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丘吉尔:因为注定要失败,才值得放手一搏

最近我把2017年上映的一部电影,《至暗时刻》补完了,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很受鼓舞。在迷茫的时候,不会在徘徊不前。这部电影中最吸引我的是更平民化,个性化的温斯顿·丘吉尔。

温斯顿·丘吉尔:因为注定要失败,才值得放手一搏

温斯顿·丘吉尔代表胜利的V字手势

在二战时期出现了一群伟大领袖,他们带领着自己的国家,人民,战胜了法西斯,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走向光明。他们被世人称颂,其中一些人甚至被神化了。也让我不由得开始思考,把这些对伟人们过分夸大的赞誉抹去后,我们看这些伟大领袖本身,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温斯顿·丘吉尔。

温斯顿·丘吉尔他有着众多的头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等。最让我惊讶的是在1953年,丘吉尔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简直是个全才,他也和斯大林,罗斯福被称为雅塔会议的三巨头。就这样来看,丘吉尔,他是个浑身环绕着光环的卓越领袖。

但是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是一个和普通人并无差异的温斯顿·丘吉尔。丘吉尔,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虽然他的家境较好,但是父亲政治不得志,母亲很风流,所以家庭的名声不太好。在丘吉尔中学毕业后,他的父亲将他送到了著名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但是各位读者千万不要以为丘吉尔卓越的军事素养,就是在这时培养起来的,在二战开始前,他都一直没有展现出任何的军事才能。

丘吉尔从军校毕业后,入军担任军官,不久便到前线去做战地记者。在这期间他到达过世界上很多地区,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锻炼了丘吉尔的文笔。1899年,布尔战争爆发后,丘吉尔随军前往南非,战败后和众多的英军士兵一样被俘虏了,丘吉尔并没有老老实实的待在战俘营里,他越狱逃回了英国,这让丘吉尔在英国名声大振,他也因为此事,正式步入了政坛。

温斯顿·丘吉尔:因为注定要失败,才值得放手一搏

布尔战争纪念碑

丘吉尔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是非常的漫长,持续了五十多年。了解丘吉尔主张政策的人,都知道他和保守这个词完全不搭边,但是才步入政坛的丘吉尔,却代表保守党,当选了议员,丘吉尔似乎并不在乎自己是哪个党派的人,他竟然多次公开抨击保守党的政策,他这样的性格也导致了他的政治生涯并不是那么的顺利。

1905年,丘吉尔便和保守党分道扬镳了,丘吉尔果断的投奔了自由党的阵营,并在自由党上台后,丘吉尔先后担任了内政大臣和商务大臣,之后还担任过海军大臣。他的政绩可以说是十分的糟糕,一战中英军在攻占达达尼尔海峡时伤亡惨重,他也遭到了政坛的排挤。一战结束后,丘吉尔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但是,他却主张让英国政府应该介入俄国的内乱之中,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延伸,丘吉尔在最初就一直是反对共产主义的

由于上个世纪初,世界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普通民众普遍渴望和平。在自由党竞选失败后,丘吉尔也意识到了民众的反战情绪。丘吉尔再次投奔了保守党,当保守党大选获胜后,对经济一窍不通的丘吉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于是他非常复古的想推动英国政府支持金本位制,这个政策如果真施行了,那么英镑的地位将会大幅度的下降,在这一时期,丘吉尔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行政上的表现,都是十分平庸。他在内阁和议会的支持者更是寥寥无几,唯一有些先见之明的就是主张是让英军要时刻整顿军备。

1934年,阿道夫·希特勒夺取了德国政权,在他的领导下,纳粹德国迅速的崛起了。此时英国首相是张伯伦,一个十足的保守主义奉行者。面对希特勒强势的外交策略,张伯伦领导的英国政府,一直采取绥靖政策,一味的纵容德国在欧洲的侵略行为。当然,这种绥靖政策,也在不久之后,便让英国人和法国人吃了苦头,1938年在德国兼并了苏台德地区。

温斯顿·丘吉尔早就看清了希特勒的嘴脸,他知道奥地利和苏台德地区是无法满足希特勒的野心的,所以他十分坚决的反对绥靖政策。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就代表了首相张伯伦政府对德政策是完全错误的,也让英国政府受到了愚弄,于是张伯伦在下台前,邀请丘吉尔加入战时内阁,并再次担任海军大臣,张伯伦建议乔治六世让丘吉尔重新组建战时内阁。

温斯顿·丘吉尔:因为注定要失败,才值得放手一搏

丘吉尔发表演讲

不久丘吉尔便以首相的身份,在下议院发表了演讲,他的主张非常的明确,“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这次演讲鼓舞了很多人,也让丘吉尔在下议院得到很高的支持率。

丘吉尔上任后,鼓舞了很多的英国民众,政府官员。但他开展工作并没有那么顺利。张伯伦虽然下台了,但他领导的保守党派,仍然是极力的反对英国政府通过战争抵抗纳粹德国,加上丘吉尔在当选不久之后,英国重要的盟友法国,便向德国投降了,没有人认为英国能打赢这场战争,丘吉尔陷入了被动。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由于当时孤立主义盛行,大多数民众不支持美国参与欧洲的战争,所以丘吉尔,也无法得到美国的支持,英国孤立无援。

虽然是张伯伦向国王推荐丘吉尔组建战时内阁,但并不代表着张伯伦支持丘吉尔的主张,而是因为推荐丘吉尔,能暂时得到工党,自由党的支持。张伯伦更希望让哈尼法克斯来担任首相,他认为丘吉尔上台,是保守党支持的,丘吉尔也许能和保守党站在一起。但是让张伯伦等人没想到的是,丘吉尔上台后,立刻坚决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强烈的要求英国政府必须和法西斯抗争到底,绝不投降,绝不妥协!

要知道丘吉尔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因为他的内心有多么坚强,而是因为他根本不了解此时英国军队的处境。如果他知道此时的英军,在欧洲战场上与德军对抗,正在不断溃败,兵力,综合实力也均比不上纳粹德国,甚至还被纳粹德国所包围了,那么或许丘吉尔在上任之初,可能就不会那么坚决的反抗法西斯了。可以说,丘吉尔在才上台担任首相时,他坚决抗反抗法西斯的表态,是和他盲目自大有关系的。

很快丘吉尔就知道了,英军在欧洲战场所处的不利状态。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盟友法国人,竟然完全放弃了对德国的抵抗,在不断的协调后,丘吉尔启动了发电机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行动的成功简直就是个奇迹,33万英法军队成功逃回英国,这也为之后盟军反攻欧洲留下了火种。

温斯顿·丘吉尔:因为注定要失败,才值得放手一搏

敦刻尔克大撤退

前面我们说过丘吉尔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在策划敦刻尔克大撤退后,他的军事才能似乎突然觉醒一般。英法军队成功撤回英国本土后,德军自然不会放过隔着海峡的英国,德军开始不断对伦敦进行了轰炸。丘吉尔再次展现出了一位伟大领袖的政治魅力,他不顾危险,每次都会前往被德军轰炸的现场去慰问百姓,去鼓励他们顽强的与法西斯抗争。

德军不仅是陆军实力强大,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出远程攻击导弹的国家,海军有U2潜艇,更是让盟军闻风丧胆,所以在战争开始不久,英军舰队损失惨重,英国在西线苦苦抵抗纳粹德国的进攻。丘吉尔知道单靠英国就这样扛下去,局势将会越来越不利,于是他将目光看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他开始不停的游说美国,想要让美国人也参加战争,或者为盟军提供物资补给,在丘吉尔的软磨硬泡下,英国从美国得到了50艘驱逐舰,填补了英国海军的损耗。

温斯顿·丘吉尔,他也是一个极具战略目光的领导者。前面我们说到了,丘吉尔一直十分坚决的反对共产主义,而英国的老对手苏联便是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在德军悍然入侵了波兰后,丘吉尔立刻对全国国民宣布,将会与苏联一起联合对抗纳粹德国,可见丘吉尔是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当然,在和苏联开始军事合作后,丘吉尔并没有放弃游说美国,他仍然希望能把美国拉下水。

1941年年末,日本空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宣战,丘吉尔不惧危险,飞过大西洋访问了美国,丘吉尔的诚恳态度,为英国赢来了一位强大的盟友。在丘吉尔的铁血领导下。丘吉尔率领着英国和英国人民,最终赢得了对抗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盟军阵营获得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隐约感觉到了,丘吉尔十分好战的性格。

战争结束后,战时内阁解散了,丘吉尔仍然主张用强硬的态度,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很多百姓迫切渴望着和平的生活,而不希望再参与毫无意义的斗争,丘吉尔虽然领导英国人民获得了二战的胜利,但却在战后的大选中失败了。

温斯顿·丘吉尔:因为注定要失败,才值得放手一搏

二战结束后丘吉尔在竞选中落选了

在二战胜利后的第一年,丘吉尔便前往美国访问,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由此拉开了冷战的序幕,在和平年代,丘吉尔还在宣扬战时的那套理论,丘吉尔有些不思变通。也因为他好战的言论,导致了很多百姓很反感他。英国工党首领艾德礼当选了首相,但是艾德礼执政期间,英国战后重建没有太大起色,战争中出现的巨额债务,也一直困扰着英国政府,加上艾德礼并不受皇室和普通选民待见,五年后的大选中,丘吉尔再次参选,并率领保守党获得了政权,他铁腕的作风促进了英国在战后的重建与发展。

二战结束后,盟军阵营迅速分裂,世界形成了美苏两极对抗的新趋势,丘吉尔仍然和他才从政时一样,是个坚决的反共主义者,德国曾在战争中让盟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为了对抗共产主义,丘吉尔在战后便主张重建西德,将西德作为西方阵营的前线,抵抗共产主义在欧洲的蔓延,他还主张西方世界要联合起来与苏联对抗。

今天我们不讨论丘吉尔,这一系列的政治主张是对是错,但对于英国而言,虽然战后国际地位不断下架,但丘吉尔所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巩固英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他带领着英国,从至暗时刻逐步走向了战后的光明,带领英国人民从二战的废墟之中重建家园。我们也不能否认,他所领导的英国,在二战期间为反抗法西斯所做出的贡献。

温斯顿·丘吉尔:因为注定要失败,才值得放手一搏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对反抗法西斯产生迷茫的国家,人民给予了坚定鼓舞,特别是他那个代表着胜利的v字手势。丘吉尔虽然是带领英国,走向胜利,走向光明的一位伟大领袖,但是在这个伟大的身影背后,也只是个平凡的普通人。在今天的很多记载中,我们都可以知道,丘吉尔有两大嗜好,一个是酒,另一个便是雪茄烟。即便在今天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每天早上起床便开始喝酒的酒鬼,能够在面对巨大压力,社会舆论的影响时,还能继续坚强,勇敢的抵抗到最后的人。然而温斯顿·丘吉尔,他就是这样一个老酒鬼,甚至因为他脾气暴躁,家世背景也不,也让他被很多人看不起,即便他担任首相的时候,他也不受内阁待见,甚至连英国国王都一度十分害怕他。

然而温斯顿·丘吉尔,却是一个具有顽强精神毅力的人,他就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将在欧洲节节败退的英法军队,悉数从敦刻尔克救回英国;也正是这个脾气暴躁的人,他却愿意在陷入迷茫的时候,从普通的民众身上,听取他们的意见,从中获得力量,并鼓舞同僚,政府反抗法西斯。丘吉尔就是在这种内阁不受待见,国王也害怕他的情况下,在身边的普通人,家人的鼓舞下,逐步让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开始信任,支持他,逐间的让顽固的英国保守派,开始和他站在一起对抗纳粹德国。

当我们看到这些伟人的时候,总是想当然的认为他们有着多么伟大的过人之处,甚至有一些天生就具备的卓越素质,但是在温斯顿·丘吉尔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和普通人一样拥有众多的小毛病,也一样有懦弱,迷茫的时候,也一样需要身边的家人朋友,或者是素不相识的路人的鼓舞;但他也的确有异于常人的地方,他让我永远记住了这句话: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注定的失败,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温斯顿·丘吉尔,让我记住了,在面对命运时,因为注定要失败,才值得放手一搏!

温斯顿·丘吉尔:因为注定要失败,才值得放手一搏

1955年丘吉尔退休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