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曾經有一座雄偉的建築,叫川南行政公署大樓

瀘州曾經有一座雄偉的建築,叫川南行政公署大樓

本文特別感謝蘇佐老師(筆名瀘翁)部分文史資料提供,已及感謝羅老師和郭可夫老師提供部分照片,各位老師對瀘州文化的記錄和考證才值得我們後輩尊敬。

很多今天的瀘州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這段有趣的歷史,就想沽酒客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曾經讓瀘州接近一個比較高得位置,雖然今天說起來會被一些人譏笑,沒得啥子,你笑你的,我寫我的。不過忍不住囉嗦一句確實可惜了。

1950年1月1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1950年9月改稱川南人民行政公署) 在自貢市宣告成立。張國華為主任,郭影秋、劉披雲為副主任,隸屬於中央人民政府西南軍政委員會。

瀘州曾經有一座雄偉的建築,叫川南行政公署大樓

1950年1月1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機關從自貢市遷至瀘縣(現瀘州市)花園路公安校內,1950年1月下旬張國華離職率十八軍進軍西藏,同年2月 1日李大章接任行政公署主任。1950年7月增補羅忠信為副主任。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實行委員會制度。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於1950年9月正式任命王維綱等28人為川南行署委員會委員。

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轄瀘縣(隆昌)、內江、樂山、宜賓4個專區專員公署和瀘州市、自貢市人民政府,4個專區轄36個縣(市)人民政府,自貢市轄5個區人民政府,瀘州市直轄南城、北城及小市、藍田、瓦窯壩共五區。

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後,逐步建立了工作機構36個。今天看來川南行署區,又稱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居然是1950年至1952年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的一個省級行政區,行署政府駐地為瀘州市,隸屬於中共中央西南局。1952年,川南行署區撤銷,與川北行署區、川東行署區、川西行署區合併為四川省。1952年9月1日川北、川南、川西、川東四個行署合併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瀘州曾經有一座雄偉的建築,叫川南行政公署大樓

1951年2月21日,隆昌縣李市鄉的三義村飛地劃歸瀘縣。

1951年2月24日,敘永縣的大壩、定遠、金鵝、清水4鄉劃歸古宋縣。

1951年3月,撤銷沭愛縣,併入高縣。

1951年4月1日,敘永縣的護國、大朝、上雙、白鶴、打鼓、洞溪6鄉4場劃歸納溪縣。

1951年4月13日,設立宜賓市(縣級),以宜賓縣城區為其行政區域。

1951年4月13日,自貢市第三區所轄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五十二共7保,及原八保5個甲、九保6個甲、十六保3個甲劃歸第一區;第一區所轄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共4保劃歸第三區。

瀘州曾經有一座雄偉的建築,叫川南行政公署大樓

川南軍區司令員杜義德

1951年6月4日,古藺縣的大石姆鄉和墩子場劃歸敘永縣。

1951年6月4日,瀘縣的南城、小市、蘭田、羅漢、泰安、石棚、和豐等8鎮和新民、太平、勝利、柏楊、民聯、奎峰、群樂、一心、聯勝、新聯、和平、龍溪、魚塘、上壩、下壩、石嶺、張壩、桔子鄰玉、沙灣、玉京、九川、沙茜、忠義、寶珠、玉白、愛民、南城、黃角、龍華、寨子、古佛、馬鞍、大地、梨子、石虎、華陽、德祝等38鄉劃歸瀘州市。

1951年6月14日,資陽縣在境內的飛地第七區堪家鄉二、三分會地區劃歸資中縣。

1951年6月26日,納溪縣原第四區(七個新鄉)和三區大妙鄉的5個村劃歸江安縣;江安縣所轄二區大渡鎮、人民、和平、裕豐4鄉鎮,以及大妙的2村劃歸納溪縣。

瀘州曾經有一座雄偉的建築,叫川南行政公署大樓

1951年6月28日,榮縣第十二區所屬鄭家壩、水口村兩地劃歸仁壽縣。

1951年6月,隆昌縣的石羊鄉和廟壩鄉一、二、三、六保劃歸富順縣。

1951年7月17日,設立內江市(縣級),以內江縣城區為其行政區域,由內江專區領導。

1951年8月24日,設立五通橋市,以犍為縣屬第八區五通橋為中心的6個鄉鎮(五通橋、牛華溪、竹根灘3鎮,金山、輝山、金慄3鄉)為其行政區域。說明:牛華溪等屬樂山縣。

1951年10月16日,榮昌縣與隆昌縣共管的界石、榮隆2鄉互劃,界石鄉劃歸隆昌縣;榮隆鄉劃歸榮昌縣。

瀘州曾經有一座雄偉的建築,叫川南行政公署大樓

1951年10月28日,慶符縣的南廣、南岸管轄全境,鹽平鄉的大石、中壩、金榜3村劃歸宜賓市。

1951年11月10日,慶符縣二區瀠溪鄉所屬羅溝、白果坪、衝老上3飛地劃歸宜賓縣。

富順縣富隆鄉的部分村劃歸隆昌縣先鋒鄉。

華陽縣順河鄉劃歸彭山縣,永安鄉十一保的部分地區劃歸仁壽縣;仁壽縣蘇秦鄉及皇覺寺、普林場孫遊二壩劃歸華陽縣。

1952年1月,瀘縣專區於1952年1月遷駐隆昌縣城,更名為隆昌專區,同年12月20日遷駐瀘州市,更名為瀘州專區,原由川南行署直轄的瀘州市劃歸瀘州專區。

據老一輩人說,川南行署雖然解散了。但是,那個大樓很有氣勢。那時候川南行署的地址還不叫公安校。那裡是花園路,原培基小學校址,其左邊是城隍廟。川南行署撤銷後曾經在那裡成立了四川化工學院,1958年院系調整,搬遷到成都與川大工學院合併在磨子橋新建成都工學院。

中城公園旁邊鐘鼓樓、鐵壕杆對面,南定樓、明代道臺府、清代考棚所在地。只可惜原蘇聯專家設計的園林式建築現已鏟為平地,現在這個行署是一點也沒有了,連證明的理由的沒得了。不過還好有照片作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