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點》發佈“敬告”版海報片 直面真實創業生態

《燃點》發佈“敬告”版海報片 直面真實創業生態

《燃點》沒有鼓吹成功,只是真實記錄

近日,1月11日於全國上映的創業紀實電影《燃點》,正在全國各地的創投圈子裡掀起了一股企業自發包場觀影的浪潮,助力電影絕地逆襲,排片票房一路攀升,“燃點”亦成為創投圈人人熱議的熱門話題。近日該片再曝系列“敬告”版海報,言簡意賅地傳達出電影的核心價值——真實、無劇本、不撒雞湯等, 這在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襲來的時代風口上,給正處於“創業寒冬”中苦苦求索的人們,一次難得的觀察與反思契機,極具社會意義。

《燃點》發佈“敬告”版海報片 直面真實創業生態

《燃點》沒有劇本,不設結局

真實內核引爆創投圈層 《燃點》創逆襲奇蹟

據瞭解,截至1月17日,電影《燃點》上映7天,以0.5%以下的超低排片,收穫了超過400萬的實時票房,上座率更曾高達19.8%,場均人次21人,在同檔期影片中遙遙領先。其較高的投入產出比可以說創造了該類型紀錄片市場的奇蹟,而這得益於電影持續深耕創投圈,通過將創業者們的“感同身受”不斷口碑發酵,使得本片在創投領域的影響力日益高漲。目前,已有超過百家的企業自發進行包場觀影,《燃點》更是成為創投圈的熱門話題。

《燃點》發佈“敬告”版海報片 直面真實創業生態

創業從來就沒有安全區

作為國內少有的聚焦於中國第三代創業者真實生態的紀實類電影,《燃點》最大的價值就在於“真實”及“當下”。正如“敬告”版系列海報呈現的那樣,《燃點》真實客觀的記錄了當下你我身邊正在發生的鮮活創業史,無劇本,不預設立場及結局,甚至在電影后續宣發過程中,觀眾能夠與電影人一起見證影片主創如羅永浩等在當下的困境與努力,沉浸感十足。另一方面,《燃點》不是一部鼓吹成功者的電影,而是直面老闆二字背後殘酷的現實,帶領觀眾去切身感悟成功光環背後隱藏著的艱難與焦慮,且創業也沒有絕對的安全區與成功的不二法門。這種不預設立場、不撒雞湯、力圖更加客觀真實立體呈現創業生態的第三方觀察者視角,使得本片對廣大創業者來說,無異於一個反思自我的參照系,極具社會正能量。

《燃點》發佈“敬告”版海報片 直面真實創業生態

創業那些血淋淋的事實《燃點》打開給觀眾看

無雞湯不造神 一次真實誠懇的創業觀察

從移動互聯網時代蓬勃發展下的全民創業浪潮,到2018年底的“創業寒冬”,中國的創業生態每天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用影像客觀記錄下這個時代以及這群創業人,正是《燃點》的創作初衷之一。電影《燃點》耗時一年,記錄了以羅永浩、papi、馬薇薇為代表的14位創業者的真實心路歷程,為大家呈現了一次關於夢想、堅持與人生方向的追問與沉思:創業是令人心潮澎湃的契機,也為人生注滿了變數因子,時代因此而充滿唏噓或激越、惆悵或動人的時刻,那些時刻就是我們所有人的一個“燃點”。

《燃點》發佈“敬告”版海報片 直面真實創業生態

電影《燃點》不灑雞湯

在電影中,沒有成功的神話,沒有雞湯語錄,更多的是創業者對自我心路歷程及未來探索的深度剖析,真實而誠懇;同時電影創作者則通過長期的跟蹤式記錄,立體呈現他們的工作與生活、榮耀與挫折,而投資人對創業選擇及社會生態的觀察與點評,則增強了創業探討的多維層次及深度,如創業是為了喜歡還是賺錢、內容創業者面臨的瓶頸、創業物質滿足後的精神需求、改變自我命運還是改變世界、創業速度的快與慢、是否堅持下去的辯證思考等,可以說電影處處是“華點”,無論對於創業者,還是在城市中辛苦打拼的年輕人,觀看《燃點》,亦是觀察自身。

要抵達人生的“燃點”,可能需要穿越煉獄,穿越深海,穿越“Hell or High Water”,雖萬千人,也赴湯蹈火。電影《燃點》正在全國熱映中,希望這部真實記錄了14位創業者為夢想而執著奮鬥的電影,能幫助你在充滿迷茫與未知的大時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