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點》:鮮花與白骨,中國創業史的一個橫切面

“一旦走上這條船,焦慮應該是伴隨終身的——除非你退休。”這是電影《燃點》中一位創業者的話。

《燃點》是一部有關創業的紀錄片,像上面這句這樣有關創業的講述,電影中頗多。電影提供了不同於新聞報道(這一常見的,大眾瞭解創業和創業者的途徑)的視角,拉進了觀眾與創業者之間的距離。

看的時候,不經意間會忘記:原來他就是近來備受爭議的創業者,原來她也會被這些事情困擾,原來他就是那家科技公司的掌舵人,原來……原來強勢如羅永浩,也有這麼脆弱的時刻。

上面那句話,就是羅永浩說的。在電影中,聊到深處,他說自己甚至想過自殺。

《燃點》:鮮花與白骨,中國創業史的一個橫切面

創業很難,堅持很燃

創業就是這樣,九死一生,磨難非人。這並非什麼新聞,但是在《燃點》中,這些親歷者的講述,依然令人感慨。

“困難你得自己去消化。你跟團隊說,團隊崩潰了。跟家人說,家人說別那麼累,幹嘛去創業。跟投資人說,投資人跑了。(創業後)對自己思考的壓迫,到了我自己都沒想到的地步。”獵豹移動創始人傅盛說。

《燃點》:鮮花與白骨,中國創業史的一個橫切面

Papitube聯合創始人Papi醬表示,當公司的人數超過一百的時候,自己才明顯有了創業的感覺,開始逼著自己做一些事,比如跟同事更多的交流,“倒不能說是被逼著創業,但是創業之後的很多事情,確實是被逼的。”

《燃點》:鮮花與白骨,中國創業史的一個橫切面

“(成立)三年以上,93%的公司會創業失敗,更不要說做大做強。”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說。

海明威曾說,每個上戰場的年輕人,都以為自己不會是受傷的那個。《燃點》裡的創業者說,以為自己可以逆風飛翔,但是其實不是。

年輕的海明威在戰場上負了傷,身體裡有兩百多塊彈片。而在電影裡,創業者們會跟你講述,自己身體裡的彈片。

據瞭解,電影的製作時間超過一年,在瞬息萬變的中國創業界,一年意味著很多企業的誕生和另一些企業的死亡。影片中的一些創業者,在這一年中,經歷了至暗時刻,比如ofo的戴威和錘子科技的羅永浩。

2018下半年,ofo負面新聞接連不斷,從用戶退押金難到發不出工資,從戴威承認經營有問題到供應商上門追債,到最後,憤怒的用戶在ofo總部排起長隊,嘲諷的人在朋友圈曬退押金的排名——有的高達八位數。

《燃點》:鮮花與白骨,中國創業史的一個橫切面

當一家企業出問題的時候,多數人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的。《燃點》裡的戴威,聊創業的初心、夢想、和未來,“騎車,有上坡有下坡,創業也是。”但是一轉眼,在現實中,這些東西就變得那麼虛幻、無法依靠。

理想主義的羅永浩,也身處相似的處境。錘子科技2018年11月初的發佈會之後,負面新聞就不曾斷過——產品全線缺貨、發不出工資、供應商向法院申請財產保護、羅永浩四處找下家……

一位創業者曾說,從前面看,創業者面前滿是鮮花和掌聲,令人羨慕,但是如果看到身後,很多人可能會被嚇死——創業者的身後就是懸崖和萬丈深淵。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創業?

“還是喜歡,要不然做不下去。”羅永浩說。

“我想要表達。”Papi醬說。

“我們就是要幹這個事兒。”戴威說。

“創業者追求更高成功的衝動,比普通人要更強一點,(也)更加煎熬他。”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說。

《燃點》:鮮花與白骨,中國創業史的一個橫切面

正在發生的創業史

一些創業者歷經至暗時刻,另一些創業者則風頭正勁,2018年9月,新氧獲得當年的第二筆融資,融資額7000萬美元,成為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獨角獸。

“紀錄片最大的機制就是記錄真實,它留下特別寶貴的資料,可能後面20年、30年、甚至50年之後的人再來看這個片子,都能瞭解我們這一代人怎麼生活、怎麼工作、怎麼奮鬥。”新氧創始人金星說。

《燃點》:鮮花與白骨,中國創業史的一個橫切面

“我希望記錄這個時代一些創業者的片斷。”《燃點》的導演關琇說,“話說大一點,我希望記錄正在發生的創業史。”

放眼全球,中國創業界的波瀾壯闊都是少見的。中國用二十年的時間,走完其他國家走了幾十年的互聯網時代,之後迅速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並且佔據優勢地位。如何更好地記錄創業故事和創業者,為後來的創業者,甚至為國家的商業和經濟提供借鑑,是一個重要的命題。

《燃點》:鮮花與白骨,中國創業史的一個橫切面

《燃點》導演 關琇

某種程度上,《燃點》就是中國創業史的一個橫切面。

賈樟柯曾說,如果要拍當下的中國,只拍流水線工廠裡的工人,或者只拍巴黎時裝週上的中國設計師,都不夠全面,都只是局部。如果要反應中國的現實,就都應該拍。

同樣,如果要反應當下中國的創業全景,只有科技行業的紅海搏殺,或者只有互聯網的潮來潮去,也不夠全面。只有把這些行業放在一起,才可稱其為全景。《燃點》就是這樣一部全景式的創業紀錄片。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表示,《燃點》的公映,離不開很多人的支持,“不管票房怎麼樣,我覺得這件事情都成了,因為這部電影永遠會存在,會有越來越多人的看到它,會觸動越來越多的人。”

《燃點》:鮮花與白骨,中國創業史的一個橫切面

“每年我都對很多美國創業者說,如果跟中國的創始人廝殺,你們會被他們殺得片甲不留。”張穎表示,經緯中國聚焦中國,沒有一分錢投在國外,“今天來看,一點都沒有錯,一點都不後悔。”

電影結尾處,演講臺上的羅永浩,引發現場觀眾巨大的歡呼聲。但是在歡呼聲中夾雜著的,是讓人很難不去聽到的噓聲。

“不被嘲笑的夢想,是不值得被實現的。”羅永浩說。

哪有什麼徹頭徹尾的歡呼?有的只是困難和壓力之下的創業者,行動著,像推石頭的西西弗斯一樣,抵達下一個失敗、或者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