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點》:安傳東這樣的人,怎麼看起來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在時代高度發展的當下,伴隨各種網絡公司、金融大鱷的迅速崛起,關於創業的話題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年逾六旬的徐小平說過一句話:“古往今來,加上我所經歷的時代裡,當下就是最好的時代。”此言出自何處?在1月11日上映的中國首部紀實電影《燃點》的結尾處,徐小平如是說。


《燃點》:安傳東這樣的人,怎麼看起來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狄更斯在《雙城記》裡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看完電影《燃點》之後,面對影片中的主人翁,不禁感慨當下的中國對於青年創業者而言,當下就是最好的時代。

從來沒有一部紀錄片像《燃點》這樣,真實的通過聚焦創業者的創業故事,描繪當下正在急劇變化的創業時代。從這部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比如正處於風口浪尖的ofo小黃車創始人戴威、稍有動作就上熱搜的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2016年靠短視頻紅遍網絡的papitube聯合創始人papi、還有《奇葩說》第一季奇葩之王馬薇薇……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創業者要麼就是在近幾年新興崛起的產業中的佼佼者,要麼就是在其他領域做到極致而後跨界重新創業的。


《燃點》:安傳東這樣的人,怎麼看起來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作為一部創業者紀錄片,電影主演都是自帶流量的名人,他們當中有50後、60後、70後、80後,甚至是90後。其實從《燃點》這個紀錄片也能側面反映出當下社會的中堅力量構成。目前還看60後、70後、80後仍是這個社會的主導力量所在,但世界遲早是90後乃至00後創業者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燃點》:安傳東這樣的人,怎麼看起來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燃點》中有一位創業者使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安傳東,因為在觀影的過程中,我聽到影院觀眾對他發出的質疑聲音最大。


《燃點》:安傳東這樣的人,怎麼看起來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安傳東是電影《燃點》中最為迷茫也可以說最為窘迫的一位,他在面對經緯中國的投資人張穎時,緊張到連最基本的問題都無力招架,他不知道自己產品的發展方向,甚至連定位都沒搞清楚。觀眾們看到的是一部紀錄片的電影片段,然而對於安傳東這位90後創業者來說,這次與投資人會面的失敗,無疑在創業道路上又一次的被人抱摔。

這位來自河南農村,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90後,在電影中看到他的生活狀態遠比同齡人差。事實上,以他的個人條件,想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甚至是考取公務員都不是難事,但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創業作為自己的人生道路。這背後的勇氣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尤其是對於抱有“穩定壓倒一切”的上一代人來說。

《燃點》:安傳東這樣的人,怎麼看起來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安傳東在《燃點》中,會為了一個月多用了200塊的電費而苦惱,這與網絡遙傳“拿到上億融資”的創業者人設完全不符。在電影中,拍攝者絲毫不掩飾安傳東的潦倒,從住宿到吃飯,從與合夥人商談到創業項目被投資人否定,甚至在影片的最後,回到家鄉的安傳東面對自己父母,流下委屈的眼淚時,全部被《燃點》紀錄下來。一直以來,安傳東相信自己的人生目標必將通過創業來實現,而這一路創上路上的荊棘讓這個年輕人傷痕累累,最令人心疼的是,安傳東從不以此當成是傷痛,每一次受挫他都能露出樂觀的笑容。


《燃點》:安傳東這樣的人,怎麼看起來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在大多數人眼中,安傳東這樣的人不是瘋子就是傻子。《燃點》將他的醜態與樂觀都真實的記錄了下來,也最為完整的記錄他創業失敗的過程。安傳東這樣的90後敢於創業,是因為他相信時代,也勇於擁抱時代。那些說階層已經逐步固化、上升通道已經關閉的人,大抵都是不敢輕言嘗試最崎嶇但風景最美妙的那條人生道路的一群人。

活得帶勁、絕不唯唯諾諾,對於90後來說,這個可能更為重要。在我看來,《燃點》這部紀錄片可能會對未來的安傳東有更為重要的意義,他不僅是代表了一群90後的創業者發聲,他更代表了這個時代還沒有真正安靜下來找自己出路的年輕人。未來,安傳東未必不會創業成功,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是創業者的必備素質。未來,一定會有更殘酷的現實在等待安傳東,創業就像“西遊記”,等到猴子變成孫悟空的那一刻,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必能取得真經。


《燃點》:安傳東這樣的人,怎麼看起來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世人笑安傳東太愚蠢,那是因為跳舞的人在聽不到音樂的人眼中全是瘋子。在這個寒冬,感受《燃點》這部紀錄片,創業者的生活就像火爐一般,有的人能成為燒不死的鳳凰,有的人成了為這個時代所犧牲的產物,但敢於創業的人,他們都值得尊敬。


《燃點》:安傳東這樣的人,怎麼看起來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創業很難,但其實拍創業紀錄片同樣艱難。筆者有幸參與過電影《燃點》的首映禮,見到了導演關琇。電影終於登上大銀幕,導演第一次在電影院的影廳裡和自己的作品見面,難掩激動。她感謝了所有拍攝團隊、後期團隊、宣發團隊的工作人員,感謝了被拍攝者們允許攝製團隊“闖入”他們的生活。她談到安傳東回家過年時,導演組沒有回家和家人團隊,而是跟隨安傳東去到了河南。她感謝了所有人,但我卻想感謝她。她深知紀錄片不是市場主流,“創業”二字對大眾來說共鳴也有限,但她依然堅持關注這一群體,堅持用最真實的鏡頭留下最具意義的影像,這份精神,誰敢說不是冒險呢?誰敢說這樣的決定不瘋狂呢?


《燃點》:安傳東這樣的人,怎麼看起來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創業難,拍紀錄片難,創業紀錄片更是難上加難。希望《燃點》這部電影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關注,因為它對於這個寒冬很著特殊的意義和價值,相信只要你走進影院,就一定會有收穫。1月11日,我們影院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