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不是来自批评,而是父母的鼓励

【每月4、14、24日更新】

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不是来自批评,而是父母的鼓励

泉州外国语学校鲤城附属小学的万副校长对我说:

学校每年都有插班考试,成绩差的没人要,我说"都放到我的班里来!"有个老师说班上有好几个'混世魔王',她教不了,我就接了这个班。

据我的观察,这些成绩不好或不爱学习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逼他都没用。所以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他的兴趣调动起来,让他自己想学习,并且品尝到学习的收获和快乐,他才会主动学习。这一点最重要!

有个女孩四年级插班进来时语文才48分。到了我的班里后,我总是关注她的每一点进步,然后及时表扬:"你很用心,今天背的课文过关了,很不错!""你今天默写的古诗全对!很棒哦!""今天听写生字词,你只错了一个,很厉害了!"

我这样做是要让孩子看到他(她)的进步有人认可,并且希望经常被表扬,这样他(她)就会越来越努力。

后来这个女孩不仅平时学习相当主动,每个假期还会买教辅书认真预习下个学期的课程,并且提前背诵课文和古诗词。毕业考试时,她的语文考了95分。

还有个男孩六年级插班时数学语文都不及格,很调皮,但是踢足球、打篮球都特别好,在同学当中威信很高。于是我让他当路队长、寝室长,后来还让他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有些孩子调皮的目的就是刷他的存在感,想引你注意。你越是狠狠地批评他、罚他,他越跟你对着干。但如果像我这样认可他,他有了存在感,学习的动力就来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男孩的妈妈说:"以前他从来不写作业,现在每天早晨七点就起来读书。"所以他进步很快,一年后毕业考试时,他语文78分,数学68分。

我认为最成功的教育,就是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尤其对于成绩差的孩子,一定要努力挖掘他的闪光点。

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不是来自批评,而是父母的鼓励

这是一位老师的实践经验,也是正确教育方法的必然结果: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一定源于鼓励而不是批评。

我经常问向我咨询的父母:如果你的领导每天都盯着你的错处,总明里暗里批评你,你对工作的积极性还会剩多少?而如果他每天都能发现你的优点,总是大会小会表扬你,你又会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

这并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逻辑,但为什么很多父母做不到呢?

万副校长说:"有的家长看孩子从99分下降到了97分,就问老师最近孩子是不是学习不认真?其实孩子的考试成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晚上没睡好、身体状态不佳、课间与同学闹矛盾、被老师批评,或者父母在家里吵架,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考试时的现场发挥。"

父母对于成绩的过分关注和紧张,使得他们对于孩子的缺点特别敏感。他们希望自己的不断督促能够帮他进步。然而孩子感受到的,则是父母总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认可和表扬。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是这样在父母不断 "关注和督促"中,被一点点地消耗掉了。

有人说:"老师的表扬对孩子影响特别大,父母再怎么鼓励也达不到老师的效果。"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不管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还是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只要父母健在,我们就总想博得他们的欢心,希望他们为自己的进步开心,为自己的成就骄傲。

这种心态在幼儿期和学生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时父母在孩子的世界里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因此父母的批评和表扬都会被下意识地放大。这就是孩子总是抵触父母批评的原因,也是他更容易被父母的表扬所激励的根源。

强调鼓励的重要性不是让父母对孩子只能表扬不能批评,而是说善于表扬与鼓励,可以达到批评无法企及的效果,创造批评无法实现的奇迹。

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不是来自批评,而是父母的鼓励

那么怎样做才是"善于"表扬和鼓励呢?

一、表扬与批评的比例

一位妈妈在我的家长群里说:"曾经的我对孩子不是说教就是批评,很少表扬。搞得亲子关系不和谐,孩子还经常发脾气。自从李老师让我对孩子8分表扬2分批评后,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经常赞赏孩子。现在亲子关系变和谐了,感觉孩子也进步了!"

我所说的"8分表扬2分批评"并不是一个固定比例,而是借此说明一个原则: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一定要多于批评,而且这个差距越大越好。

总能听到父母的表扬,孩子的心情就会愉悦,并且认为父母是肯定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的,也就会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批评和建议。

二、表扬引导进步

父母总以为:我批评他哪方面,他哪方面就能进步。然而最好的方法是:你表扬他哪方面,他哪方面就能进步!

看过马戏表演的人都知道,驯兽师手里总拿着动物喜欢的食物,动物一旦做对了动作就会给它吃,以示奖励。驯兽师就是用这种办法把它偶尔正确的动作固化下来的。

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对孩子的教育。每当看到他的一点点进步,就及时而大力地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明确地意识到自己这样做就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可,进而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与此相反,批评越多相当于在孩子的头脑中不断强化他的错误行为,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父母总是盯着他的错误,进而产生抵触情绪,还会减弱他对正确方向关注。

三、表扬越具体越好

女儿每次考出好成绩时,我从来不会只是简单地说:"考得不错,你真棒!"而是说:"你这次复习时把之前的错题都看了一遍,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发生。"或者"你这段时间注意力很集中,马虎的问题减少了很多。"

具体的表扬不仅可以让孩子开心,还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让她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和关注,二是让她把注意力放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成绩上。这样孩子的进步才会持久。而这都是基于父母细致和长期观察的结果。

有的父母总是看着孩子寸步不离或者坐在旁边陪他写作业,这样的严防死守会让孩子感觉没有自由,他就会逃避父母或封闭自己。但如果父母每天都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寻找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孩子一定会非常期待父母的陪伴。

表扬不是对孩子无原则的迎合,而是有积极导向的客观陈述。鼓励的目的不是单纯让孩子开心,而是帮他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明确自己的进步方向。因此只要表扬得法,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会被激发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