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大歷史視野”研究“中國經濟學體系”

藉助“大歷史視野”研究“中國經濟學體系”

全面認識一個事物,則需要了解該事物的來龍去脈。全面認識一個人,需要了解這個人的過往經歷。全面認識一個國家,則需要閱讀這個國家的歷史。全面認識經濟學,也需要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經濟史”是研究經濟學的重要途徑。

當然,我們這裡所說的“經濟史”並非所謂的“歷史經濟數據”。那些“歷史數據資料”浩如煙海,也許會對具體經濟政策的研究有所幫助,但是對於“構建新的經濟理論”卻基本上毫無用處。

我們口中的“經濟史研究”是對人類不同歷史階段“經濟運行輪廓”的研究。這種“經濟史研究”只需要知曉各個歷史時期的“經濟運行的大致輪廓”即可。完全不需要那些的“歷史經濟數據”。

例如我們對“工業時代”、“農牧業時代”、“原始社會”各自經濟運行不同之處進行研究時。只需要知曉各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經濟關係、經濟制度等經濟運行輪廓即可。而根本不需要知道具體的“歷史經濟數據”。

為了探究經濟學規律,我們在本書的研究中,經常會在人類不同的歷史時期之間進行穿插比較。我們需要找到“同一個經濟事物”在不同歷史時期內的各種表現。這對於探究當代的經濟運行機制大有助益。

每當我們對經濟研究對象的關係感到困惑時,我們就會回到人類歷史的不同階段去尋找“當時的答案”以及“當時的經濟運行規律”。然後再用“當時的經濟運行規律”,來探尋如今已經嬗變了的運行規律。這是因為事物在最初的時候,內部發展情況和外部條件都最簡單,也最容易被理解。這是一種大歷史視野的研究方法。

藉助大歷史視野的方法,是我們研究“中國經濟學體系”的利器。

K��\u0017�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