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北姑子庵村“养老+扶贫”模式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

初冬时节,走进滨城区滨北街道姑子庵村,浓郁的孝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德孝文化墙、孝善文化主题广场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景观以漫画、书法、图片等形式,将孝善文化与脱贫攻坚工作融合一起,让人耳目一新。而在姑子庵村幸福院里,11个昔日住在危房里的贫困户,如今居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尽享幸福时光。

滨北姑子庵村“养老+扶贫”模式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

在姑子庵村,孝善文化宣传随处可见。

幸福院解决危房户住房难题

姑子庵村人口467人,现有贫困户15户25人。他们的房屋都不好,其中11户被鉴定为危房,并且他们居住也比较分散,不方便对他们进行生活上的照顾。为改善贫困户的居住环境,结合危房改造政策,2018年,姑子庵村利用主干道旁边闲置多年的废弃坑塘,申请扶贫幸福院和危房改造统一建设。

幸福院建好后,实行人性化安排,对于老两口在一起生活的,安排在有小院的房子里,居住房间面积是56平方米,设有卧室、客厅、厨房及储物间,在小院西南侧还建有10平方米的厕所一处。对于单独一人生活的,安排在没有小院的两间房子里,房间面积是48平方米,设有卧室、客厅、厨房及卫生间。新房间宽敞明亮,内房设置合理,这些昔日住在危房里的贫困老人心里乐开了花。“我说啥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住到这么好的房子里,真得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刚搬进幸福院的75岁贫困老人杜崇华高兴地说。

体育扶贫让村民健康脱贫

在建设幸福院和危房改造的同时,姑子庵村同步建起一处健身广场。健身广场硬化整修后,平步机、漫步机、肩关节训练器、腰背按摩器等体育健身器材样样俱全,这里已成为姑子庵村村民健康脱贫的开心乐园。

滨北姑子庵村“养老+扶贫”模式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

健身广场上,几位老人在活动筋骨。

“只要天气好,我都要来这里活动活动,适合我们老年人玩的东西多,每天在这里锻炼,我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77岁老人王庆英边活动筋骨边说。

看着以前还是垃圾遍地的废弃湾塘,今日焕然一新成为了铺上水泥的健身广场,村民们难掩内心的喜悦:“以后有事没事就来这里转上两圈,跳几支广场健身舞,唱唱京剧、吕剧,逢年过节再排练一场文化演出……”

“孝善食堂”让贫困老人吃得放心舒心

“开饭啦,快尝尝刚出锅的包子香不香!”中午时分,在姑子庵村孝善食堂内,四五名志愿者在厨房和食堂大厅内忙活着擀皮、调馅儿、包包子、蒸包子,十多位贫困老人聚在方桌前,吃着热腾腾的包子。

滨北姑子庵村“养老+扶贫”模式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

孝善食堂里,老人们一起包包子。

“今天是茄子猪肉馅儿的包子,非常好吃。平时也是每天都不重样。咱自己在家也做不了这么多花样,在这里有荤有素有粥有汤,老伙伴们都吃得很舒心!”谈起孝善食堂的伙食,几位老人赞不绝口。

今年,为了改善贫困老人的生活条件,姑子庵村申请扶贫资金改造孝善食堂一处,让贫困老人免费统一就餐。孝善食堂9月1日开始运营,就餐老人本着自愿的原则,不在食堂就餐的贫困户利用扶贫项目收益差异化分配进行补贴。目前在食堂统一就餐的贫困户有11户16人。

孝善食堂的建立收获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它不但解决了贫困老人的吃饭问题,更给予了老人更多精神上的关爱,让老人吃得放心、舒心的同时,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也有着助推作用。

滨北姑子庵村“养老+扶贫”模式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

孝善食堂里,老人吃得舒心。

签约家庭医生“健康扶贫”送上门

除了解决老人的温饱问题,姑子庵村还给幸福院里的老人配备了家庭医生,有个头痛脑热的不用出门,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来给老人看病,让贫困户切实感受方便和贴心。

自去年以来,滨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业务骨干组成家庭医生履约服务小分队开展健康帮扶工作,上门对精准扶贫对象逐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开展了健康教育,宣传了签约贫困群众可享受的常见病诊治、新农合优惠报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门诊基本医疗服务等惠民政策。通过签约履约服务,使家庭医生成为签约家庭的健康守门人,增强贫困群众对精准扶贫和医疗卫生改革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针对患病群众,签约家庭医生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进行健康检查,指导群众用药,排解群众心理压力,讲解防病小常识。

今年以来,姑子庵村创新扶贫模式,将孝善传统文化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全面倡树农村道德新风尚,全力推进孝善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