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清河头乡娄昌湖,濮阳杂技又一村

濮阳县清河头乡娄昌湖,濮阳杂技又一村

娄昌湖杂技艺人自编自演的《红色记忆》剧照。

濮阳县清河头乡娄昌湖,濮阳杂技又一村

↑ 大飞轮。 ↓ 演出结束合影。 照片提供 任同虎

濮阳县清河头乡娄昌湖,濮阳杂技又一村


走访娄昌湖,记忆深刻,令人难忘。尽管时令已进入小雪节气,北风凛冽,寒意袭人,这里却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练杂技的场面。墙根儿倒立着一群孩子,看得你都开始为其捏一把汗了,人家依然气定神闲;树杈上悬吊着一群孩子,惊得你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人家照样若无其事;刚从街头走过一群一边踩着高跷一边顶碗的孩子,又打巷尾驶来一群一边骑着独轮车一边抛掷草帽的孩子,你追我赶之间,个个身手不凡。这情景如此熟悉,不看村名,单凭感觉,仿佛又到了中国杂技之乡东北庄一样。

引进火种

娄昌湖坐落在金堤脚下,是濮阳县清河头乡最东边的一个村子。村子不大,共6个村民小组1200人,却有十多个杂技表演团体,常年在外从事杂技表演或教学的就有400多人,是我市继东北庄之后,又一个“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处处演杂技,人人有一手”的杂技专业村。村干部娄跃飞说,娄昌湖的杂技起源,得益于老艺人谷玉山,他是为村子引来杂技火种的人。

谷玉山1914年出生,自幼跟随东北庄乔家班杂技艺人乔福田学习杂技。他勤奋好学,练得一身绝活,尤以硬气功出名,可徒手碎砖,人称谷大力,代表性节目有气断钢丝、油锤灌顶、跑马上竿等。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小江保存至今的采访录音得知,谷玉山一度是乔家班的台柱子,深得师傅乔福田的喜欢和班主乔殿臣的倚重。乔殿臣有一个叫乔玉红的养女,艺名小妮,硬功、软功兼修,蹬技、竿技俱长。就像谷玉山可力举千钧重物一样,她也能把一只大瓮蹬得旋转如飞,还能让瓮上站上七八个人。两个人青梅竹马,小时候一块儿练功,稍大些又经常同台演出,进而互生爱慕之情。师傅乔福田从中做媒,一对年轻人喜结良缘。婚后,谷玉山夫妇从乔家班独立出来,自立门户,回村创办谷家马戏班。

上世纪40年代,谷家马戏班队伍壮大,虽然演职员工大多仍为娄昌湖村人,但已有不少江湖艺人慕名投奔而来,谷玉山遂将谷家马戏班更名为平原大马戏团,开始赴全国各地卖艺为生。“在家千日好,出门步步难”这句话,据说最初就是从行走江湖的杂技艺人口中传出来的。在旧社会,艺人去哪儿演出,就得先去拜见哪儿的地头蛇,稍有不周,就给你惹是生非。此外,因这些艺人大多会变魔术、擅轻功,演出当地不巧发生盗窃一类的案件,无能的官员往往要怀疑到杂技艺人头上,被抓去问罪或被砸台子是常有的事。不用说,谷家班也是历经坎坷,才在晋陕一带渐渐稳住脚跟。

谷家班能在人生地不熟的晋陕一带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多亏了一个叫刘红朝的人。刘红朝来自河北吴桥,艺名一撮毛。他也带着一个马戏团,因见谷家班演艺精湛,主动提出来组团演出。有一次,他们在蓝田县演出,演出大棚被一群流氓地痞给砸毁了,东西也被抢了。有年轻气盛的艺人气不过,当即就和那些人动起手来。这一下,当地的乡长不依了,扬言要到县里去打官司。刘红朝说,要打官司就到省里去打吧。原来,刘红朝和陕西省省长杨虎城是换帖的朋友,杨虎城的母亲是刘红朝的干娘。到了省政府一问,得知杨虎城去了外地,刘红朝就去了杨虎城家,向干娘杨母诉说了原委。杨母很生气,让人把乡长叫来,问他怎么回事。乡长说,这个马戏班在俺那里不好好演戏,偏偏找事,把俺那里的人打死了几十口,还打残了许多人。杨母说,下边的人早把这个事给我汇报了,没有打死你们一个人,咋说打死了你们的人,你把打死的人抬来我看看,没有根据可不能胡说八道!又说,人家出门在外讨生活,演个马戏不容易,你们不帮人家,还抢人家东西,你这个乡长是咋当的?别说打伤了你们的人,就是打死了也活该。明说吧,这个棚不是外边的,是俺干儿和他朋友的。乡长一听吓坏了,乡长说,那咋办啊老人家。杨母说,咋着弄毁的,咋着包人家,还得包好咧。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地痞无赖敢找他们的麻烦了。

谷家班不仅常去杨虎城府上演出,还常随我军在山西等地辗转活动,多次为将士和群众献艺,声誉日盛。中国杂技家协会名誉主席夏菊花,一生致力于杂技事业,人称顶碗皇后。她编著的《当代中国杂技》一书有此表述:“濮阳谷玉山领导的谷家班在解放太原时,随同人民解放军太岳兵团慰问军民演出,辗转数月……”1954年,谷家班回乡接受政府改编,成为濮阳县红旗杂技二团,谷玉山任团长,带出许多杂技名角。如后来为我市杂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赵华等人,当初就是他的爱徒。采写这组杂技文章的过程中,赵华不断被不同的人提到,德高望重。他的学艺演艺传艺生涯充满传奇色彩,许多事迹感人至深。这自然是另外一篇文章才能完成的任务,此处搁下不提。

试演破冰

娄跃飞告诉记者,娄昌湖历史上属黄泛区,人均耕地本来就少,又分堤上堤下两部分。上堤土地瘠薄,下堤土地逢雨必涝,多年来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一度很困难。上世纪60年代,村干部任庆然为解决社员吃饭问题,组建成立了濮阳县硬气功马戏团。他们走南闯北,曾赴山西、山东、河北、湖南等省份演出,在挣口饭吃的同时,也把濮阳杂技的名声传播到全国各地。文革期间,杂技事业遭到严重的冲击和破坏,这个团被迫解散。

任庆然有两个儿子,分别叫任正元和任正方。他们自幼随团演出,童子功功底扎实,都有一身好手艺。1970年10月,18岁的任正元被特招入伍,先后在空二军文工团和沈阳军区文工团服役。人才济济的军队文工团开阔了这个乡村小伙的视野,他开始有意识地取长补短,不断挑战尝试新领域,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任正元谙熟马术、车技、竿技等杂技项目,尤以舞流星最为拿手。舞流星分舞水流星、火流星两种。舞水流星时,演员在一根细绳的两端各系一只碗,碗里盛满水,演员一边辗转腾挪地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一边甩绳舞动,碗飞快地旋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即使碗底朝上,碗中的水一滴也不会洒到外面。同理,舞火流星时,演员在细绳的两端各系一只铁盘,盘里装满燃烧的木炭。一舞动起来,但见两团火球飞速转动,竞相追逐,流光溢彩之间,美不胜收。任正元参演和主演的节目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不仅为个人和所在团体赢得多项荣誉,还曾受到周恩来、陈锡联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一致好评。这为他后来回乡组建杂技团体、振兴杂技事业,打下深厚坚实的功底和基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各行各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时,已从部队复员的任正元感到杂技艺术的春天要来了,决定抢抓机遇,继承父辈未竟的志愿,开创娄昌湖杂技事业新局面。他和胞弟任正方一说,任正方也早有此打算。兄弟俩一拍即合,立即分头行动。他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村干部的支持,说服动员那些有杂技专长又心存顾虑的村人放下思想包袱,一方面紧锣密鼓地筹资、张罗道具、训练演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20多个志同道合的村人走到一起,组建成立了娄昌湖杂技团。三年后的1982年,这个团易名为濮阳县硬气功马戏团。在命名这个问题上,任正元任正方兄弟俩本来一开始就打定主意仍叫濮阳县硬气功马戏团的,那毕竟是父辈用过的名称。但村里的几个老人还没从文革的阴影中彻底走出来,心有余悸,建议慢慢来,先叫娄昌湖杂技团,万一有啥不测,也好说成是村民自娱自乐的组织。而且,也不要急着外出演出,先在村里试演一段时间,看看风向,再做下一步打算不迟。事实证明,那些老人多虑了。结果是,台子一搭起来,锣鼓一敲起来,人们仿佛接到了冰河解冻的信号,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来,掌声和喝彩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杂技这一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历经沉寂之后,终于又回到人民群众中间。

因为群众基础深厚,娄昌湖杂技团迅速壮大,不过30人的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人,基础装备也是一步一个台阶。最能反映变化的,应该就是他们的交通运输工具了。一开始,团里只能借用村里的马车,一年后换成拖拉机;又一年后,就升级为大型客车了。到4辆大型客车也不够用的时候,他们审时度势,将濮阳县硬气功马戏团一分为二成濮阳东方杂技团、濮阳青年杂技团,任正元任濮阳东方杂技团团长,任正方任濮阳青年杂技团团长。几乎与此同时,村人荆洪昌、任学林分别组建了前进马戏团、北极星杂技团。这4个主要杂技团体的成立,把娄昌湖杂技带入一片全新的天地。

薪火传承

荆氏杂技是娄昌湖杂技的一支新生力量,创始人荆洪昌是打北京来的下乡知青。上世纪60年代末,他在娄昌湖插队期间,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民风淳朴、风光秀丽的村庄,并与村姑娄美玲产生感情,进而结成眷属。哪里有爱情,哪里就是家,哪里就是最温暖最美丽的地方。所以,尽管首都之大与远村之小不成比例,尽管婚后不久就开始有大批知青陆续返城,荆洪昌仍不为所动,而是安心地牵着妻子的手,双双赴河北邢台拜老艺人赵海清为师,学习杂技与魔术。机会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等他们学成归来,文革也到了后期。夫妻俩立即着手组建前进马戏团,集中本村和周围村庄贫困人家的孩子,不仅免费提供食宿,还在义务传授杂技与魔术技艺的同时,一并传授文化知识。荆洪昌的融入,别开生面,给娄昌湖杂技带来更多耳目一新的元素,立体,动感,唯美,平添些许文艺范儿。

因施教有方,勤于管理,且在保留师传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前进马戏团一度是娄昌湖杂技团体中最有影响力的团体之一。除了一套出神入化的魔术功夫,他们的拿手绝活还有空中飞人、浪桥飞人、火箭飞人等,常年赴全国和世界各地演出。每到一地,赞誉不绝。2014年,荆洪昌病故。现在,他的儿子荆立明、儿媳邢素香已经接过父辈的衣钵,组建成立了濮阳艺丰杂技团。尽管名称有别,但贯穿荆氏杂技始终的爱心依然在接力。艺丰杂技排练厅当街而立,设施齐全,宽敞明亮,邢素香和另一个教练正在指导20多个孩子练基本功。邢素香说,这些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个叫苏子恒的孤儿,今年12岁,在此学习两三年了,吃穿用度,一点费用也没让他交过。记者稍后了解到,不收学员的学杂费,甚至视情不收其食宿费,其实是村里所有杂技团体不约而同的做法,有如公序良俗。他们给予贫困儿童的关爱,让我们看到娄昌湖杂技中另一道充满人文色彩的风景,温暖明亮,赏心悦目。

该说说谷氏杂技第三代传承人任学林了。

事实上,任学林是记者在娄昌湖采访到的第一个杂技艺人。没他的引领和介绍,上述人事一时怕对不上号,其来龙去脉一时怕也难以厘清。任学林出身杂技世家,其父任吉田是谷玉山唯一的关门弟子。任吉田和他的哥哥任吉朝,以及谷玉山的女儿谷来芹等是谷氏杂技的第二代传承人代表。这代人都是从艰难岁月中走过来的,不怕吃苦,肯下功夫,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可说是他们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对娄昌湖杂技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保留的气断钢丝、油锤灌顶、上刀山、下火海等节目,依然惊险地道、干脆利落,硬朗悍勇,让人叹为观止。我市新出一部《濮阳杂技志》,参与编著此书的市史志办业务科科长周进鹏曾不止一次走访娄昌湖。他说,娄昌湖杂技的硬气功,可都是实打实的真功夫,是看家本领,没得说。

任学林1964年出生,共兄妹四个。他说,打他9岁起,父亲就开始教他和三个妹妹练基本功。平常早起晚睡不必说了,尤其到了酷暑三伏、严寒三九天,父亲必带他们打沙袋、翻筋斗、踩高跷、走梅花桩。业精于勤。一路走来,不仅任学林本人练就一身好功夫,谙熟飞叉、舞流星、秋千飞人等绝活,他妹妹任翠先、任先菊擅长的高车踢碗、双层散梯等节目,也多次在全市、全省杂技赛事上获奖。2012年,任学林传承谷家班杂技文化遗产,经谷玉山子女同意,他把北极星杂技团更名为濮阳县娄昌湖谷氏杂技艺术团。这个团先后培养出第四代弟子80多人、第五代弟子50多人,有4支队伍常年在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地演出,部分节目被外商看中,曾在德国演出两年。

任学林说,现在村中颇具实力规模的,当是濮阳杂技艺术团,拥有演职员工260多人,常年在浙、滇、黔、川等地演出。濮阳杂技艺术团前身是前文提到的濮阳东方杂技团,老团长任正元已退居二线,他的三个门里出身的儿子已长大成人。三兄弟分别叫任学震、任学岭、任学帅。2010年,他们在濮阳杂技艺术团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濮阳市华艺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虽大体上还是一个团队,只不过多挂了一块牌子,但公司的成立,却见证了年轻一代艺人的抱负和胸襟,也向我们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即,娄昌湖杂技团体开始从家族经营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型,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任学林说话声音洪亮,走路带风,对杂技事业的热爱之情和身为一个娄昌湖人的自豪之感,常常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除上述团体外,娄昌湖还有阳光杂技团、豪宇杂技团、伟利杂技团、艺校演出团等十多个团体。这些团体既各自独立,又精诚团结,先后组团到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演出。1984年,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来此联合摄制新闻专题片《杂技之乡》。2001年7月,时任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的夏菊花来到娄昌湖,对娄昌湖杂技给予高度评价。2006年12月,娄昌湖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

从娄昌湖往北行驶6公里,即是东北庄。两村处在同一经线上,又同以杂技为业,以杂技而兴,堪称我市杂技园林里的一对姐妹花,并蒂绽放中,引人注目,香远益清。

本报记者 刘文华



来源濮阳日报

1.爱濮阳老家,看老家濮阳。

2.濮阳城市精神,强根固本 崇文重教 尚诚守信 尊史创新!

3.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濮阳”今日头条号立场。

4.文中图片由“老家濮阳”提供,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6.欢迎广大人士,积极参与到老家濮阳的发展进步中,投稿或转载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联系电话152393961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