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變"標的" 500強民企三胞被債務危機拖入陷阱

昨天(11月19日)一筆債務違約,讓44萬股民瞬間懵圈,順手也把“離奇炸雷”的白馬股東旭光電送上了頭條,大多數人想不通,為何一家總資產2000億、賬面現金183億的大公司,竟然還不起20億的債。


“慶幸”這件事帶節奏,前一天同樣遭遇違約的債券H7三胞02“躲過”了媒體和坊間的熱烈關注。雖然這筆債的債務人——三胞集團,不僅公司體量不小,還一度手握南京多個“地標”項目。
曾有人形容,在被稱為“中華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站在孫中山先生銅像前,往南望去,放眼能看見的幾棟大樓,都是三胞集團的資產。

地標變

聳立在核心商業十字口的新街口百貨、東方福來德百貨、三胞國際廣場,都是南京最具代表性的物業,尤其三胞國際廣場的前身“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在原主人李嘉誠出售的內地資產中,也能佔到咖位。

這幾棟物業源於三胞集團2011年收購的南京新百、2014年收購的英國老牌百貨Hof、2015年收購的南京寧金實業投資有限公司。
而2014-2017年,正是三胞集團實控人袁亞非在全球大舉開演收併購大戲的階段。
“揮斥方遒”一度讓三胞集團構建了金融投資、商貿流通、信息服務、健康醫療、房地產開發五大板塊,擁有宏圖高科(600122.SH)、南京新百(600682.SH)、富通電科(新三板837438)等多家上市公司,宏圖三胞、廣州金鵬、安康通、以色列納塔力、美國丹瑞等國內外企業,全球員工近5萬人,連續第15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收購隱雷集中爆發 “偏門”地產最抗打

一路的高歌止於2018年。
當股民發現,2017年末三胞集團總資產達到880億的峰值時,它的商譽竟然超過了160億,股價給出了最直接的回應。


2018年春節前夕三胞旗下的南京新百,在一個跌停板後停牌,為收購世鼎香港100%股權(對睹協議為2018年-2020年淨利潤5.3億、6億、6.6億),股東卻不買賬,在6月21號覆盤後,連續遭遇8個跌停牌。
與此同時,風險集中暴雷。
2018年7月,三胞集團5580萬的資管計劃發生實質違約,9月被法院列入執行人名單,大股東股權遭全倉凍結,公司多項信用等級紛紛下調。
瘋狂收併購的後遺症,顯露無疑。
據鳳凰財經此前分析,三胞集團的收購標的大多為不良資產,獲利需憑藉整合運營,但三胞集團並不以此見長,因此它的資本財技主要收購後快速將資產賣給上市公司,抬高上市公司利潤和股價,同時維持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再以上市公司為三胞系及關聯公司增信,展開進一步資本運作。
因而從上市公司南京新百的財報風財訊看到,即使在經歷了一波清理,到2019年中期,地產公司也依然在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上的貢獻率領先。

地標變

但公司層面,越迫近“資不抵債”越壓力山大。

三胞集團的業績指標進入2018年後,劃了一個完美的跳水,營業收入下滑22.7%,僅完成432.92億,淨利潤-66.88億。總資產768億,規模減少112億,淨資產更損失了80億,走入水平面之下(-29.91億)。
而根據鵬元資信數據,當年集團被各類金融機構抽離資金累計超過110億元。截止去年一季度三胞集團的有息負債413億(短期有息負債209億)。
償債壓力不言而喻。
兩家上市公司也受到了拖累,三胞集團所持的南京新百、宏圖高科股票先後遭司法凍結,並且處於輪候凍結狀態的股數超過實際持有股數。
並且,風財訊觀察到,南京新百2018年營收下滑了24%,淨利潤-8.86億;南京高科營業收入下滑5.56%,淨利潤9.58億。
更不樂觀的是,2019年情況似乎沒有變好,伴隨債務逐漸到期,違約接踵而至。
據風財訊不完全統計,2019年到期的12三胞債、H6三胞02、H7三胞02私募債務,均出現違約,涉及債務餘額約10億。要知道,去年三胞尚能在到期日贖回兩隻17億債權。

地標變

實控人的選擇 丟地產保醫藥

這個時候,最先抓住的一根“救命草”依然是與房地產相關的資產。
在袁亞非提出的“100億資產瘦身計劃”中有,東方福來德百貨的51%股權、宏圖三胞等零售資產、宏圖上水雲錦住宅、板橋健康快樂小鎮和南京國際金融中心的股權,此外則是美國博克斯通、紫金信託、鵬元徵信、萬威國際等的股權,減少負債約115億元。
目前上市公司資產包中,宏圖高科地產子公司南京源久,會在售完所有物業後選擇退出;南京新百持有的5家地產公司、2家商業公司,股權被大比例質押。
風財訊從南京新百近兩年的資產騰挪留意到,這家以零售商業為主的公司正在逐漸變身大健康公司。這或是三胞集團尋求解套的第二根稻草。
近年,袁亞非分別將南京三胞醫療、齊魯幹細胞、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安康通等的股權,注入南京新百。

地標變

(袁亞非)

顯而易見,在三胞集團的投資、商業、信息、健康、地產五個賽道中,袁亞非選擇押注健康醫療。雖然他曾強調收併購都是圍繞核心主業展開,而這項發家業務是商業零售消費。
有分析師告訴風財訊,目前醫藥等大健康類資產,相對更受資本市場關注,在股市能得到更高估值。在南京新百股價低的時候,注入這類資產一方面能增加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一方面可以短期壓低估值,避免過高商譽給上市公司股價帶來的不利因素。
“一旦上市公司的估值上去了、股價走出低位開始上漲,大股東三胞集團才更有機會通過股權質押等方式,得到更多低息貸款,走出惡性循環。”
不過移挪策略並不一帆風順。例如去年5月徐州三胞醫療管理有限公司20%股權的轉移,就遭遇上交所兩次問詢函,南京新百股價大跌,跌幅超7%,並最後終止了交易。
畢竟南京新百自身的品相,還需要包裝和優化,而它目前還處於受母公司拖累的狀況,轉型面臨的問題不少。
不過就目前來看,三胞集團還沒有到實質性的資不抵債的地步,即使集團全部拍賣淨資產歸零,最壞結果可能也是失去兩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權,尚未到影響上市公司資產的處境。


這自然不是袁亞非想看到的。最終在今年11月15日,他選擇讓出一步,全面退出南京新百董事會,辭去一切職務,由副董事長接棒。
但就一步,在公司股權層面,袁亞非依然是實控人。今年7月引入中國華融的股權投資,方式是定向增發,也未影響大股東的控股地位。
地產是把雙刃劍 守本分比賭對靠譜

如果當初三胞集團不是走國際化,而是把錢轉投國內房地產,會不會是另一番光景?
面對這個問題,袁亞非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啊!”
他的完整回答是“這也很難說…國家鼓勵個人和企業創新,但同時金融機構認的是土地房產,你說商譽值多少錢,(金融機構)反而不認。”
回想自己93年創業的時候,2萬元在南京珠江路電腦城租了一間最靠近廁所的店鋪。先賒賬進電腦,靠嘴皮子把電腦賣掉之後,先把錢投去打廣告,賭對了廣告的效果,電腦越賣越多、越賣越快,他準時還了錢。
信譽讓他能在下次更容易借到錢、借到更多錢,營銷則讓他能把電腦賣得更快,後面生意越做越大,索性開起了IT連鎖門店,這就是三胞集團的雛形。


邏輯和最初房地產“畫圖紙、賣樓花、還賒賬”如出一轍,當時的袁亞非和很多“92派”一樣,偏一步就能跨進房地產。
但最終沒有像馮侖、王功權、潘石屹、易小迪等同儕一樣,袁亞非看地產的眼光比較獨特,他曾在電視節目《波士堂》中暢言“當別人忙著蓋房子的時候,我在買供應鏈和場景。”“等到他們過來找我,將房子折價賣給我的時候。我對他們說,已經在這裡等你們很久了。”
不過從後續動作看來,袁亞非投入最多的,不是服務零售主業的場景、不是服務IT科技的供應鏈,也不是大趨勢的房地產,而是海外,他判斷“當全球經濟還在復甦期,海外有大量優質且被低估的企業”。然而這部分資產也是這一波調整中,他最先清理的。
不過無論結果如何,似乎都未動搖袁亞非對房地產的判斷——房地產是一把“雙刃劍”,對經濟發展有帶動作用,但對經濟去產能轉型升級也有一定抑制。
其實,即使選擇了房地產也並不意味著沒有風險。
這一輪週期中,房地產行業已經發債480只,餘額5,893.57億元,數量和規模都處在各行業的首位(截至2019年9月30日)。

樹大招風、雲濃雨厚,何況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平均資產負債率最高,近三年還以28.17%的複合增速上揚,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導向下,行業信用風險需重點關注(中證鵬元數據)。


“尤其當前階段,並非小企業才有危險,大企業暴雷的屢屢可見。做企業的回到企業本身,立端行正把業務做好。”
雖然遭遇投資失誤,但袁亞非從三胞集團25年的歷史中總結的一句話,其實很中肯——
“惜緣分、守本分、練技能、得正果”,順應政策,找準方向,同時堅守實業,這就是民營企業的本分。

(風財訊 王婷婷/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