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奸詐、陰險的官宦之後,魯迅卻為其平反,毛澤東為其恢復名譽

一、短暫而又平淡的五六十年,因一部小說而變得家喻戶曉

在我國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三國這段,既不重要也不輝煌。它沒能像秦、漢那樣用武力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也沒能像唐、宋那樣在經濟與文化上取得空前的繁榮,更沒能像明、清那樣走上了封建集權專職的巔峰。

它僅僅只是從漢末分裂到晉初再次一統的短暫的五六十年過渡期,然而由於羅貫中及他的《三國演義》的出現,這個期間內所湧現出來的歷史人物,便一個個活靈活現地躍然於紙上了。比如忠厚的劉備、義氣的關羽、魯莽的張飛、謹慎的孔明、奸詐而又好色的曹操,這些本該沉寂在歷史長河裡的英雄人物,一個個變得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了。

一位奸詐、陰險的官宦之後,魯迅卻為其平反,毛澤東為其恢復名譽

  • 在我國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描寫的人物最多。

二、好色、奸詐、陰險的官宦之後

曹操好色,且專好人妻。最知名的一次便是,張繡降曹後,曹操看上了張繡的叔嫂,讓其到營帳侍寢。張繡以為大恥,劫營報復,曹操雖然得以逃脫,卻痛失愛將典韋、長子曹昂。

曹操奸詐、陰險之處卻更多,如:官渡之戰借監糧官之頭顱,安眾人之心;騙的劉琮拱手獻出荊州,卻又不守諾言將其殺害;為防範他人於睡眠中近身,借侍衛之頭顱,營造其好夢中殺人之假象。

羅貫中先生把曹操好色而又奸詐的形象刻畫的可謂入木三分,更讓人熟知的還有誤殺呂氏一家後又刻意斬殺呂伯奢的情節,讓所有讀者都記住了,曹阿瞞是個極端自私自利的主——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一位奸詐、陰險的官宦之後,魯迅卻為其平反,毛澤東為其恢復名譽

  • 原著中,殺呂伯奢一事,把曹操自私的一面體現的淋漓盡致。

曹操是官宦之後,卻是不假,其父親曹嵩乃曹騰養子,而曹騰卻是以為宦官。不過據史書記載,曹騰並未做過什麼出格之事。

羅先生於元末明初,對於蒙古人對待漢人的殘忍應有切身體會,於漢族而言,在當時蒙古乃外族,入主中原之地自然不是正統了。其寫《三國演義》,便自熱而然地褒劉貶曹了,大抵因為曹操非漢室之後問鼎天下亦非正統,又或者是出於藝術創作上的需要……

三、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

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時還是秦朝最基層的行政小吏——泗水亭長,他既奪得嬴氏的天下,為何後人便不能再奪他子孫的天下?天下既是天下人之天下,賢能者便可自取之。

一位奸詐、陰險的官宦之後,魯迅卻為其平反,毛澤東為其恢復名譽

  • 姜太公說,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且孟德生平所為亦稱人傑。主張用獄吏來平官宦之亂,預言“亂天下者必何進也”,足見其遠見;刺董卓,舉義旗,足見其勇;挾天子以令諸侯,足見其謀略;擒呂布、挫袁紹、降劉琮、敗馬超、徵烏丸,赫赫武功更是無人能及。

如此有勇有謀、極富遠見、武功赫赫之人,又豈能單以好色、奸詐論之?至於陰險、自私一說,更顯可笑,須知一將之功尚需萬具骨枯,更遑論一代雄主?

四、魯迅為其平反、毛澤東為其回覆名譽

1927年,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寫到:“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頗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後一朝人說壞話的公例。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的。”

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在他眼裡,開創大一統的秦始皇、漢武帝,創造空前盛世的唐太宗、宋太祖皆算不上風流人物,甚至連征服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都只不過是一介莽夫而已。

一位奸詐、陰險的官宦之後,魯迅卻為其平反,毛澤東為其恢復名譽

  • 毛澤東的詩詞,一向大氣磅礴。

可是他又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卻又寫到,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不僅概括了曹操馳騁沙場、南征北戰的戎馬生涯,更道出了作為建安派文豪留給世人不朽的詩篇。

1958年,第一次鄭州會議上,毛澤東說:把曹操看做壞人,這是不正確的。1959年,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上又說:曹操被罵了一千多年,現在應恢復名譽。

可見,在偉人心中,曹操並不像文學作品中刻畫的那樣醜陋,至少算不上壞人。

一位奸詐、陰險的官宦之後,魯迅卻為其平反,毛澤東為其恢復名譽

  • 曹操作為“三曹”代表人物,其在詩詞上的成就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