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能趕上特斯拉嗎?

一眾車企在破產,一眾門外漢想衝進去。造車如圍城一樣,箇中滋味,品過自知。

有人說,恆大造車就跟當年豐田跑去蓋房子搞房地產公司一樣,不是有什麼技術積澱,更不是因為有什麼獨門秘籍。而是純粹只因為資本恐懼症,害怕停下來,連年膨脹的增速突然消失,陷入停滯,所以就出現飢不擇食的行業亂入。

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能趕上特斯拉嗎?

畢竟搞房地產的突然要轉行造車,核心技術轉移跨度著實有些大了,甚至有網友戲稱,或許首款產品是南北通透的精裝大平層房車系列也說不定。而遙想董明珠當年,雄姿英發,結果格力手機,珠海銀隆基本上是灰飛煙滅。

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能趕上特斯拉嗎?

但老百姓都知道隔行如隔山的道理,這些企業卻總以為資本可以主宰一切,董明珠好歹有格力這個消費類製造業大廠在後面撐著。恆大一個負債率超過百分之百的房企,目前又正面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壓力,不想著收縮投資保命,還要投資各大車企競爭激烈的電動車行業。技術儲備就不說了,就現在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形式,未來幾年許老闆拿的出錢持續投入嗎?

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能趕上特斯拉嗎?

但我們今天不關心恆大未來房子賣得好不好,也不關心頂著全球經濟衰退,貿易萎縮的大環境頂風跨行業,許老闆的資本能撐多久,只想聊聊截至目前,恆大造車到底有沒有潛力。

恆大的造車路數能追趕上特斯拉嗎?

上週,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在廣州舉行。116家世界頂級汽車零部件企業高管、5家世界頂級汽車工程技術龍頭企業高管、5家世界頂級造型設計大師團隊等合作伙伴,均來到了現場。

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能趕上特斯拉嗎?

其中最值得推敲的一段發言,是德國汽車研發企業IAV集團CTO Mathias Kratzsch對於“恆大未來三到五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這一目標的表態。他認為:“未來不是說什麼就是什麼,未來是要創造的。“並且提到,恆大與特斯拉不同,特斯拉是把所有工程師都僱到公司,恆大的優勢是將世界龍頭的供應商都集中到一塊。

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能趕上特斯拉嗎?

誠然,恆大與特斯拉最大的區別,正在於特斯拉是原創,在前面趟路,而恆大現在的造成理念只是跟隨在其後,做系統集成商。現在更是豪氣沖天的召集了116家汽車頂級供應商,從底盤、外觀、電機、電池、電源管理、車輛自動駕駛等等一應俱全,接下來就只用看恆大集成創新的能力如何了?

造車顯然也沒那麼簡單:

雖沒有大飛機、航母那麼複雜,集成創新仍然是需要積累的,好比特斯拉開放專利這麼多年,路也趟平了很多,然而大部分車企卻跟在後面踉踉蹌蹌,難以望其項背。

國內造車新勢力這麼多,從賈布斯到一眾造車新勢力玩家,都是一路跌跌爬爬,恆大看到眼前懸著一塊肉就衝了過來,但是能不能吃到真的很難講。Dyson有技術,有現金流,和恆大一樣得瑟,但幹了一段時間已經放棄。華為有技術、有現金流,只做技術供應商。BAT都在門口轉圈,只敢發展相關的技術,但他們卻沒有一個選擇了奮不顧身的跳進去。

所以即使恆大豪氣干雲,能不能造出比特斯拉更牛的車來,還只能拭目以待,讓時間來證明。

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

從現有的信息來看,整車製造上,恆大新能源在中國、瑞典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佈局10大整車生產基地,還要建設相應配套的核心技術的零配件生產基地。

產品研發上,同步研發15款新車型,覆蓋頂級型、超豪華型、豪華型、尊享型、舒適型、經典型等所有檔次及轎車、SUV、MPV等全系列車型,實現產品線全覆蓋。

量產規劃上,恆馳的第一款車——“恆馳1”將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恆馳全系列產品將從2021年陸續實現全面量產。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說整體規模是有了,但車子的性能質量如何,市場接受度如何,暫時看來一切還是未知數。

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能趕上特斯拉嗎?

不過,許老闆的眼光還是不錯的。恆大造車,背後是天津國能收購的瑞典薩博,而薩博是個很固執的企業,造車技術不錯,還有一個叫鳳凰平臺的整車研發軟件,可以完全正向的進行乘用車的開發,也就是從概念圖到實車。

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能趕上特斯拉嗎?

說起來很慚愧,我們國家到今天都無法正向設計乘用車,

直到到今天的造車方式都是先選好底盤,然後搭車身,根本是瞎子摸象的開發方式。

而鳳凰平臺集成了薩博幾十年的經驗數據,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雖然相對於寶馬大眾豐田還是差距很大,但是對於國內的汽車水平來講卻是足夠優秀了,相對於那些雷聲大雨點小的造車新勢力來說,也算為恆大造車打下了一個比較牢靠的基礎。而許老闆手上掌握了國內能拿下的最靠譜的造車技術之一,接下來就看怎麼把場子鋪大,宣傳牛皮吹起來了。

許老闆畫的大餅香不香?

對於造車,許家印曾說過,“現在,我們也不是要彎道超車,我們純屬換道超車,和其他車企走的不是一個路口。”許家印也曾直言,恆大造車路具體而言就是“買買買”

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能趕上特斯拉嗎?

當然這一點,從今年前十個月,許家印帶領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高管,奔赴全球23個國家、47個城市,先後考察了58家全球汽車產業各領域龍頭企業,先後建立了三個世界級的造車朋友圈來看,足以說明許老闆的餅畫得夠大。


而且據許老闆透露,恆大新能源汽車接下來的三年投資預算是450億,掏出了真金白銀著色的大餅看起來也夠香。但話說回來,就像上週的供應商峰會豪氣沖天大玩簽約一樣,這些招數靈不靈,只能等時間驗證,市場驗證。

而更大的疑慮還在於,恆大集團能夠給恆大造車提供充裕的資金支撐,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於格局調整期。一方面,隨著特斯拉的國產以及大眾、豐田、通用等車企的快速入局,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壓力逐漸增大,市場空間受壓縮。

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能趕上特斯拉嗎?

另一方面,恆大踏入造車新勢力的時間節點是退補後各車型銷量瘋狂下跌的節點,11月11日,中汽協發佈數據顯示,10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降幅加劇。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萬輛和7.5萬輛,分別同比下降35.4%和45.6%,這已經是自7月以來連續4個月的持續下跌。毫無疑問,市場前景在短期內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恆大的車造得怎麼樣了?能趕上特斯拉嗎?

而此前,恆大在糧油領域的跨界,以短期內快速退出而結束,賣個水都能虧幾十億,

此番跨界造車,還得需要更加耐得住性子。幾百億規模的巨大投入,恆大造車顯然沒有“快進快出”的退路。即便恆大造車路徑在許老闆豪擲千金下逐漸清晰,但對恆大汽車來說,要真正撥開迷霧看見新能源汽車的光明,或許才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

待到退潮後,恆大的汽車會像以前它投資的糧油和“冰泉”一樣,被毫不猶豫地剝離出去,還是像恆大足球一樣,衝出亞洲為國增光呢?後面的結果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