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愛的人結婚,是自己的責任,婚後“太作”只會更痛苦

​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的確很有道理,與之類似的道理也有很多。比如說,有些人的痛苦,煎熬和憂愁,其實都是“自作”的,都是自己釀成的。

並且很多苦果,是提早就意識到自己錯了,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悔改,不改變,最終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或者讓自己持續受煎熬。

這也算是“性格決定命運”的一種,或者說,是自己的心態,觀念,決策,言行,造就了自己當下的境況。

跟不愛的人結婚,是自己的責任,婚後“太作”只會更痛苦

總有人說命運,認為命運是天定的,是註定的,有時候看,好像是的。

但你繞到有些人的苦難或痛苦背後去看,就會發現不能只怪命運,所謂命運,有時候真的是他們自己從中起了大部分作用。

因為命運這個東西,經常跟隨著一個人的決定,選擇,認知之類的行為在變化,在行進。

所以說,當你覺得自己不快樂不幸福時,不要先怪命運,先檢查一下自身。

是不是自己選擇錯誤?是不是自己決定太愚昧?是不是自己認知有問題?是不是自己性格造就的?

若懂得並會反省,便能看清問題的本質和真相,便能理解自己為何在這樣的境況之中。

從而正視問題,做出改變,而不是怨天尤人,怪命運不公,或把一切推給命運,然後隨波逐流,任意沉浮。

跟不愛的人結婚,是自己的責任,婚後“太作”只會更痛苦

網友阿佑,就落入了責怪命運、卻看不清自己問題的心理中。她說自己婚姻不幸福,每天都覺得煎熬無趣,進退兩難。

丈夫是人介紹的,外表普通,因為忙事業,年紀拖得有點大。性格沒啥特色,但能力還行,家境不錯。

當初覺得嫁給他自己衣食無憂,啥也不用操心,應該很好,所以就同意了。

阿佑婚前也沒什麼正經工作,只是人長得漂亮。丈夫家彩禮給的也不少,房子車子什麼都有,也不用跟公婆住,阿佑嫁過去後,也就沒上班。

家務事她願做就做,不願做,丈夫也不會強求。而且婚後這個男人對她越來越好,他很體貼,幾乎是無微不至地對待阿佑。

說把她捧在手心裡寵愛也不過分,阿佑不想早早要孩子,他雖然覺得遺憾,但也同意拖個一年半載,可以享受夫妻二人世界。

按理說,這樣的生活很愜意了,但是阿佑漸漸覺得無聊了,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偶爾出去見見閨蜜朋友,買買衣物,丈夫也會抽節假日帶她去玩玩逛逛。

跟不愛的人結婚,是自己的責任,婚後“太作”只會更痛苦

阿佑對丈夫的態度,卻越來越敷衍,或者說她盡力在回應,但是總覺得自己不愛這個男人,甚至開始牴觸他對自己身體上的碰觸。

加上經常有一些老同學或是異性朋友聯繫她,陪她聊天,其中不乏一些長得帥會“撩”那種,她一對比,就覺得丈夫太無趣,長相也不行。

可能也因為相處時間稍微長了一點,有些厭倦,反正開始看丈夫這裡那裡不順眼,甚至還有喜歡上其他異性的衝動。

但是她又覺得,自己不能離婚,這婚姻讓她安穩,自己啥也不用做,每月丈夫給的零花錢也不少,日子過得很輕鬆。

可是心裡就像有兩個自己,一個要她好好過日子,一個老想往外跑,想要刺激浪漫一類的體驗。她覺得這樣很痛苦,不知如何是好?

很顯然,這個阿佑是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或者說,她這樣的煎熬心理,完全是“自作自受”,自找的不痛快。

首先,人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所以自己同意的婚事,沒人強迫,就說明自己也圖了些什麼。既然“圖”了,那就安份守住自己“圖”的那一點才對。

得到了所圖的,又想要更多,是太貪心的表現。

跟不愛的人結婚,是自己的責任,婚後“太作”只會更痛苦

同時,也還有一種不知足的心理,因為現實中,很多人都會有這種心理:

那就是遇到自己愛、而對方不愛自己的人,就覺得很珍貴,因為想要得到和征服,而放大對方的重要性,放大對方的好。

以為那就是愛,所以想在一起,然而你特別愛的人要真跟你在一起了,可能並不會善待你,甚至把你的人生弄得痛不欲生。

而那些對你特別好的人,你又覺得人家沒意思,沒挑戰性,所以容易輕視對方,覺得愛不上。

其實我們都明白,世間沒有完美對等的感情,是否愛一個人,有時候還是看你願不願意愛,不一定是那個人不值得愛或不可愛。

拋開愛不說,婚姻也是一種合作關係,是一種相伴到老的契約合作方式一樣。

遇到一個人品不錯,能力不錯,並且溫柔善待自己的伴侶,其實也是一種幸事,不說強迫自己有多愛對方,至少也要心態平和一點去看待對方。

跟不愛的人結婚,是自己的責任,婚後“太作”只會更痛苦

不抱偏見,不恃寵而驕,不貪心。同時,也不要太無所事事,即使不需要自己賺錢補貼家,也要做點什麼。

要讓自己不那麼空虛無聊,心態也要調整的平和安靜一點,才能不胡思亂想。

如果盡力了,還是覺得跟對方在一起沒有喜悅和幸福感,甚至有負擔,那就承認自己選擇錯誤,早點分開。

若是猶豫不決,想分又不想分,只能說明還享受著這段關係裡的好處,還在這段關係裡索取著自己看重的東西。

如果是這樣,那就還是安分守己,不能同時要了這樣,又要那樣,那樣容易都失去,抑或都得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