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未真正見過恐龍,為什麼我們能塑造出那麼多的恐龍形象?
好萊塢將恐龍塑造成了超級明星後,得益於《侏羅紀公園》,我們將深棕色的暴龍和灰色的腕龍形象,深深印入了腦海中,自然而然也認為恐龍就是這個樣子。
但實際上,現在所有的恐龍形象,都是人們猜測出來的。
那這些猜測是沒有邊際的意淫,還是有科學依據的?
眾所周知,我們對恐龍的認知,都是通過化石。
一提起化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骨骼和牙齒,且化石几乎都是呈現黃褐色或棕色。
儘管皮膚羽毛等軟組織,很難通過化石形式保存下來,但是總有意外,保存有骨骼遺骸和皮膚印跡的化石,可以提供足夠信息來呈現恐龍的身體結構和皮膚紋理。
正是得益於此,曾經認為,恐龍都是棕色、綠色或淡白色的,且皮膚粗糙的巨人,到現在,我們認識到恐龍不光是“赤身裸體”的,有的也存在羽毛。
然而,化石並不能直觀告知我們恐龍的顏色,畢竟經歷數千年,顏色已經沒有往日的絢麗,有的只是黃褐色或棕色的化石顏色。
直到最近,古生物學家還沒有在任何一塊化石上發現任何色素,但事實證明,他們找錯了地方!
2006年,古生物學家雅各布·文瑟斯在一隻烏賊化石中發現了和顏色有關的小斑點,被稱為黑素體。
黑素體廣泛分佈在於哺乳類和鳥類,是黑色素胞和黑素細胞中的色素顆粒。鳥類和恐龍有著親緣關係,因此,黑素體的發現,成為推斷恐龍顏色最重要的因素。
黑素體只有黑色嗎?
顯然,只從名字去理解,是有誤差的。
在人類和恐龍身上,存在多種顏色的細胞色素。有的呈現深棕色和黑色,而有的呈現紅色和橙色。儲存這些色素的黑素體在形狀和大小上各不相同。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先進技術研究它們的圖案和排列,可以讓科學家看到恐龍顏色的隱秘世界,自此,也打開了恐龍色彩繽紛的世界。
2010年,兩篇論文分別描述了近鳥龍和中華龍鳥這兩種恐龍的顏色。
近鳥龍的頭部羽毛呈現出鮮明的紅色調,翅膀則是黑白相間的圖案;
而中華龍鳥有著明亮的栗色,尾巴上有紅白相間的條紋。
很快,更多的恐龍被貼上了它們實際顏色的標籤。
小盜龍是一種生活在大約1.2億年前的有翼小恐龍,它的黑色羽毛絢麗多彩,與今天的烏鴉很相似(圖片請看下文)。
鸚鵡嘴龍是一種頭上有角的大型恐龍,它的顏色是鐵鏽紅色,背部較黑,腹部較輕(圖片請看下文)。
黑素體並不是確定顏色的唯一方法。
除了黑素體,還有很多其他方式影響顏色。
顏色可能來自動物的飲食,比如火烈鳥,因為吃多了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因此呈現粉色。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色素逐漸老化,而且會降解,最終大多會變成烏黑的炭黑,因此我們目前無法通過研究食物來獲得顏色信息。
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古生物學家瑪麗亞·麥克納馬拉正和她的團隊,正在研究顏料在變成化石後是如何降解,一旦能夠解碼這些顏料信息,那麼更多新的色彩和圖案將有機會重新出現在我們面前。
對於已經逝去的恐龍,為什麼我們如此執著它們的外形和顏色?
首先,確定恐龍是否有羽毛,或者它們是什麼顏色,可以告訴科學家很多關於它們的生活方式。
暗淡的顏色可能意味著恐龍希望不被發現,又或者顏色對尋找配偶不重要。
鮮豔的顏色,意味著它的顏色是有生命的,都是有意義的,或是為了性選擇,又或者是是其他什麼目的?
正如我們所見,黑素體可能比簡單的著色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如果是這樣的話,研究人員在色彩研究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將是最有意義的選擇。
其次,研究顏色也有助於我們研究恐龍的現代繼承者之間的進化聯繫。
曾經,人們認為爬行動物可能與恐龍有關,但這是一種誤解。
有證據表明,現代鳥類與恐龍的親緣關係,實際上比現代爬行動物更近,對恐龍及其外觀的遺傳和化石研究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最後
目前,我們無法確定,卡通世界中,粉粉的、藍藍的恐龍是否真的存在,儘管從化石殘骸中猜測皮膚的顏色是目前最科學的方法,但終究是一種猜測。
要想完全準確地瞭解恐龍的樣子,只有通過時空穿梭機才有可能。
但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和專家將繼續挖掘過去,努力破解這些古老的秘密!
閱讀更多 怪羅科普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