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农房改善的“盐城模样”①:是什么让乡村的美丽意想不到?

苏北农房改善工作起步于去年9月,是江苏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关于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部署中重点强调的三件事之一。

一个月前,“最江苏”公众号推出“关注苏北农房改善”系列文章,追踪解读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的推进进程、实践经验,获得广泛关注,众多网友在后台给我们留言。

一年多来,江苏省所擘画的苏北“现代城镇生活”究竟“长”出了怎样的现实模样?今天,我们走进盐城,实地探访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在盐城的推进情况,为大家展现一个真实的富有特色的“盐城模样”。

去年以来,盐城市坚持将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来推进,已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97个,完成5万多户农房改善,预计到今年底累计投入资金约90亿元,完成6.5万户左右农房改善任务。
“最江苏”小编注意到,盐城市在今年6月初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推进会上受到点名表扬,6月底省政府通报予以督查激励。
从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到环境的美化优化,再到生活质量的提升,盐城乡村大地上正显现出另一番美丽情景。

并不是城镇,这里的优美环境意想不到

在盐都区秦南镇千秋村,家门口的木栅栏内,温暖的阳光照在这片小菜地,绿油油的菜叶子迎风招展。这样的小菜地在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有。而房前屋后却是十分整洁干净,与城里的小区几乎没有区别。

苏北农房改善的“盐城模样”①:是什么让乡村的美丽意想不到?

去年年底,盐都区龙冈镇晓庄村村民周金贵用家里原来的老房子置换了新型农村社区的新楼房。“以前条件不好,一家五口人就住在一间小茅草屋里。现在我们不用再住破旧不堪的老房子了,新建社区不但环境优美,而且配套设施齐全,我们在这里生活很安逸。”周金贵说。
在建湖县恒济镇恒东村,67岁的戴为琴家装饰一新,家里不仅整洁干净,楼梯栏杆等细节都装饰得很美观。“这些漂亮的新房子,由江苏省建筑园林设计院规划设计,有120平方米、106平方米、85平方米、56平方米等4种户型可供选择。”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也很便捷,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

苏北农房改善的“盐城模样”①:是什么让乡村的美丽意想不到?

建湖县根据村庄布局、居住等实际情况,总结前期农村康居工程经验做法,打破思维定势,释放思想活力,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在盐城市率先启动村庄改造试点工作,在农民住房条件、农村面貌改善持续“倾心发力”。
环境变好,农村变美,住进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告别破旧老屋,住得舒心,喜上眉梢。“坚决不建农民不需要的房子。”在推进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中,盐城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关键环节,建设两至三层住房,不建多层高层。

不止是农房,这里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

“农房改善,改变了环境,而环境也在改变人。”建湖县冈西镇徐王村村民唐建高说,农民搬进新社区,最大的变化就是垃圾不再随便丢。过去老百姓习惯在家附近挖个灰堆,风起垃圾塘灰到处飞,有的甚至把垃圾直接倒进河,时间一长,河水也脏了。“那些年,河面、路道、家前屋后,很难干净。现在人自觉了,到处都变得清爽。”
徐王村给村民每家都配发了分类垃圾筒,镇里给村配了垃圾车。每天,村民产生的垃圾都会得到及时清运和处理。


苏北农房改善的“盐城模样”①:是什么让乡村的美丽意想不到?

在阜宁县陈良镇新涂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村里没看到一只垃圾筒。“村里不设垃圾筒,村民垃圾不出门,在家进行垃圾分类,约时收集。”新涂村负责人介绍。每天清晨,新涂村垃圾收集员按时来到小区,农户把家中干湿分类的垃圾送下楼,收集车再将垃圾送到堆肥点。
在新涂文化礼堂,大舞台布置一新,台下有数十张大方桌。“每个月,我们都在这里放几部好电影,村民可以在这里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以及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新涂村负责人说,每天晚饭后,住在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就不约而同赶来,或跳广场舞,或吹拉弹唱,兴致相当浓。而在过去,村民晚上根本没有这样的娱乐时光。

苏北农房改善的“盐城模样”①:是什么让乡村的美丽意想不到?

在盐城各新型农村社区,不仅建有党群服务中心、公共停车场、卫生室,还安装了路灯、铺设管道天然气,以及雨水污水管网,并规划建设健身广场、文化礼堂……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统筹改善生活环境,住上新房后,群众生活也因此悄然改变。

推进农房改善,盐城抓好了哪些重点?

盐城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大市、鱼米之乡,也是长三角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多年来,盐城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特别是去年以来,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盐城“三农”工作总抓手,系统谋划,重抓短板,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从 2016 年开始,盐城市就启动实施农村康居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农村危险房屋,全面消除农房安全隐患,同步建成一批美丽宜居乡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居住条件。去年9月份以来,盐城市新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197 个,完成农民住房条件改善5万多户。

苏北农房改善的“盐城模样”①:是什么让乡村的美丽意想不到?

在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推进过程中,盐城着重抓好了哪几个方面?
注重系统谋划,着力完善撬动政策。科学编制规划,做到镇村布局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三规合一”。研究设计“退老宅拿新房不贴钱”的房型,同时设计推出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农民的房型,激发农民改善意愿。各个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引导农民群众进城入镇的奖补政策。确保兜底保障全完成,确保年底前“一户不落、一户不少”全面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任务。
聚焦示范引领,着力提升宜居水平。对房间尺寸、卫生间布局、阳台封闭、楼梯踏步高度、太阳能热水器、空调挂机摆放位置等细节一再优化。运用花、树、水、禾等自然景观,打造富有地域特色、自然生态、亲切宜人、乡村风貌的绿化景观。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面源污染、交通干道沿线等系列治理。努力做到新型农村社区“靠近田、贴近厂”,90%以上附近都有一个园区相依托。

苏北农房改善的“盐城模样”①:是什么让乡村的美丽意想不到?

强化市县联动,着力凝聚工作合力。严格落实“市负总责、县抓落实”要求,强化督查考核,切实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盐城市委主要领导到每个县(市、区)调研指导农房改善的政策制定、规划选址等工作,把农房改善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调研课题,深入一线了解社情民意。构建专业指导组指导、蹲点指导组指导、第三方巡查“三位一体”督导机制,对全市所有在建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全覆盖督查。推广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调动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热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