。事後,重慶文理學院相關負責人與我商議,讓我正式收楊振攀為徒。


為了將向氏武術發揚光大,我和黔江區相關部門以及學校相關領導共同編寫了《中塘向氏武術拳譜》,並把它作為教材進行推廣,由於各級政府以及全社會對向氏武術的重視,向氏武術已經成了當地一張靚麗的名片,並讓我的家鄉成就了‘’武術之鄉‘’的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