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道》可惜了

​我對《長安道》很失望。

電影11月15日院線上映之後,有很多人誇。

“影帝影后同臺飆戲”

“範偉陳數焦俊豔演技炸裂”

“把人性徹底玩透”

“又是國產爆款”

花式彩虹屁直接把我忽悠進了影院。

但看完之後,我只有一個想法:

可惜了。

是的,可惜。

它並不是一部爛片,但也不是我心目中的佳作。

今天咱們就說說它——

《長安道》

《長安道》可惜了

它的差,並不是廣義上的“差”。

甚至,有很多可取的地方——

劇本紮實。

深邃的“九號墓”中埋藏著一批令任何人都垂涎欲滴的國家寶藏,有人正對這批寶藏虎視眈眈。

為了調查可能涉案的著名支持人林白玉(陳數飾),破獲這起文物盜竊案,趙紅雨(焦俊豔飾)在警察邵寬城(宋洋飾)的掩護下,化身臥底,來到多年未見的父親萬正綱(範偉飾)身邊。

因為林白玉正是萬正綱當年的外遇對象、現在的萬夫人。

《長安道》可惜了

一個是頗有名氣的研究唐史的教授,看似一身清白,只為學術,實則沽名釣譽。

一個是野心勃勃的電視臺主持人,典型的蛇蠍美人,野心勃勃,利益至上。

一個是一心為民的正義臥底,為了心中的“道”不畏艱難、不懼生死。

一個是即將離職的警察,在“當警察沒出息”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責任感中搖擺。

為名所困,為利所擾,為義羈絆,為欲焚身。

所謂《長安道》,其實就是“人間道”。

至此,四人成局。

《長安道》可惜了

不過入這局的人,誰是蟬誰是螳螂,誰又是那虎視眈眈在後盯著的黃雀呢?

多次反轉,一切皆未可知。

而就在案件得以水落石出之時,這批國家寶藏竟在警察的嚴密監控下不翼而飛。

《長安道》可惜了

背後的真相,竟然是一場關於人性和慾望的糾葛!

影片是根據

海巖小說《長安盜》改編,電影的真實背景是2006年震驚全國的楊彬盜墓案,被盜的陵墓是歷史少有記載的武惠妃之墓。

《長安道》可惜了

這樣集文學佳作+真實案件為一體的劇本,要內容有內容,要刺激有刺激。

真的很難拍爛。

更何況,還有演技在線的這群主演——

範偉,金馬獎影帝。

《長安道》可惜了

《看車人的七月》裡被壓迫的小人物杜紅軍,《跟蹤孔令學》裡“以黑制黑”的語文老師,《天下無賊》裡“我要劫個色”的劫匪,《非誠勿擾》中的天使投資人,以及《1942》中的“戰時法庭”庭長老馬,《道士下山》中林志玲的丈夫......

那部《不成問題的問題》裡的丁務源,更是讓人看不到丁點兒表演的痕跡。

《長安道》可惜了

如果說演小品時的範偉是“演什麼像什麼”,那麼大熒幕上的範偉,則是“演什麼是什麼”。

這影片裡,他和陳數演一對。

我特愛看兩個人的對手戲,有一場非常有意思。

萬正綱找了多年的女兒出現了,而且他招呼都不打,直接把人帶回來了。

林白玉人前大度地微笑,關上門就開始數落他,結果萬正綱一聲不吭惹得她更生氣。

《長安道》可惜了

眼看著妻子的火更大了,萬正綱才小心翼翼地開口:

“這十幾年,你每次跟我發脾氣,我都百看不厭。你美得不可方物,我不忍打斷。”

《長安道》可惜了

他滿臉憨厚,一句甜言就哄得她偃旗息鼓。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林白玉信誓旦旦地表示,萬正綱被自己拿捏得死死的那句話:

“我讓他哭他就哭,讓他笑他就笑,他卻還以為是自己想笑”。

《長安道》可惜了

看似唯唯諾諾的男人,其實精明多了。

從這兒,就不難看出,林白玉栽在萬正綱手上不冤了。

陳數呢,華鼎獎影后。

她只要站在那,就渾身散發出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氣質。

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之間,盡顯成熟的女性美。

她可以美得凌厲囂張

《長安道》可惜了

也可以美得性感冷豔

《長安道》可惜了

這樣大膽的她很少見

《長安道》可惜了

這是二十多歲的女孩沒有的,也是大多數三四十的女人丟失的。

焦俊豔就沒能擁有這樣的“女性美”,可她也有自己的殺手鐧。

她的爽朗灑脫,她的率性真誠,這個“爺們”一樣的的女孩身上散發著圈內少有的真摯與陽光。

《遇見王瀝川》中的謝小秋至純至性、堅韌又柔軟,是我心中的小秋本人了。

《長安道》可惜了

若要評價宋洋的演技的話,我覺得一部《暴裂無聲》就可以了。

沒有一句臺詞、鬍子邋遢的礦工張保民,與人打架的時候,不是那種武林高手的打鬥,反而像一隻街頭鬥毆的猛獸。

一看,就很真。

《長安道》可惜了

可以說,整部影片沒有一個演技拖後腿的。

這相當於把上好的原材料遞到一個廚子手中,有些人能做出佛跳牆,而有些人,只能做出東北大亂燉。

難吃嗎?

也不是。

就是,差了很多意思。

一流演員和二流劇本,卻拍出了三流電影,怪誰?

《長安道》可惜了

我覺得導演有很大責任。

他是一個很不錯的導演,《中國式結婚》、《紅色追緝令》、《禍福相依》、《零距離》、《求婚》、《落地請開手機》......多部精品電視劇都是出自他手。

可他不是一個好的電影導演。

《長安道》是一場由“盜墓”引發的暴風雨,可故事聚焦的卻不是盜墓本身,而是案件背後隱藏的人性、慾望和道義。

《長安道》可惜了

海巖小說往往盤根錯節、層層遞進,人性掙扎的複雜呈現很有難度。

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導演,拍攝手法無創意,細節鋪墊不夠,那麼整個劇情也好,人物動機也罷,就都只會給一種感覺——

彆扭。

其實開頭很好。

熙熙攘攘的街頭,偏僻的院落裡傳來幾聲槍響。

緊接著,一個上了年紀的男人抱著渾身是血的年輕女子狂奔而出,面色倉皇,彷彿失去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

《長安道》可惜了

即使到了醫院,男子也沒敢放鬆,邊像只無頭蒼蠅一般張望著,邊聲嘶力竭的喊著“大夫,救救我女兒!”

誰開的槍?

死的又是誰?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看到這兒,是不是覺得這電影還挺抓人?

導演很大膽的,在一開始就把故事結局拋出來,然後用倒敘、閃回、多次反轉去還原過程。

《長安道》可惜了

但是!

這種非線性敘事對導演來說是一個挑戰,它更為苛求導演對整體節奏的掌控。

而從成片來看,這恰是其不足的短板。

《長安道》裡,演員演技雖在線,但角色的行動推進太過直接,起承轉合都在意料之內,有些關鍵情節點又巧合得過於順理成章,也就缺少了能真正引起觀眾情緒波瀾的故事感。

舉個例子。

趙紅雨臥底時,發現了一個關鍵人物,但是沒看見正臉,只注意到那人穿的鞋是全市只有幾個人擁有的限量版。

《長安道》可惜了

關鍵線索報上去了,可邵寬城硬是不聽。

接著九號墓被盜,賊在現場留下了腳印,鞋子上剛好有商標,商標的形狀剛好完整印在了沙地上。

可邵寬城還是沒起來,趙紅雨提供的線索。

直到趙紅雨死後,他去酒吧買醉,喝得那叫一個瘋瘋癲癲、渾渾噩噩。

《長安道》可惜了

誒?

他忽然就看見那雙限量版的鞋了。

僅憑鞋子的碼數,宋洋就斷定這就是盜墓賊。

編劇你一定是在逗我,抓盜墓賊這麼容易的嗎??

細節過度巧合,又缺乏背後深層的必然性,還將故事的重要轉折寄託於此,太牽強了吧?!

整個劇情平鋪直敘,導致鏡頭感和節奏不佳,隨之而來的就是電影感很弱,欠缺步步緊逼的張力。

用網友的話說,“跟電視劇似的。”

《長安道》可惜了

比如電影的高潮部分,揭開趙紅雨死亡真相。

先說說萬正綱是什麼樣的人。

作為教授,他才華橫溢,有著不俗的文化底蘊和文人特有的清高。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愛錢”,因為俗。

《長安道》可惜了

而在趙紅雨出現之前,他也確實活得像個不沾煙火的人。

可是當趙紅雨指責他出軌時,他找各種藉口推脫自己的責任。

是啊,“知音難覓”對一個投身歷史研究的人來說,多麼痛苦啊~

所以他出軌了“第一次聽他的書就哭出來”的林白玉。

《長安道》可惜了

面對女兒他有負罪感,不斷強調希望女兒能感受到自己的愛。

《長安道》可惜了

可當記者在場時,奇裝異服、舉止粗俗無禮的“趙紅雨”只是他的“遠方親戚”。

《長安道》可惜了

他那麼清高的一個人,就算為了女兒都不願買賣文物。

可當知道妻子林白玉與他人偷情時,他脫口而出“你放屁”,甚至為了報復決定插手“九號墓”。

《長安道》可惜了

這樣一個在善惡中不斷掙扎,具有兩面性的知識分子,我們稱他:

偽君子。

回到高潮戲,趙紅雨中槍,失血過多。

萬正綱滿心滿眼都是痛苦,可是為了不讓女兒揭發自己是盜墓主謀,他選擇了袖手旁觀。

女兒要拿手機,他覺得他要報警,憤怒地把手機砸碎。

女兒叫他“爸爸”,他哄她吃糖,蠱惑她不要報警,以後父女倆一起生活。

《長安道》可惜了

女兒暈了過去,他似突然驚醒一般,慌慌張張地抱著女兒哭天搶地。

好像,他真的愛她。

但我們都知道,他更愛自己。

影片中多次反轉,但只有這層反轉讓人驚喜。

倒不是因為電影裡的細節多麼縝密,反轉多麼高級,而是因為這件事有違人之常情。

沒有人會在看戲的時候,會提前想到殺親閨女的人,竟然是前面那個對妻子唯唯諾諾、對女兒愧疚深愛的父親。

範偉把那種焦慮、恐慌、道貌盎然演繹得淋漓盡致,焦俊豔也把趙紅雨的痛苦、無奈、垂死掙扎詮釋得很好。

《長安道》可惜了

可本該將人性的自私、黑暗揭露無疑的場面,導演非常吝嗇地只給了很小篇幅。

那麼一點點反轉與情感糾葛,對於一部犯罪懸疑大片而言,哪裡夠呢?

好劇本、好演員難得齊聚一堂,這樣的成品,確實很難叫人滿意。

各個方面都有了,又各個方面都差一點兒,你說可不可惜?

希望李導下一次能更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