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黄河金三角”成为陕晋豫发展热词,渭南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11月24日,第六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暨2019黄河金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

“黄河金三角”这一名词再次引发网友热议 ,就像曾经的珠三角,长三角一样,这个昔日“鸡鸣三省”地,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金三角”。身处其中的陕西渭南,会不会因此而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黑马”?黄河金三角会不会催生一个繁荣的经济、文化圈?值得期待。

秦知道丨“黄河金三角”成为陕晋豫发展热词,渭南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黄河金三角”来头不小

黄河“九曲十八弯”,在豫、陕、晋的交界处“弯”出了一个三角地带——三门峡、运城、渭南和临汾。这里,既处在“母亲河”沿岸,又位于中原腹地。几座城市同处省际边缘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际边缘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往往远离经济核心区和大市场,接受不到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容易形成“边缘-贫困”的经济特征。

不过,几座城地域相连、条件相近、经济相融、文缘相通、人缘相亲……这些条件,让合作也成为了必然。

其实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黄河金三角”的概念已经基本形成。在“八五”期间全国区域合作组织开始活跃的背景下,陕西省渭南市、山西省运城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三座省际边缘性城市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当时对这个区域的定名是“黄河金三角协作区”,主要协作项目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因分属三省,协作区在合作时依然受到行政区划的限制,旧的三市经济协作体一度中断。

直到2007年,三市再次建立“黄河金三角试验区”。一年后,山西省临汾市加入进来,形成了如今三省四市的格局。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晋陕豫三省代表团联合呼吁:建立国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下发文件,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到了2014年4月,国务院才正式批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时,这里曾被媒体称之为“全国唯一打破省际行政区划的试验区,也是唯一一个在欠发达地区建立的试验区”。并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这为三省四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四市抱团突围,寻求发展突破口,这四市也被称为"黄河金三角"。

秦知道丨“黄河金三角”成为陕晋豫发展热词,渭南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黄河金三角地区区位图。

黄河金三角,地缘优势变发展优势

众所周知,省际交界处的城市几乎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受到省会等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相对较弱。随着其他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距离逐渐增加,其受到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也逐渐衰减。因此,省际交界处城市,无论从各种政策辐射还是居民的心理上,本身就容易被边缘化。

在国家规划中,运城、临汾、渭南属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三门峡属于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四市所在的黄河金三角地区,却在这两个城市群中,均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难以享受到相关产业政策的优惠支持。

不过,从地图上看,黄河金三角区的四个城市地处我国中部、西部接合带,是华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接壤地区,区域位于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两大国家级城市群之间,在全国大流通中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

而且,这一地区资源丰富,煤及煤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农产品生产加工、装备制造业、物流业以及旅游业都有良好基础。在交通反面,金三角通华北、联西北、达中原,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已经形成,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集散和通道能力;在矿产资源方面,黄河金三角区域内煤炭焦炭开采生产、电力装机容量、铝、镁、钼等有色金属材料和黄金产量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在农业方面,该地区也是三省重要的农业基地、粮食和棉花生产地位举足轻重。另外,黄河金三角地区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名胜古迹密集、文物旅游业发展有优势资源与一定基础。

据了解,自2014年3月31日、2018年1月9日国务院先后正式批复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黄河金三角区域内经济总量得到迅速增长。2013年,金三角4市共完成生产总值4917.39亿元,2014年突破5000亿元,2017年达到5773.65亿元,2017年较2013年增加了856.26亿元,年均增加200多亿元。6年来,4市累计签约项目超过200多个,总投资额达3171多亿元,三省四市在文旅融合、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今,晋陕豫三省的运城、临汾、三门峡、渭南四市经济建设发展迅速,铁路纵贯区域南北、公路实现市县联网、航运建设不断推进,促进了区域综合开发、经济建设、脱贫解困。黄河金三角逐渐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

秦知道丨“黄河金三角”成为陕晋豫发展热词,渭南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陕西渭南,大有可为

渭南市作为陕西农业大市 ,农耕历史久远,素有“关中粮仓”之誉。渭南市地处于关中平原东部,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次核心城市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是联结西安、太原、郑州三大省会城市的重要节点。

据渭南市统计局资料显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6年来,黄河金三角3省4市在加强科技资源、产业互补、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对外经济协作等方面聚力合作,特别是作为黄河金三角成员之一的渭南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升产业实力、挖掘发展潜力、优化营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秦知道丨“黄河金三角”成为陕晋豫发展热词,渭南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据统计,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最高的是陕西省渭南市1767.71亿元,其次是三门峡市1528.12亿元,运城市1509.60亿元、临汾市1447.60亿元。在黄河金三角区域,渭南当之无愧是区域经济合作和对外交流的“领头雁”。

今年5月,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切实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当中提到,“努力把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

近年来,渭南加速融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截止2018年,已有 2 条高铁在渭南并站交会,6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和22条国省道纵贯交错,1 小时直达咸阳国际机场,一日经济圈可辐射全国 26 个大中城市。还有规划在建的韩城、华山、卤阳湖等 5 座机场,现代化的关中综合交通次核心枢纽初步形成。

除了便捷的交通,渭南作为西北最优越的农业生态区,如今已是中国最大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白水苹果、大荔冬枣、临渭葡萄、蒲城酥梨、合阳红提等五大水果品牌驰名中外,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钼都”“华夏金城”。

据了解, 11月24日,由渭南市发起并牵头举办的第六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暨2019黄河金三角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大会在北京开幕。会上,"黄河金三角"四市政府共同签署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宣言》,并集中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额590.72亿元。

主动进京诚意招商,彰显的是渭南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担当,更是作为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排头兵”的责任。如今,处在陕甘宁革命老区、关天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国家级政策的叠加区的渭南,聚集了巨大的发展潜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中国报道、每日经济新闻、渭南日报综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