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20世紀末,電影史上有兩艘巨輪。

一個是《泰坦尼克號》,載著不朽的愛情傳奇,創造了票房紀錄,成了永恆的經典。

一個是《海上鋼琴師》,載著純粹與孤獨,上映時冷冷清清,後來發酵成了經典。

21年後,《海上鋼琴師》4K修復版在中國重映,上映一週後,收穫票房8000多萬。

不高。

但對於一個21年前的文藝片,這個票房也不低。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關於這部電影,最遭吐槽的就是1900的人設。

他一生在船上度過,音樂天才、無師自通,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一切都成謎,很不真實。

但在夫人看來,1900只是一個媒介,是導演表達自己思想的意像,而觀眾,只需要體會其中的感情與哲理就好。

至於這個人是不是真的,故事是不是邏輯嚴謹,在這部作品中並不重要。

01 迷一樣的1900:介於真實和不真實之間

1900,從頭到尾只存在於號手的講述之中,是一個無人知道的傳奇。

它的出生成謎。

他是一個被丟棄在頭等艙鋼琴上的嬰兒,或許親人把他放在那裡,只是為了讓他過上富足的生活。

但不巧的是,他被一個鍋爐工撿到了。

因為撿到他的年份是1900年,所以名字叫1900。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它的存在成謎。

對這個世界而言,他是不存在的:

沒有任何一個城市,教區,醫院,監獄或者棒球隊裡,載有他的名字。他沒有國籍,甚至沒有生日,也沒有家,按照官方說法,他甚至從未出生。

它的才華成謎。

8歲的時候,第一次坐在鋼琴前,他就可以彈出驚豔全場的樂曲。

他可以用音樂讀懂每一個人,任何人都可以化作他手尖的音符,腦海中的韻律。

他與最頂級的音樂家決鬥,也可以輕鬆取勝。

可事實是,他從並未學過音樂,那些音符就好像是從他的血液裡冒出來的一樣。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它的經歷成謎。

在養父去世之後,他是如何長大的?

他從未下船,大船被棄用之後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他是如何在已經生鏽又佈滿蜘蛛網的船上活下來的?

無從解釋,很明顯,導演也不想解釋。

他的死亡也是謎。

除了號手,沒有人知道。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如此多的謎聚集在一起,給了我們一個介於真實與不真實之間的1900。

說他真實,是因為他在電影中存在了兩個多小時。

隨著號手的講述,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傳奇人物的一生,就像江湖傳說中的大俠,未見其面,卻已心生敬仰。

說他不真實,是因為關於這個角色,除了鋼琴和船,你幾乎一無所知。

他的身世不清不楚,他的才華不可思議,他的人生虛虛實實。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但夫人以為,這部電影的價值,就在它的虛。

傳奇的人物,不可思議的人生,並不是導演想說的。

導演真正想表達的,就在這虛實之間。

畢竟,實在的故事很常見,哲思的虛無很稀有。

02 一生未著陸地的1900:守望孤獨與純粹

1900是一個孤獨與純粹的人。

純粹很明顯。

他的音樂是純粹的:所有的音符都來自內心和一念之間。

他的生活也是純粹的,一生未著陸地,生活在方寸之間,除了鋼琴和片刻的愛情衝動,沒有更豐富的內容。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但他也是孤獨的。

彈琴的時候,周圍是熱鬧擁擠的人群,但當人群散去,只剩他孤獨地坐在鋼琴前。

雙手放在膝蓋上,背有些彎,有著被熱鬧遺棄的可憐。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而且,他知道自己是孤獨的,對這份孤獨有著清醒的認識。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對於陸地上面的世界,他也曾嚮往過。

當一個落魄的人向他講述自己的人生,向他講述大海的聲音的時候,他明顯被觸動了,對陸地也多了幾分好奇。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幾年之後,他遇到了一個美得如夢如幻的姑娘,並對她一見傾心。

當看到她的時候,他的指尖自動流出如水的樂曲,似有似無,溫柔動人。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這一眼,可以被納入電影史最浪漫的鏡頭之一

他被她打動,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她,甚至在深夜偷偷潛入客艙,悄悄地吻了她。

這個美麗的姑娘,成功激發了他走向陸地的渴望。

但當他站在舷梯上,只差幾步就可以踏上地面的時候,他果斷放棄了。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不同於常見的一眼誤終身的事故,儘管1900難得地心動,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孤獨。

在下船前,號手向他描繪他在陸地上的生活:娶一個美麗的妻子,享受紅塵的幸福。

那樣的圖景對於平常人來說是動人的、溫暖的,然而,1900不是凡夫俗子。

孤獨與純粹才是他的歸宿。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如果說在這之前,1900對輪船以外的世界還有嚮往,還有想要改變的試探。

這一次沒有成功的下船經歷,則讓他對孤獨的自我選擇更加篤定。

他終於明白了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享受純粹。

一艘船的空間,一架鋼琴的快樂,一首首曲子的隨心,就是他的整個人生與天地。

1900的孤獨不是被動,而是一種自我選擇。

03 孤獨永恆,純粹無敵

孤獨是永恆的。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孤獨。

只不過,有的人享受並選擇孤獨,有的人視孤獨為洪水猛獸,1900明顯是前者。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多年後,當號手在將要被炸燬的船上找到他的時候,他向他解釋了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走下舷梯:

阻止我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無法看見的東西。

在那些無限延伸的城市中,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人生海海,被捲入其中等待自己的就是千萬種不確定,同時也會失去個體存在的意義。

那一刻,1900懂了。

就像當今社會中的你我,因為房、車是成功人生的標配,所以我們也要有。

因為錢是衡量成功的標準,所以我們要死命賺。

但是世俗的標準應該是個人的標準嗎?誰還有時間思考這些?

1900的睿智之處就在於主動選擇過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一生,哪怕這只是他一個人的堅守。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船上的世界雖然小,但他可以自己做主;88個琴鍵雖然有限,但可以自己把握。

船下的花花世界,雖然浩瀚無邊,充滿誘惑,但可能一個人終其一生,也什麼都抓不住。

所以,陸地上的熱鬧豈不是更孤獨?

簡單說,留在船上,是有意義的孤獨;走下船,等待他的是無意義的孤獨。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他很幸運,在踏上陸地之前,就已經領悟到了這個道理:

光是街道,就有上千條。這該怎麼選擇?該選哪條街?哪個女人?哪棟房子?哪塊土地是屬於你的?應該觀看哪處風景?還有該選怎麼個死法?

整個世界對你而言,不過是個重擔。你甚至都不知道它的盡頭在哪兒。我是說,難道你不曾恐懼,光是想到這些就會令人崩潰嗎?想到要生活在如此巨大的城市中。

正是因為這個敏銳的洞察,他拒絕了這個重擔,享受自己純粹的小世界。

在生死抉擇的時候,他依舊拒絕走下船:

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女人,是太長的旅程,是太濃的香水,是個不知該從何處譜起的樂章。

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最好的結局就是,我走下人生的舞臺。

看《海上鋼琴師》,最不應該思考的就是1900是否存在

1900其實是理想與純粹的化身,他的故事是一則人生寓言。

純粹的人無敵,所以,能夠成為傳奇的人大多都是純粹的。

詩人海子,追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渴望像孩子一樣純淨,生死都是傳奇。

梭羅享受瓦爾登湖畔有屋藏身,有食飽腹就安然自得的生活,鑄就了文學史上的傳奇。

這樣的傳奇可能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鑄就,但他們可以為我們提供精神上的桃花源,讓我們即使身處凡塵,依舊可以葆有一份純淨。

哪怕這份純淨只佔生命的1%,它也可以讓剩下的99%更有價值與質感。

這同樣是《海上鋼琴師》存在的意義。

所以,不要再去探討1900到底夠不夠真實,於其陷入無意義的糾結,不如思考電影本身的價值,不是嗎?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電影夫人,獨立影評人,頭條號簽約作者。希望在電影的世界裡,遇見你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