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套娃」:飛地中又有飛地

說到阿聯酋我們會想起什麼?

迪拜?紙醉金迷?購物天堂?

但別忘了,阿聯酋的全名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只是它的七個酋長國之一迪拜酋長國的首都,其他還有六個國家,分別是阿布扎比、沙迦、阿治曼、富查伊拉、烏姆蓋萬、哈伊馬角。

「阿聯酋套娃」:飛地中又有飛地

阿聯酋的七個酋長國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形似套娃的國界,就誕生於阿聯酋的酋長國之一的沙迦酋長國與它的鄰居阿曼蘇丹國之間。

在阿聯酋的國境內,阿曼的一塊飛地——馬德哈被阿聯酋的富查伊拉、沙迦、哈伊馬角三個酋長國包圍著。行政上,它歸阿曼穆桑達姆省管轄,而穆桑達姆省本身,其實也是塊飛地。

雖說馬德哈是個州,但它的面積只有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還不到3000。但還不能小瞧它,因為身為飛地的它,中間還有一塊屬於沙迦酋長國的飛地——那赫瓦,它就是所謂的「反飛地」。

「阿聯酋套娃」:飛地中又有飛地

走這樣一條路線的話,經過兩個國家卻需要切換六次國界。 圖片來源:RealLifeLore

這樣的「套娃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阿聯酋的歷史。

01.

酋長國抱團

阿聯酋位於西南亞,它西臨波斯灣,東靠阿曼灣,北面的霍爾木茲海峽更是波斯灣向外界唯一的海上通道,阿聯酋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但它卻沒有與之匹配的自衛實力。

從16世紀開始,在阿聯酋還沒有成為阿聯酋的時候,這片海灣地區的控制權就受到了不少覬覦,葡萄牙、奧斯曼帝國、荷蘭、法國、英國和波斯人相繼加入對它的爭奪。

16世紀初,海灣南岸各地遭到葡萄牙的入侵,而葡萄牙就以此為根據地,向伊朗、伊拉克和印度等地擴張,開始了它的殖民統治。十多年後,緊扼波斯灣咽喉的霍爾木茲也淪為了葡萄牙的「保護國」。相應的,那些從屬於霍爾木茲的海灣地區以及其他酋長國也被迫淪陷。

「阿聯酋套娃」:飛地中又有飛地

第一次霍爾木茲島之戰

17世紀中葉,葡萄牙的壟斷統治終結,這裡成為荷蘭與英國的角力場,而英國笑到了最後。一個世紀後,荷蘭人也從海灣地區撤走,英國在這裡的控制權再也沒有受到挑戰。

但英國的野心不止於此,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艦隊摧毀了哈伊馬角、沙迦、迪拜等地的海岸要塞,以保障它在印度至埃及的貿易航線的通暢。

而波斯灣邊上的部落則被迫與英國簽約,讓英國負責管理它們的防禦和外交事務。1820年全部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直到1971年,經歷過二戰、傷痕累累的英國宣佈終止在這裡的保護條約,此時獨立的酋長國們也終於意識到:不管它們內部如何爭鬥,在這個半島上,它們有著共同的利益,而弱小的它們只有聯合起來才足以自保。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就此形成。

這個獨特的國家成立至今也不到半個世紀,但已經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無名小輩。

02.

「套娃格局」的形成

這個中東地區最奇特國界的形成原因非常簡單,它起源於一個簡單的部落忠誠問題,即「你想跟誰站在一起」。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是在1971年後,各酋長國擺脫了英國的統治之後成立的,也就是說,20世紀40年代的阿拉伯半島,大多數的酋長國和部落都還是分散的。這時的沙迦酋長國與阿曼兩國就邊界劃分簽署協議,生活在這附近的各部落則必須做出選擇——宣誓效忠哪個國家。

對於阿曼這個國家,我們聽到的第一反應大多都是:「還有這麼個國家?好像從來沒有聽說過」。

的確,比起它的鄰居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阿曼要低調內斂得多了,就像它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寧靜的土地」。但它卻不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國家,它可是阿拉伯半島乃至整個中東都屈指可數的文明古國之一。

「阿聯酋套娃」:飛地中又有飛地

阿曼首都馬斯喀特

阿曼地處阿拉伯半島的東南角,是一個世襲君主專制國家,像其他穆斯林國家一樣,「蘇丹」是阿曼君主的稱號。他們是最早掌握農田水利技術的一批人類之一,種植小麥、大麥等農作物;4000年前就已掌握鍊銅技術以及開展貿易活動。

之後的阿曼經歷過衰落與復興,在19世紀中葉,阿曼曾一度是西印度洋地區的霸主。但此時恰好也是西方殖民主義擴張的時期,英國貿易拓展至全球。阿曼難以抵擋來勢洶洶的英國人,在19世紀末成為受英國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

1940年左右,面臨選擇的馬德哈的部落長老們選擇了當時還算強大的阿曼。儘管被英國控制,但也因此成為英國保護國的阿曼,要保護一個小小的馬德哈的能力還是有的,當時馬德哈的選擇不無道理。

但中間那個叫做那赫瓦的小村莊卻有著不同的想法,它選擇了沙迦酋長國。

03.

飛地裡的小日子

70多年過去了,如今兩地處於差異極大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中。阿聯酋成立以後,憑藉豐富的石油資源一躍成為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它並不是只有石油這唯一的賺錢方法。

以迪拜為例,它開鑿運河,廣泛貿易,如今花費大量財力在觀光旅遊業上。如今迪拜在石油上的收入不到其總收入的6%。

而阿曼儘管自然資源儲量同樣豐富,但同時也過分依賴石油資源的開採和出口,經濟情況並不樂觀。

所以馬德哈居民的生活不會有多麼富裕,這裡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但他們的生活也還算悠閒愉快,馬德哈隨處可見乾淨舒適的小房子,他們自己種菜種花,養羊養驢。

「阿聯酋套娃」:飛地中又有飛地

馬德哈村裡的商店

阿曼政府儘管並不富裕,但也沒有忘記它在阿聯酋的飛地,會出資建立醫院、學校、警察局以及水庫。

馬德哈與阿聯酋之間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國界線,兩國居民往來也不需要簽證。能區分它們的,只有路邊簡簡單單立著的一塊牌子:「歡迎您來到阿曼蘇丹國穆桑達姆省馬德哈州」。

由於馬德哈與離它最近的阿聯酋的豪爾費坎市之間並沒有明顯的交界標誌,豪爾費坎的車子很容易不注意就開進了馬德哈。而這時車上的人的手機就會立馬失去阿聯酋的電訊信號,並收到阿曼的歡迎短信,以及一個提示如何從阿聯酋電訊轉換到阿曼電訊的號碼。

馬德哈的居民與周邊阿聯酋的居民相互混居,他們一般都擁有兩部手機以便使用,而這裡的小賣部也會通用兩國的貨幣。

往馬德哈的中心區域走,就會看到阿聯酋的國旗,這就是阿聯酋在馬德哈的飛地——那赫瓦村。

「阿聯酋套娃」:飛地中又有飛地

那赫瓦

這個村子裡居住著不到一百人,始終保持著老派的阿聯酋人的習俗,他們生活簡單樸素,性格熱情友好。他們過去依靠向沙迦和迪拜出售駱駝為生,如今也會做一些別的小生意,開餐廳和小賣店之類。

沙伽政府還計劃在這裡開展旅遊業,吸引在城市生活中奔波疲倦之人來這裡返璞歸真。

與其他地方局勢緊張、戰火紛飛的飛地相比,這裡的飛地顯得有些另類,它們安靜祥和,與世無爭。這裡缺乏很多現代化的設施和和場所,與迪拜的燈紅酒綠、豪華奢侈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卻也不失為另一種幸福。

究其原因,直白地說,這裡並不涉及什麼利益之爭。無論是馬德哈還是那赫瓦,都是面積不大的小地方,也沒有佔據任何重要的地理位置,既不是港灣出海口,也不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它們的去與留,全憑生活在這裡的人的心意。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要是它們真的具有以上那些有利條件,在這裡上演的,恐怕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