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奇案故事之:卜大功

卜大功

明清奇案故事之:卜大功

明朝末年,張獻忠在湖南起兵造反,他手下有一位名叫馬雄飛的副將,能開五石大弓,尤其擅長左右同時開弓。張獻忠一直對他十分器重,給他的賞賜特別優厚。馬雄飛老家在燕地,與河北涿郡卜大功是好朋友。卜氏也長得高大魁梧,力大無窮,尤其精通文章詩詞。二十歲那年,他廢棄學業,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大丈夫生逢亂世,武力為強,我寧願學抗禦萬人之敵的將帥之道,在戰場勇敢殺敵,來獲取斗大金印,建立功名,哪能整日處理瑣碎的小事和毛筆打交道?”人們聽後,都被他的雄心壯志震動了。馬雄飛自從跟隨張獻忠後,成為全軍最得寵信的人,自以為受到了千載難逢的恩遇,於是派人火速給卜大功送信,邀他也來投靠。卜大功非常氣憤,提筆寫了回信,當著信使的面怒聲罵道:“難道他以為我的頭也是可以出賣的嗎?姑且看在老朋友的情分上,不將你送交官府。你快走吧!”說完,連信也不打開,就將信使一趕了之。他忠誠耿介的性情可見一斑。

後來,卜大功應徵入伍,很快因為戰功卓越被提升為州府的守備官,在山東任職,當地土匪賊盜秋毫不敢侵犯。後因張獻忠對安徽鳳陽緊急進攻,情勢危急,撫臣馬士英上奏請皇帝下詔書,召集天下兵馬前往守衛皇家陵墓。卜大功應徵赴命,渡過淮河,與張獻忠部隊在滁、泗之間鏖戰,殺了很多將士。但最終因為北方人不習慣水戰,被張部俘虜。張獻忠愛惜卜大功的勇猛,於是派馬雄飛前去遊說,勸他投降。

卜大功看見馬雄飛走來,閉上眼睛不看他。馬雄飛拉起他的手,流著淚說:“沒想到老朋友會落到如此不幸的地步!”卜大功猛然睜開雙眼,眼眶盡裂,厲聲說道:“從前我與你在山上打獵,追逐一隻狡兔,你看著我說:‘大丈夫為立志報效國家,捕獲賊兵,應當像獵取野兔一樣。’那時的意氣奮發昂揚,至今誓言猶在。如今你既然已經投降敵人,還有什麼資格再把我當作老朋友呢?!”馬雄飛無言以對,只好懷著慚愧、沮喪的心情,離開了。想到二人曾經的深情厚誼,不忍心加害,所以編造出一些話來應付張獻忠,欺騙他說卜大功只是外表堅強,其實內心早已動搖,如果將他軟禁起來,不出十天就會屈服,效忠大王。張獻忠相信了馬雄飛的話,就將卜大功囚禁在土牢中,派強健的士兵牢牢看守,僅給他粗陋的食物,想消磨他的意志,再將他收買過來。

卜大功想要自盡卻不能夠,就以絕食等待死亡。夜裡,他坐在土牢中,低聲吟詩抒發自己的志向,剛吟了兩句:“去國離鄉事鼓鼙,滿拼頸血染虹霓。”後面的句子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忽然聽見窗外有人接著詠誦道:“江流不葬英雄骨,好逐青鸞過越西。”聲音柔美婉轉,不像是男子所吟,卜大功感到很詫異,十分警覺,又忍不住仔細聆聽。又聽到朗朗說話聲:“駿馬難免有失蹄的時候,最終必將奔向千里。大丈夫為何不振奮精神,卻只想無謂地結束自己的生命?”說完,竟然破門而入。卜大功一看,原來是一個有十五六歲的年輕女郎,衣著華麗,容貌也美豔絕倫。正在震驚之時,女郎提起衣襟行禮,開口說道:“先生忠貞守志,小女十分尊重愛慕,特來相救。你可以隨我逃離這虎口險境。”卜大功自然非常驚喜.顧不上與她交談。幸好被抓之時沒有戴上腳鐐手銬,行走方便,女郎拉著他就往外走。剛要跨出土牢的大門,她又返身折回土牢說:“不可讓亂臣賊子知道我。”於是從袖子中取出一支筆,在牆壁上寫了幾個大字,然後招呼卜大功:“走,走!”二人悄悄走出牢門,卜大功望望看守的士兵,如同喝醉酒一般,東倒西歪,相互靠在一處,倒伏在地上,不知道這是什麼緣故。

離開敵營約一里即是長江,早有丫鬟在岸邊停船等候接應。女郎催促卜大功一同登上船,揚帆向南行駛,呼吸間已經到了百里之外。船雖然很小,僅能容納三人,然而儘管江中波浪滔天,小船卻如履平地,非常安穩。卜大功此時稍稍穩定心神,才向女郎行禮致謝,說道:“承蒙小姐鼎力相助,將我救出牢籠。敢問芳名、居所,以便將來報答您的大恩大德。”女郎一聽,眼波流轉,注視卜大功,微笑著說:“你還不明白我的意思嗎?詩中所說‘青鸞’,指的就是我自己。我將與先生您一起翱翔九天雲霄,像那比翼鳥雙飛雙宿,直到永遠,何必道謝?”卜大功這才領會她的心意,喜出望外,謙遜地說:“我只是一個武夫,歲數又較大,哪能擔當得起小姐如此美意?”女郎笑道:“你是性情剛烈的偉丈夫,我也是貞烈女子,正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怎能學那些個凡夫俗子,斤斤計較年齡容貌呢?”說完,女郎又說了自己姓氏,原來是馬家小女兒,沒有字號,浙江會稽人。卜大功又詢問她的生平經歷,女郎笑了笑,卻不回答。

小船駛至採石磯作短暫停留,天空剛矇矇亮,女郎命丫鬟準備早餐。沒見怎麼燒煮烹調,美味佳餚已擺滿一桌,卜大功大吃一頓。吃完早飯,女郞讓卜大功安歇,解開纜繩,繼續行駛。等到卜大功一覺醒來,詢問進程時,船已經抵達錢塘江了。卜大功披上衣服起床,此時正好晚潮漲起,潮水洶湧澎湃,發出震天動地的聲響,如同萬千鐵騎蜂擁而來。卜大功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非常驚訝害怕。女郎告訴他:“這是伍子胥發怒的聲威,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小船逆流而上,雪白的浪花衝向天空,女郎面上毫無畏懼的神色。過了一會兒,她說:“離我家已經不遠,可以登岸了。”卜大功隨她上岸,回頭看小丫鬟,只見她與小船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在眨眼之間,心裡更加詫異。

兩人並肩而行,走了約半里地,見到一座村莊。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很美。進入村子往北走,只看到一幢面朝東的大宅,屋子高高聳起,門窗整潔。屋簷上方有一塊石制匾額,上有三個青色大字:“參戎府”。女郎囑咐卜大功:“你到了我家,別隨便插嘴,只管聽我向家人介紹情況,不然事情就會失敗。”卜大功點頭應允。忽見一位少年,繫著寬腰帶,身穿輕裘,從宅裡出來,看見女郎,驚愕地問:“妹妹怎麼步行回家?父親現在情況如何?”女郎淚流滿面,說:“父親不幸以身殉國,廬州已經失守,成為賊人的巢穴。妹妹仰仗這位將軍之力,相互依靠扶持這才回到浙江。他乃是山東的卜守府。”少年聽後悲痛萬分,將客人迎入府內客房安置,來不及行禮客套,就與女郎一起向內屋走去。卜大功心中茫茫然,默默坐在外屋,只聽見房中響起悲慼的哭號聲,許久才停息。

又過了一會兒,少年從房中走出來,已經換上白衣素冠,他面容慘淡,血淚盈眶,一邊向卜大功作揖,一邊致歉道:“剛才聽到兇訃,內心悲痛猶如刀絞,待慢賓客,多有失禮得罪之處。今奉老母之命,請您相見,特來恭迎。”卜大功隨他來到內庭,見婢女老媼簇擁著一位年齡四十歲左右的婦人,走下臺階前來相迎,說:“未亡人不能同丈夫一起殉國,萬分慚愧。小女全靠你幫助營救,方得逃脫險境,您對我家的恩德深廣如海,難以報答。”說完,再拜致意。卜大功心中明白她是夫人,已經曉得女郎意思,不讓他說明事情真相,所以只好不辯言,只是答應並表示遜謝而已。夫人讓卜大功入座,剛獻上一道茶,就起身說道:“你倆的婚約,我已經都知道了。請你先到甥館住下,等到我為先夫做完喪事之後,一定履行承諾。”卜大功知道婚姻已得到了長輩的認可,起身道謝,並請求以女婿的身份行禮。夫人面色悲慼,受下了這份禮。又命令僕人清掃房間,讓女婿住在廳堂的左邊,膳食用品都很豐盛。卜大功私下悄悄地詢問僕人,知道了馬公名中球,就是廬州殉難的將軍。將軍出身於世家大族,考中武科,步入仕途,歷任至州府參將。娶有兩位妻,一位帶至任上同住,一位留在家中。女郎就是跟從上任的妻子所生,所以在官署,少年則是她的異母兄長。

第二天,公子與母親身著喪服,接受弔唁,設立祭位,舉行招魂儀式。卜大功代為操持喪事,親朋眾人都將他視為馬家女婿。做完七七後,夫人與兒子商議,按照春秋時楚國鍾建娶季羋畀我的故事,選擇吉日,將卜大功招為贅婿。洞房花燭夜,卜大功對女郎說:“小姐才真正是我的救命恩人,卻反而說因我而獲救,無功受恩,頗覺羞愧。”女郎愁容滿面,說道:“我心裡有隱衷,恐怕你聽後感到震驚害怕,不敢輕易洩露。現在夫妻名分已經確定,我不忍心再讓你矇在鼓裡;而且你也是當世豪傑,說出來大概不至於感到恐懼。”於是女郎邊哭泣邊傾訴說:“我並非陽間之人,其實是一個女鬼。生前隨從父親出任廬州。剛兩年,遇到張獻忠造反,父親死於疆場,城池也隨即陷入敵手,全家都四散殆盡,老母上吊而死。我正想自盡,而眾賊兵已經衝上來,其中有位將領名叫馬雄飛,貪戀我姿容,要對我施行強暴,我先用謊言將他穩住,等賊將看管稍有鬆懈,就縱身跳進一口枯井,自盡而亡。魂歸地獄,遇見父親,得知射殺我父親的,就是那個賊將。我因此心懷忿恨,不去想重新投胎轉生。感謝孤山小姑憐我一片苦節孝心,賜予我煉形之術,使我得以成為鬼仙。她告訴我命中註定會受一品封誥,而且殺父之仇指日可報。於是我告別小姑,將你救出牢籠,要借你之手,報殺父之仇。昨日前往鳳淮,那個賊將已經被砍下首級,總算報了不共戴天的仇恨。”

卜大功聽後感到驚駭非常,即便如此,臉上也看不出有什麼害怕的神情。他接著詢問具體復仇的經過,女郎回答:“我上次寫的題壁詩,詩裡寫明放走囚犯的是馬雄飛。張獻忠見後,果然疑心他過去與你交情深厚,不等他辯解,就將他斬首正法。我回到敵營,他的首級已被高高懸掛在轅門之上。”卜大功又問丫鬟是什麼人,女郎答道:“她是孤山小姑的侍女。不然,怎麼能在洶湧波濤上如行康莊大道上一樣,而且瞬間能跨越數千裡的距離呢?”談話間,二人相扶上床,解衣共枕。交合之際,女郎猶是處女之身,卜大功對她更加愛慕敬重。

三天後,夫人為新郎新娘舉行酒筵,宴請眾親好友。從此夫唱婦隨,非常歡樂融洽。度完蜜月,女郎對卜大功說:“廬州那邊將有人來,必然會洩露我的秘密。此處不可久留。”於是藉口說卜大功思家心切,僱了一條船,打算回家。母親兄弟挽留不住,便贈送他們銀錢千緡。二人轉移至浙江秀水,在鄉間買了一處住宅住下。

當時有一小股盜賊暗中發動暴亂,卜大功備好兵器,騎著高頭大馬挽著弓,連殺數人。剩下的盜賊紛紛逃竄,村民依靠他的勇猛神力,得以平安無事。後來朝廷巡撫招募軍士,卜大功打算前去投靠,女郎勸阻道:“時勢條件還不恰當,還是與我一起隱居,等待時機成熟,必將大有作為。”卜大功聽從了妻子的勸告。及至本朝建立,卜大功方才出來謀求功名,屢建奇功,官至總鎮,女郎果然也受冊封誥。順治八年,卜大功到湖襄任職,擒獲多個張獻忠餘黨。問及馬雄飛,果然因受卜大功逃脫而牽連被殺,卜大功心中不免感傷,為他設立靈位,加以祭奠,還告訴手下將官:“此人志氣並非不大,只可惜有眼無珠,沒有識人之明。”

卜大功七十歲時,依然身體康健精神矍鑠,生有兩個兒子,都考上武進士。卜大功死後,太夫人獨居一室,至半夜,忽然不知去向,家裡知道這一段離奇故事的人,認為她是跟著小姑仙去了,於是整理好她的冠戴服飾,合葬在卜大功的墓中。

外史氏說:物以類聚,絕非偶然,聽卜大功對馬雄飛講的那一番話,至今依然覺得浩然正氣激盪;即使是貞烈女子,哪有不心悅誠服,以身相許的?然而同樣是一個人,有的成為忠臣良將,有的成為賢淑女子,而品行不端的人,卻墮落成為叛賊強盜,最終被殺。卜大功所說“有眼無珠”,畢竟是為朋友遮掩文飾,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馬雄飛實在是太愚蠢,他的見識還不如一個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