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遠征高句麗大勝回師,地方官獻上蔬菜,沒想到卻被就地免職

歷史上曾有一件事情,講述唐太宗肅貪的故事,那就是陳元璹送新鮮蔬菜給唐太宗,最後被罷官,這是歷史上的一個真實事件。

記載在《資治通鑑》第四冊198卷《唐紀十四》:“庚辰,過易州境,司馬陳元璹王使民於地室蓄火種蔬而進之。上惡其諂,免元璹官。”

唐太宗遠征高句麗大勝回師,地方官獻上蔬菜,沒想到卻被就地免職

唐太宗東征高句麗

故事發生在公元645年11月,唐太宗東征勝利回師的時候,經過易州,當時的司馬陳元璹向李世民呈現了一些新鮮蔬菜。11月的北方是非常寒冷的,新鮮的蔬菜更是奢侈物,儘管蔬菜在古代不是什麼貴重的物品,但是在冬天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些蔬菜還是陳元璹令手下的人在地下燒火種植而成的,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誰知道唐太宗竟然不領情,還將他的官職給罷免了。

那究竟唐太宗不領情呢?

這主要是亮點,首先這些蔬菜是陳元璹費心,驅使農民燒火增溫種出來的蔬菜。這樣做唐太宗覺得是浪費,如果唐太宗接受這些蔬菜,並不符合他的清正廉明的風格。如唐朝人所說的“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其次,唐太宗一向是一名與民同樂的皇帝,那麼將士為國出征凱旋時,怎麼可能搞特殊,自己吃新鮮蔬菜,而讓百姓吃窖藏蔬菜呢,這唐太宗是不會接受的。

唐太宗遠征高句麗大勝回師,地方官獻上蔬菜,沒想到卻被就地免職

通過這件事情,唐太宗還特意告訴他的兒子們:皇帝如同是船,百姓如同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是唐朝的奠基人,儘管他的成功來源於隋末農民起義,但是他深深的認識到百姓的力量。他還常常和大臣們回憶當時隋朝滅亡時的情景,每天都在告誡自己,不要學習隋朝。貞觀之治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標杆,這一切都來源於李世民的努力,他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李世民早早的就認識到農民起義的威力。

就拿這次東征事件來說,東征從二月份開始出發,三月初才到達定州,在此期間他不止一次的對身邊的大臣們說:朕從洛陽出發以來,只吃肉食,即使是早春,蔬菜也不吃,我最怕的是煩擾百姓。由此可見百姓的地位在唐太宗的心中是非常高的,他首先做到了嚴於律己,一言一行都是表率。身上所穿的戰袍在經歷了風霜之後,也早已變得破舊不堪,身邊的人都請求他換一個,他意志十分堅定並反問身邊的人:戰士們的衣服大多破爛了,唯獨我換上新的可以嗎?

唐太宗遠征高句麗大勝回師,地方官獻上蔬菜,沒想到卻被就地免職

在回軍的路上,有一處道路十分的泥濘,車馬難行,他還下馬與戰士們一起割草填道,還將鋪路所需要的木料放到自己的馬鞍上進行幫助。左衛大將軍李思摩在作戰的時候不慎中箭,他還親自為他吮血。在對待俘虜的時候也是這樣,有一次他們俘獲了700多名俘虜,這些人全部都要為唐太宗效力,但是唐太宗卻沒有同意,他說:你們的家屬全在敵方,你們為我征戰,敵方一定會將你們的妻兒殺掉,儘管得到了你們這一部分人,但是卻將你們的家庭給毀了。

在這次的戰爭中唐軍死傷了近兩千人,到達營州的時候,李世民下令將這些人的屍骨全部集中到一起,併為他們設置牛羊豬進行祭祀,同時還親自著文並進行弔唁,死者的父母聽說之後,也十分的欣慰,說到:我兒死了,皇上親自哭靈,雖死無憾。唐太宗親民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從這些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陳元璹的做法確實犯了唐太宗的大忌了,他被免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