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7兄弟5人早夭,我也差点命丧幼年,现在是非遗向氏武术传承人


#自拍我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向国珍,今年58岁,现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氏武术”第86代传承人,黔江区中塘乡中心小学向氏武术辅导教师,2019年被黔江区授予技术能手称号。

我的家是传统武术世家,家族独有的向氏武术为晋朝时期向宗彦所创,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当时,向宗彦武功超群,便被招进军营,任命为武安君节度衙前兵马使。在他的影响下,向家的男性个个习武,且武艺高强。明清时期,祖辈们辗转于贵州遵义、湖北施州、渝东南等地。清康熙年间,祖辈向文焕迁至黔江中塘双石定居,从他算起,中塘向氏武术至今已传承8代人。

58年前,我出生在中塘乡双石村,父母看到我又是一个男婴,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心中愁云密布,他们担心,魔咒是否又会重演。之前我家三个哥哥不幸夭折,乡里疯传向家克男孩,生的男孩难逃一死,而女孩却都能健康成长。


果不其然,悲剧再次重演。父母小心翼翼地将我抚养到3岁时,我忽然患病,奄奄一息。请来的郎中无计可施,劝我的父母认命。父母将我停放在簸箕上,等待断气后掩埋。一天零一夜之后,奇迹出现,我睁开了眼睛。

我的幺爷是当地的一个文化人,为了避免我再遭不幸,将我的名字改成国珍,“珍”字一般只有给女孩取名时才会用到,幺爷希望女孩的名字能够保佑我平安。之后,父母又生了3个弟弟,让人不解的是,其中两个弟弟没能逃过厄运,不幸夭折,另一个弟弟却顺利长大成人。

我的父亲向帮维从小跟着爷爷习武,爷爷去世后,向氏武术就由父亲负责传承。前辈立下规矩,传男不传女,所有向氏男丁愿意学习的就由父亲负责教授。我在七八岁时,被父亲的武术招式所吸引,在父亲传授别人武术时候,我也跟着去练习,十四五岁时,我就学会了许多招式和套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父亲白天编织晒席,晚上就偷偷教徒弟练武。那个年代,武术这些东西不准练,所以父亲只能晚上悄悄地授徒。父亲太忙的时候,就让我去教那些新手,我没资格做师傅,只能做引导,就是引导父亲的弟子们练习武术。

当时我们这辈人有18弟兄学习武术,除少数人外,多数人都掌握了一项武术绝技,为家族的武术传承增添了雄厚的后备力量。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影《少林寺》的上映,全国兴起了一股武术热潮,这让我们向氏兄弟激情高涨,更加激发了我们的习武热情。

向氏武术集刀、枪、锏、棍、锤、鞭、镖、叉、凳、拳等诸般套路为一体,动作难度大。我们练套路、练站桩,为练好一招一式,我们甚至忘了吃饭,非常刻苦。招式熟练后又练习实战,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家里的木房板壁常常被我们踹塌,塌了就请木匠修复,这样重复整修了几次。


当时我已经结婚成家,由于对武术的痴迷,加上受武打题材电影的影响,我萌生了离婚后去山上隐居当侠客的念头。后在父亲严厉的批评下,头脑逐渐清醒,终止了这个荒唐的想法。

进入社会后,因为向氏武术在当地有一些名气,常有朋友来请我去帮忙打架,碍于面子,我只有前往。一次,两帮人的打斗即将爆发,我赶紧上前劝说让双方克制。对方依仗人多,不听劝阻,几个人围住我,并对我拳打脚踢,我避让、躲闪,不还手。对方以为我软弱,变本加厉地攻击我,我忍无可忍,突然出招,一下打倒4个。从此,我便名声大震,每当发生斗殴,我都会劝阻,双方也都听我的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成熟,终于领悟到混迹于社会不是好事,于是我就慢慢地不与社会上的朋友接触了,开始回家务农。由于妻子患病导致家境贫困,曾经因买不起5元钱一包的磷肥,水稻都无法种植。家乡的一个小型水库搞技改,我去承包了一点工程,终于让我赚了一点钱,改变了家庭的窘境。


2006年,黔江区举行首届民族文化艺术节,我与家族兄弟们商量,有意将我们的向氏武术在文化节上展示,当时一些兄弟因看不清形势,有些畏惧。生怕跟上世纪70年代一样会受到压制,在我的细心解释下,他们终于同意组队参加比赛。

上台表演必须配音乐,农民出身的队员根本不懂节奏,招式动作踩不到点上,幸好当年我混社会时学过交谊舞,多少有点基础,我带领大家慢慢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和上了节奏。当时有15支队伍参赛,我们获得了第一名。这样,中塘向氏武术终于得到了政府和媒体的关注。

2010年,中塘向氏武术被列为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8月12日,“巴渝风情”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庆周,中塘向氏武术亮相重庆世博园,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群众的好评。2011年,向氏武术被确定为中塘乡中心小学校的一门特长教学课,我被学校聘为校外辅导教师。


我们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族规,将向氏武术向大众推广,这一举动,是我们向氏家族传人思想上的一次巨大改变。曾经因为这个传统族规,加上动乱年代被禁止传习,向氏武术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差点失传。现在,向氏武术的传习人由不到10人发展到超过1000人。

几年前,向氏武术被定为中塘乡中心小学的课间操,除一年级学生身体较弱无法学习向氏武术外,其他年级学生都依据其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学习不同类别的武术。二年级主要练习基本步法,拉伸韧带;三年级学习“偷生拳”;四年级学习“四门棍”;五年级学习“板凳拳”;六年级学习“红缨枪”。

不只是在中塘,向氏武术已经走出了黔江。2014—2015年,重庆文理学院三次邀请我去该校给学生授课,该校学生杨振攀用我传授的一套四明拳,在重庆市传统武术精英比赛中一举夺魁,令组委会、裁判以及观众惊叹不已。事后,重庆文理学院相关负责人与我商议,让我正式收杨振攀为徒。


为了将向氏武术发扬光大,我和黔江区相关部门以及学校相关领导共同编写了《中塘向氏武术拳谱》,并把它作为教材进行推广,由于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对向氏武术的重视,向氏武术已经成了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并让我的家乡成就了‘’武术之乡‘’的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