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地图”绘基层蓝图解百姓难题

身入 心入 融入

“民情地图”绘基层蓝图解百姓难题

“行政村规模调整以后,村庄的版图变大了、人口增加了,村情也变得更加复杂了。我们要抓紧把村情重新摸排一遍,手绘新版‘民情地图’。”这几天,新兴镇上安村住村干部潘标和村三委干部忙着挨家挨户访户情、问民意。为了采集到最全面的信息,甚至还用上了航拍器。

针对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身入、心入、融入”不够、基层信息掌握不全、偏远山区群众及特殊群体办事不便等问题,自2010年以来,松阳县共绘制了2400多张“民情地图”,为联系服务群众、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全面、精准的科学数据支撑。

有了这张“民情地图”,干部们“按图索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实现精准对接服务需求、精准开展上门服务、精准化解基层矛盾,以“干部最少跑一次”实现基层群众办事、纠纷调解“一次不用跑”。通过这张“民情地图”,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各级干部共走访群众50余万人次、企业1600余家次,更新信息40万余条。

今年6月底,承包望松街道六都村郑家自然村水田复垦项目的老板,在雇佣工人使用无人机喷洒有机农药时,由于风力作用误伤了六都村郑家、仪桥、源口自然村27户村民的农作物。得知该情况后,街道住村干部依托民情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将村里提供的受灾农户名单输入系统,对每个受灾农户的基本信息、产业情况及社会关系等进行全面查询登记,为松阳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物定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为街道调解委员会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提供了重要的人物关系信息,让这起涉及三个自然村27户农户的矛盾纠纷得以顺利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民情地图”还顺应了“大数据”信息化的趋势,创新了“互联网+基层治理”新方式。在手绘“民情地图”基础上,松阳县以每个农户基本信息、产业情况等169项信息为支撑,开发集基础信息、民情日志等7大功能于一体的“民情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涵盖松阳全县203个行政村20.8万户农户的8000多万项信息数据。依托这些数据,“精准定位”全县低收入农户,累计落实帮扶项目2350个、帮扶资金5748万元。

在推进“民情地图”模式中,松阳县还建立了关于群众诉求的村、乡、部门、县“四级响应机制”,落实群众诉求全程代理、即交即办、限时办结、结果公示制度,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今年前三季度,松阳全县共收到群众诉求3952件,各级干部通过走访化解矛盾纠纷3830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