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最大的謊言被戳破,它並不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電動汽車最大的謊言被戳破,它並不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導讀:

電動汽車是最近幾年的時尚,但是從銷量數據看,它並不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因為數據顯示,131個買車的人中有且只有1個才選擇買電動汽車。所以,請不要再為電動汽車吹牛了,消費者並不買賬。

1、電動汽車迎來寒冬

車市寒冬中,一直獨善其身的新能源市場,也破了“金身”。隨著國家補貼退坡政策的正式執行,新能源電動汽車銷量一路下滑,跌幅越來越大。

7月是國家補貼退坡政策的第一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出現同比下滑,打破月銷量多年保持連續同比增長的神話。之後,銷量同比下滑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0月份。特別是10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暴跌45.3%,幾乎擊穿2017年10月的水平。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說“一夜回到解放前”,市場悲觀情緒蔓延。

電動汽車最大的謊言被戳破,它並不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2、131個人買車只有1個買電動汽車

事實上,一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都存在一個非常大的結構性問題,那就是銷售出去的新能源車輛,個人購買的數量其實很少,大部分電動汽車是賣給了B端車出行市場,比如出租車等。

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最近稱,電動汽車目前還不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共銷售87.2萬輛,但王永清認為其中賣給個人用戶的的電動車僅十餘萬輛,剩下的全部是投向了B端出行市場。

無獨有偶,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之前在微博上也表示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今年前九個月,賣給真實個人消費的電動汽車大概只有十幾萬輛,和特斯拉在美國前三季度銷量就14萬左右相差無幾。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今年1-9月份,我國汽車累計銷量為1837萬輛,按照電動車14萬輛的數據來計算,也就意味著131多個買車的人中,僅有1個選擇買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最大的謊言被戳破,它並不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3、電動汽車並不是消費的真實需求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電動汽車並不是個人用戶的真實需求,個人車主根本不買賬。而且有相當一部分購買電動汽車的個人用戶,是因為在限號、限牌壓力之下,不得而已的選擇。這部分車主並不是真正因為享受電動汽車內在價值,產生的購買行為。

當前,電動汽車的續航短、充電難、保值率過低,都是個人用戶在購買電動汽車道路上巨大的障礙。

里程焦慮,是每一位電動汽車車主不得不天天面對的問題。雖然現在有充一次電可以實現五百公里以上的續航,但是里程焦慮仍是電動車主揮之不去的陰影。在電動汽車的用車體驗中,里程焦慮是最大的難題。

充電難,有兩個問題,一是可用的充電樁少,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基本沒有個充電樁。二是充電速度慢,滿足不了日常需求。

電動汽車的保值率非常低,無疑是大大地增加了整車的使用成本。數據顯示,純電動車(續航里程<300公里)保值表現較差,車齡1年保值率僅有30%左右。這也就意味著,買一輛電動汽車,開一年基本就是三折,開兩三年就只有兩折了。

整個電動汽車市場就像一個氣泡一樣,看著五彩斑斕,其實一戳就破。國家補貼一退坡,銷量馬上暴跌,顯出原形;即使之前高速增長的時候,大部分也是投向出行市場,個人用戶所佔比例非常的低。

所以,不要再為電動汽車吹牛了,至少現在它根本就不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