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皇家修陵的隱祕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盜墓者是如何進入光緒陵墓地宮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裡,我連說了兩篇清光緒皇帝陵墓的事,但對網友可能最感興趣的盜陵問題一直沒說。這篇就來聊聊崇陵被盜一事——到底是誰盜的,至今都是一個謎!

光緒陵墓是何時被盜?1938年,距光緒皇帝1913年下葬地宮僅25年。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對於這次盜陵的過程,不見說法,但是,從1980年考古發現的當年痕跡來看,仍可以推測出盜墓者當年是如何進入崇陵地宮的。

事發民國二十七年秋。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據鄉民說,盜墓者是一夥軍人,但屬於哪部分的弄不清,所以如今清西陵的導遊在介紹到這次事件時,都會用“一夥不明身份的人”。

但是,這夥不明身份的軍人不是一般人,他們掌握了崇陵墓道和封堵結構,非常巧妙地避開了反盜墓設計。

盜墓者從月牙城與寶城(大墳頭)結合處的牆壁下挖掘盜洞。月牙城因平面狀如新月而得名,現在遊人可以隨便進出,但在過去這裡是禁地,外人是絕不可以進來的,否則格殺勿論。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為什麼?因為這個地方最敏感,壁照正對著明樓隧道,處於通往地宮墓道的正上方。

在過去,皇家修陵是一號工程,一級保密,特別是地宮入口,更不能洩露出去。

月牙城俗稱“啞巴院”,意思是隱秘之所,棺槨就是從這裡進入地宮的。

過去建築工匠一般將比較隱蔽,難以看到的地方稱為“啞巴”,明清陵寢明樓與寶城之間的月牙城便是這樣,這就是“啞巴院”叫法的由來。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崇陵寶頂

但是民間有不同說法。

因這月牙城很敏感,過去施工人員要嚴格挑選,為了保密,讓啞巴來完成這一核心部位施工,就是他們知道也說不出去。那他們還有眼睛呢,咋辦?好辦,夜裡上工,上工時將他們的眼蒙上。工程結束後,以福利安置為幌子,將他們遷居偏遠的地方……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月牙城

這種說法不知真假,但一傳開便成了秘聞,月牙城就有了“啞巴院”的說法。

很顯然,讓啞巴來做月牙城只是一種想象,一下子那有那麼多啞巴?於是民間又有了另一種說法,就是月牙城完工後,皇家一般會犒勞一下工匠,讓工匠吃一頓大餐,有好吃好喝的,工匠們放開肚皮吃。他們哪知道,菜裡早被下毒,放進了可能致啞的秘方,飯後工匠便說不出話了,成了啞巴,於是有“啞巴院”的傳說。

而工匠也因此最怕吃皇家收工宴——最後一頓飯,啞巴院也成了工匠最恐懼的地方。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明樓隧道,正對是地宮入口處琉璃壁

據說,這是明清時代的做法,皇家能讓修陵工人活著還算不錯的,早期曾將工匠滅口,甚至直接封在墓裡,讓工匠陪葬。如秦二世便將參與秦始皇修建的最後一批工匠統統滅口,不讓再走出地宮。即此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清朝帝陵在啞巴院的設計上也用足了心思,為了迷惑外人,增強反盜墓功能,特在接連寶頂的牆體正中,砌出一個影壁,影壁為黃琉璃瓦頂(見下圖),正中有吉祥團花,與整個牙牙城的環境渾然一體,還給帝陵添了氣派。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琉璃壁,正下有墓道

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雖然地宮入口處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但還是讓盜墓者掌握了。如民國十七年軍閥孫殿英盜東陵,就是從影壁下挖洞進入地宮的。

民國二十七秋盜崇陵這夥盜墓者,顯然也掌握了進入地宮的秘密。他們是怎麼知道的?極有可能是當年參與崇陵營建者透露出來的,或是直接有他們的後代參與。我在前面一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文章中(見《 》一文),就提到這一問題, 由於清朝滅亡,民國承擔續建,保密性不可能再如以前。

這次盜墓,盜墓者不只知道地宮入口,還知道如何避開堅固的金剛牆和墓道封石塞磚。

應該說,崇陵在反盜墓設計上,並沒有偷工減料圖省事,而是非常認真的嚴格的。1980年6-7月,由時保定地委、易縣文物主管部門組成了崇陵發掘清理小組,對崇陵地宮進行了清理發掘。發現通往地宮的墓道封堵得非常結實,打開非常不容易。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正在施工中的崇陵

清理發現,地宮內通往放置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棺槨的室後(金券),共有4道沉重的石門,過墓道券,依次有閃當券、罩門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一座,想打開哪一道都不容易。
考古發掘起點,也是從盜洞所在的影壁處開始的。墓道除第1層中間有條石外,下面全部用長方形青灰磚砌填。第2層到5層用長方形大磚砌填,每塊磚長45公分、寬21公分、厚10公分。整磚和半磚交錯砌成。每層磚下都墊有3公分到6公分厚的白灰背。

整個墓道呈斜坡狀,最深處填磚22層。墓道下面是用長方形青灰磚陡擺墓道礓䃰。礓䃰下則是夯實的人工三合土。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正在施工的崇陵

入口設封門石,此封門石也叫金剛牆,在影壁牆下的石券頂處,用長條石壘成,條石長短不一,共計12層。

而在緊貼金剛牆的裡面(墓道券內),又交錯填壘封門磚,到頂共計14層高。這封門磚將金剛牆死死頂住,讓想從外面撞倒金剛牆進入地宮變得不可能。另一方面,萬一金剛牆被盜墓者從外面抽出條石,裡面這道封門磚也可能抵擋一陣子。

從上述可見,要想突破金剛牆,進入地宮是異常困難的,現代考古人員都費了吃奶費的勁,當時擔心墓道入口塌掉,事先澆注了長5米、厚60公分水泥過樑,放置在影壁牆下。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正在施工中崇陵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但是民國二十七年的盜墓者卻輕易進入了地宮。如何做到的?

原來,他們知道這金剛牆不好挖,採用U形作業,往下多挖幾鏟,將盜洞一直往下打,深度超過金剛牆的最下部基礎,再橫直向內挖,從墓道的下面打洞,越過金剛牆和封磚,然後再往上挖,進入地宮。

考古人員進入金剛牆內,發現墓道里有5根直徑近6公分、長3-5米的木槓子。當年盜者留下的?分析後排除了這種可能,——應該是下葬時抬搬棺槨用的,地宮永遠封裝時,可能較急,未能及時取出去,丟在墓道內。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替皇家修陵的隱秘說法:工匠都怕吃最後一頓飯,倒不是要毒死工匠

1938年留下的盜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